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8月,北京地铁里已经有人戴着雷鸟新品刷抖音,三小时后默默掏出充电宝,镜腿烫得能煎蛋。
“两千块就能买到AI眼镜?
别急着下单,先想想它能不能撑过一天不插电。
”——2024年8月,北京地铁里已经有人戴着雷鸟新品刷抖音,三小时后默默掏出充电宝,镜腿烫得能煎蛋。
IDC说Q2卖了45万台,同比翻1.5倍,听着吓人,其实也就北京回龙观一个小区的手机保有量。
真正把人勾住的是医院那套“开挂”系统:医生往脸上一挂,患者CT、血象、既往过敏史全飘在眼角,手都不用抬。
上海中山医院试用了两周,门诊平均时长缩短30%,老大夫笑称“把病历室戴在脸上”。
可轮到普通人,场景立刻缩水。
视障朋友确实受益,OCR读公交站牌90%准确率,比手机举来举去体面多了;学生党翻译英语课,老师口语一快,眼镜直接掉链子,屏幕上“economic”硬是给打成“e-comical”,全班哄笑。
续航依旧是爹。
宁德时代吹的固态电池要到2025,现在市面上能扛12小时的都是实验室数据:亮度50%、Wi-Fi关、只听本地音乐。
真要是开导航+蓝牙听歌+微信语音,OPPO那款4小时就红灯闪,跟电动牙刷一个命。
华为把电池挪到脖子上,镜腿只剩30克,结果地铁安检被当成蓝牙耳机,被小哥一把扯下:“先生,挂脖式也需单独过机。
”
支付倒是打通了。
支付宝语音扫码挺顺,对着煎饼摊喊一句“付款”,二维码直接出现在眼前,摊主却坚持要再看一眼手机:“万一你眼镜是录播呢?
”抖音的AR手势刷视频更尴尬,车上人多手一抬,直接给对面大叔来了个“点赞”,社死现场。
最微妙的是苹果还没出牌,供应链已在加班。
Vision Pro的配件眼镜定在2025秋季,内部员工爆料“就是给头显当副屏”,价格不会低于3999元。
Meta听闻连夜把新品压到1799元,拼多多先砍一刀补贴,现货秒没,评论区清一色“买给老爸看钓鱼浮标”。
政策端工信部刚把AI眼镜写进《纲要》,标准没出,山寨已满天飞。
深圳华强北出现199元“白牌”,外包装直接印“AI GLASS”,拆开就是蓝牙音箱加放大镜,销量居然破万。
Neuralink那边放风说“非侵入式头环2026上市”,不用眼镜就能AR,网友神回复:“建议先解决猴子打游戏不死机再谈人类。
”
一句话,这玩意儿正从“酷”变“用”,但变到“离不了”还有两年续航+生态两道鬼门关。
现在入手,等于花两千块提前体验“未来残血版”。
“别问我怎么知道,昨晚眼镜没电错过末班车,导航停在‘前方500米’,剩下500米靠问保洁阿姨。
”
来源:聪慧河流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