台州故事:礼赞台州丨80后梁禹:热爱是个“谜”,喜欢让人“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9 18:28 1

摘要:梁禹,台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岩灯谜”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喜灯谜、爱猜射,少年时立志赓续黄岩灯谜的历史文脉,青年时联合谜友创立黄岩区青年灯谜协会;如今,在文化传播行业深耕的他,不仅多次组织大型灯谜展猜活动,更带领团队斩获全国赛事奖项、推动灯谜入选非遗

#腾势N8L大六座安全豪华SUV#礼赞台州市黄岩己丨80后梁禹:热爱是个“谜”,喜欢让人“猜”

灯谜,亦称文虎、弹壁灯、商灯、射、拆、解等,是中华民族一项传统的益智文字游戏,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清末民初,融合了方言押韵与乡土气息的“黄岩灯谜”便盛行于节庆猜射活动之中。

百余年来,在橘乡黄岩(现台州市)这片沃土上,这项传统艺术在不断扎根。

梁禹,台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岩灯谜”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喜灯谜、爱猜射,少年时立志赓续黄岩灯谜的历史文脉,青年时联合谜友创立黄岩区青年灯谜协会;如今,在文化传播行业深耕的他,不仅多次组织大型灯谜展猜活动,更带领团队斩获全国赛事奖项、推动灯谜入选非遗,为黄岩灯谜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智趣无穷的“灯谜”

薄薄谜笺,寥寥数字,内蕴汉字魔方,典故星河。

这引人入胜的灯谜世界,于非遗“黄岩灯谜”代表性传承人梁禹而言,恰是一生热爱与使命。

1980年出生的梁禹,自幼聪颖。

在那个玩具匮乏的童年,黄岩城区举办的元宵节花灯活动为他带来不少乐趣。

“小时候猜谜,不过是看个热闹。”梁禹回忆起儿时,满脸笑容,“真正推开灯谜这扇门,是初中时,遇到了领我入门的恩师章荣跃。”

章荣跃,是梁禹在黄岩城关中学就读时的中学语文教师,曾任黄岩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便独具匠心地将灯谜艺术融入语文课堂,每周专门辟出一节课为学生讲授谜语知识。对于猜中谜底的学生,他还自备小奖品以示鼓励。

“章老师在引导我们入门灯谜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梁禹回忆道,“起初,同学们或许是为了赢得小奖踊跃猜谜;渐渐地,大家在谜题本身中发现了无穷乐趣。”

“比如:蜜橘之乡、中国模具之乡、精细化工王国、中国工艺品之都、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中国明星县、浙江小康县(中药二)牛黄、岩七,这条谜用黄岩的七个称号来创作谜题,打两个中药材,你不仅要熟知黄岩都有哪些称号,还要了解中药材的相关知识,可以说小小谜题包罗万象。”梁禹说。

对热爱谜语的人而言,灯谜的魅力远不止于激活思维、启迪创造。它本身便是一座微型的“百科全书”,取材浩瀚:诸子哲理、经史典籍、诗词华章、俚语俗谚,乃至本草药名、山河地名、书卷题名、古今人物……而其独有的艺术美感,更在潜移默化间滋养解谜者的情怀与雅趣。“解谜,是由疑窦丛生至豁然开朗的心路历程,峰回路转间,尽是对艺术之美的深切体悟。”梁禹说。

初中一年级的系统谜语课,在少年梁禹心中悄然播下热爱的种子。升入初二后,学校虽不再开设专门的谜语课,多数同学的兴趣也随之淡去,梁禹却独自踏上了更广阔的寻谜之旅。他主动搜寻《新民晚报》《知音》《读者》《故事会》等报刊杂志,在字里行间仔细捕捉着灯谜的踪迹。每当发现一则谜题,他便如获至宝,反复推敲、沉浸其中。这份源于内心的热忱,让他孜孜不倦地磨砺着解谜的敏锐触角。

因灯结缘的“谜友”

世上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在逐梦的过程中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早在1978年,黄岩便有一群灯谜爱好者自发组建起“灯谜兴趣小组”。每逢元宵、“五一”等佳节,成员们便活跃于公园或文化馆,张灯悬谜,吸引众多市民参与,成为本地文化生活中一抹亮色。1987年,在黄岩县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黄岩县灯谜协会正式成立。此后,该协会不仅延续了节庆猜谜的传统,更将其发展为常态化的品牌活动,丰富和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在这样浓厚的灯谜文化氛围下,梁禹幸运地遇到了一群不同年龄段的“谜友”。“工作后,我依然热衷于参加灯谜活动。大家围在谜笺前或电脑前绞尽脑汁,互相提点解开谜题,一来二去就聊到了一起,成为了朋友。”

