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为什么爬山有劲、上班没劲?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10:48 1

摘要:先抛一个“反常识”:我们当代年轻人并不是讨厌“累”,只是讨厌“没意义的累”。你是否赞同?

先抛一个“反常识”:我们当代年轻人并不是讨厌“累”,只是讨厌“没意义的累”。你是否赞同?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当代年轻人为什么爬山有劲,上班没劲了。

每周,开不完的会,改不完的PPT,做不完的方案,爱画饼的老板,甩锅的同事......那叫一个心力憔瘁,如果薪水配不上这些委屈,就如刀绞。

而在周末,背着2L水、零食等,在山野间穿越,感觉完全不一样。不断地改PPT时每敲一个字都想死,爬山时每迈一步都觉得自己很鲜活。

同一个身体,同一批肌肉,两种截然不同的“续航”,为什么?

目标感被层层拆解:KPI→OKR→周报→日报,每一步都在提醒你:你只是公司的一个像素点。

反馈延迟到“看不见”,改完方案,老板一句“还是第一版好”,那几天白干;做完汇报想找公司要预算,老板来句“不花钱能不能干好?”,把你当全能超人使。现如今是就业市场也不好,只能忍气吞声,这都是负反馈,让大脑永远拿不到多巴胺。

职场里的社交货币只有两种:title、薪资。没有人和你交朋友,大家都是合作关系。没有利益冲突,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有利益冲突,那就别怪他心狠。

身体被锁死在1m²的工位,大脑在5G冲浪,腰椎在2G信号,焦虑值在4G满格,能量只剩20%。

目标极简:“今天到顶”,就这么一句。没有KPI,没有AB测试,没有领导拍脑门,把底下的人忙得团团转。

反馈秒到:每向上100m,视野立刻变宽。汗水=进度条,心跳=经验值。大脑疯狂分泌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三位一体,当场“颅内高潮”。

社交货币多元且温暖:“你带的这包辣条真救命!”、“我有多余的水,谁要?”、“你拍的这个角度真的太爱了”

在山里,一句“我拉你一把”比“我升你一级”更动人。

脚踩着泥土,手扒着石头,鼻子闻到松脂味,耳朵听到鸟叫,风吹而过,一切都那么让人放松。

03-3句话

对老板:

别再问“为什么年轻人到点就走”,先问自己“公司有没有给他们一座看得见山顶的山”。

对打工人:

如果暂时离不开格子间,就把项目拆成500m的“小山头”,每完成一段就给自己插旗、拍照、发朋友圈。“假装在爬山”久了,也会长出真的肌肉。

对所有人:

上班是谋生,爬山是谋爱。谋生不可耻,谋爱也不可耻,可耻的是把谋生过成无期徒刑,把谋爱过成奢侈品。

写在最后:

年轻人不是怕累,只是怕浪费。

怕把24岁的腿,焊在了公司的座椅上;

怕把25岁的心,磨灭在老板画的饼里;

怕把26岁的眼睛,盯在26寸的显示器上。

等到35岁,又提心吊胆,害怕被“毕业”。此时没了心气,也没有了锐气,只有被工作和生活磨平的棱角。

所以,趁现在,无论你20/30/40等,男同胞们,用周末两天的腿、心、眼睛,去换一个可以大汗淋漓的山顶见,也换一个“老子还好得很,爬山都不带喘”的勋章。

· The End ·

你有福又好看![心]

来源:Zero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