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旗飘扬在一线,检润民心利万家。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由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以及控告申诉、案件管理等业务部门的党员干警组成,承担了全院一定规模的案件量。作为“办案大户”,在践行新时代检察机关新使命过程中,面对检察业务要求标准更高、专项工作任务更
从“案结事了”到“治理升级”
红色引擎驱动“检润民心”新实践
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
一、背景情况
党旗飘扬在一线,检润民心利万家。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由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以及控告申诉、案件管理等业务部门的党员干警组成,承担了全院一定规模的案件量。作为“办案大户”,在践行新时代检察机关新使命过程中,面对检察业务要求标准更高、专项工作任务更重、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等情况,第一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出从“案结事了”实现“治理升级”的新路径。
二、做法成效
(一)擎旗铸魂强堡垒,“党建引领”实现“案结事了”新突破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破解“案结事了”关键题,通过“三型堡垒”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专业精进、服务下沉的实效。锻造先锋型战斗堡垒。党建引领办案一线,推动大案要案办理形成“党组领导+机关党委指导+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四级联动,实现关键岗位党员领衔、关键环节党员盯办,以党建效能保障“案结事了”。为办好最高检直接立案的“南四湖”专案,创新“临时党支部+跨部门整编”模式,协助推动解决水污染源头治理问题,该案获评最高检指导性案例。
近年来,第一党支部先后多次组成党员先锋办案组,形成以党建激活要案办理新动能的常态化。构建学习型专业堡垒。通过构建支部“沉浸式研学+业务化实践+智能化提升”三位一体的学习体系,激发党员干警内生动力,为“案结事了”奠定专业基础。深挖本地“红色富矿”,串联萧县蔡洼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等5处红色地标,设计“皖北革命精神专题研学”主题研学路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可知可感、入脑入心;创新开展“先锋领航1+N”结对赋能行动,由国家级、省级标兵、能手与年轻党员干警结对“传帮带”,通过“同看一堂思政课、同办一项核心业务、同开一次交流研讨”等方式,实现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双提升;创新引入“AI陪读”模式,利用“DeepSeek”等工具构建理论学习框架,提升学习效率。
打造服务型前哨堡垒。推进基层“检察便民服务站”建设,党员干警带头参与矛盾线索排查、释法说理、法治宣传等工作,以“一镇一站”形式架起检察机关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早”、解决在“小”。2023年,由宿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控告申诉案件改编而成的微电影《看得见的正义》在央视CCTV12社会与法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生动展现了检察干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具体实践。
通过开展民法典宣传、“宪法宣传周”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切实打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第一党支部有14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表彰,8人次获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1人次获评市院“塑检·党员之星”。
(二)融合赋能提质效,“三心工程”激活“司法为民”新动能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深耕“司法为民”责任田,通过“三心工程”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保障民生、协同共治的实效。聚焦初心工程,党建领航服务群众“零距离”。组织党员干警深入一线服务群众,形成“支部包片+党员联户”工作格局,推行检察听证“上门开”、司法救助“现场办”。近三年来两级院受理司法救助案件510件,救助689人,发放司法救助金847万余元。
宿州市检察院开展上门听证。
联合社区党支部建立公益损害线索快速响应机制,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群众关切问题,办理的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2022年守护美好生活”典型案例,指导埇桥区院办理的督促整治现制现售饮用水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2023年全省检察系统消费维权典型案例。聚焦匠心工程,党员攻坚破解民生“硬骨头”。紧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堵点问题,扎实开展改善民生工作,实行“党员包案+跟踪回访”,持续做实检察为民。连续开展“‘检察蓝’助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累计办理涉农民工工资支持起诉案件1138件,帮助农民工追索欠薪近2000万元;部署开展“守护‘夕阳红’”专项检察监督活动,针对养老机构日常管理不到位、消防隐患等问题,党员带头开展“清单式”排查案件线索84件,通过检察建议,督促民政部门依法整改,成效明显。
聚焦同心工程,组织联动共建共治“朋友圈”。深化“检察+N”党建共建,联合行政机关、群团组织及行业协会力量,共建“信息共享、风险共防、矛盾共调”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与市总工会签订《关于建立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指导砀山县检察院与县工会设立“梨小哥”权益保护检察驿站,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解决未办理工伤保险等问题,切实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近年来,第一党支部党员干警参与指导办理的案件被最高检评为指导性案例1件、典型案例8件,通报表扬优秀案件2件。
“梨小哥”权益保护品牌标识。
(三)夯基固本建机制,“三化融合”打造“治理升级”新格局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驶入“治理升级”快车道,通过“三化融合”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法治监督、系统治理、规范司法的实效。党建规范化引领监督体系化。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法律监督全过程,牵头起草并助推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决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制发检察建议400余件,督促行政机关依法整改,为扎实有序开展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提供了有力支撑。组织协同化促进治理长效化。强化系统思维,发挥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党建+府检联动”模式。牵头起草《关于协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实施办法》,成为全省首个经市委深改委审议通过的针对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被最高检列入《2024年度行政检察工作白皮书》。《实施办法》印发以来,共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95件。检视制度化保障监督常态化。纵深推进反向审视工作,提请市委深改委审议通过《宿州市加强诉讼监督反向审视 协同推进规范司法实施办法》,获最高检全文转发,为规范司法行为、加强诉讼监督、推动源头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相关做法在全国检察机关反向审视试点工作交流会、全省检察机关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三、典型意义
以组织建设为支点,促进理念认同融合。依托“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办案组”“先锋领航1+N”结对赋能行动、检察联络服务站等主要载体,积极发挥支部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大程度释放党建效能,确保案件办理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维护政治、社会大局稳定的“刀把子”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手里;把党建工作与党员干警司法办案、日常学习和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教育、凝聚、激励、监督的功能,既抓案件学习办理,又抓队伍思想管理,帮助党员干警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
以司法为民为主线,促进目标导向融合。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谋划部署统一起来,组织聚能、党员聚力,守初心、铸匠心、聚同心,做到统筹谋划、同心同向,依法办理每一个案件,以“用心办好案”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帮助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主动把案件管理、专项行动和跨部门协作等业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紧紧围绕业务工作“见缝插针”“巧妙结合”“有机嵌入”,在破解“两张皮”难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以服务大局为蓝图,促成监督机制融合。依托党委统筹协调优势,推动基层党组织从“单兵突进”向整体提升转变,通过建立健全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反向审视等制度机制,调动党员干警以案件办理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系统性解决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实现党建与业务同向发力、有机融合、共享共赢的工作格局。
来源:安徽检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