梁禹感慨,此时的黄岩灯谜,除了启迪智慧,还奇妙地编织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在“谜坛”这个独特的圈子里,许多人因志同道合而结下深厚情谊,更有人因共同的痴迷与默契,在解谜的智慧碰撞中擦出爱的火花,最终结为人生伴侣。

随着时代发展,以网络为活动场所的灯谜活动渐渐兴起,黄岩谜坛冒出了一批有着精巧构思和灵动思路的青年生力军。

而另一边,张来苏、章荣跃、罗志明等老一辈“谜人”为黄岩灯谜鞠躬尽瘁数十年后,因岁数渐长,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四处奔波组织活动。

2010年1月,怀揣着对灯谜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郑晖、卢飚、符志敏、邬旭峰、梁禹等五位中青年灯谜爱好者,共同发起组建了台州市黄岩区青年灯谜协会。

这标志着黄岩灯谜事业完成了一次关键的新老交接——老一辈“谜人”郑重地将凝聚着经验与期望的灯谜文化传承棒,交到了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接力者手中。

黄岩青年灯谜协会的创立,不仅为黄岩灯谜注入了蓬勃的青春血液,更开启了在坚守传统根基之上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新征程。

“大家不图回报、不为私利,成立青年灯谜协会,就是不想看到黄岩灯谜活动因青黄不接而日渐式微。”谈及初衷,黄岩灯谜学会现任会长、当年发起人之一的邬旭峰说道,“希望我们的学会汇聚新生力量,创新活动形式,让这门古老艺术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活力,真正实现灯谜文化的代代相传和广泛传播。”

薪火相传的“责任”

作为黄岩灯谜发展的核心推动者之一,梁禹介绍,自黄岩区青年灯谜协会创立以来,他的使命之一便是不断拓宽灯谜文化的传播边界,提升影响力。

自2010年起,黄岩青年灯谜协会(后更名为黄岩灯谜学会)便承办起黄岩总工会每年例行的元宵灯谜晚会,并积极组建“随风论坛”代表队,活跃于网络灯谜竞技场,在全国知名的“风云杯”网络灯谜邀请赛中屡创佳绩,多次摘得团体猜射桂冠,将黄岩灯谜的声音传遍全国。

而2010至2020这十年,黄岩灯谜的发展轨迹,成果斐然,有目共睹:黄岩灯谜学会会员规模从初创时的寥寥数人,发展壮大至如今的近百之众;会员们笔耕不辍,辛勤耕耘,累计在数十家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谜作逾千则、谜文及评论数十篇;更在全国各级各类灯谜大赛中斩获“佳谜”殊荣200余条。

正是基于这份沉甸甸的集体记忆与丰硕成果,2020年,时任学会会长的梁禹深感历史记录之必要性。

他与学会理事们共同商议、系统筹划,决定着手整理汇编《橘乡灯谜——十年磨一剑》一书。

“一年一度的黄岩元宵谜会,早已成为黄岩百姓欢度元宵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灯谜,这一寓教于乐、传播知识的独特文娱形式,正日益赢得社会各界更广泛的重视与支持……”在梁禹精心编校的《橘乡灯谜——十年磨一剑》序言中,他深情地记述着灯谜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缘。

该书不仅详实收录了黄岩灯谜发展的大事记,更精心梳理了代表性“谜人”风采、精选谜文谜评以及会员获奖名录,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还原黄岩灯谜从起源、传承到创新发展的清晰脉络。

“编纂此书,远非个人情怀使然。”梁禹郑重说道,“它承载的是黄岩一代代‘谜人’们共同挥洒的心血与智慧,是这片土地上珍贵的集体记忆,更是我们引以为傲、值得代代守护的无价精神财富。”

如今,梁禹已卸任黄岩灯谜学会会长职务,但他对灯谜的热爱从未减退。工作之余,他依然每天挤出时间沉浸在谜语研究中,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跨界融合。

“他的时间全给了工作和谜语。”妻子方斌斌的话语中交织着埋怨与自豪,“全国各地搞文旅猜谜活动,很多都请他创作原创谜语。工作再忙,他手头的谜题创作也没停歇过。”

二十多年来,梁禹已创作上千条谜语,他还深入挖掘橘乡独特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或风物特产,将其精髓巧妙地编织进谜面与谜底之中,为黄岩“量身定做”了数十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谜题,在故乡的山水人文画作中点缀出别致的“灯谜色彩”。

来源:澄江小桔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