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用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09:04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一环,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基所在,而基层单元则是实现民主各环节落地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一环,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基所在,而基层单元则是实现民主各环节落地落实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强用好基层单元,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加快建设人民当家作主市域实践新范例。

优化组织体系,筑牢基层民主的强支撑。基层单元的组织架构是其发挥作用的实体支撑。一是实现组织网络的科学布局与全面覆盖。依据人口分布、地域特征、社会结构等因素,精准规划、合理设置各类基层单元,确保其服务半径能够有效辐射目标人群,消除覆盖盲区。特别是在新型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及网络空间等新兴领域,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载体形式,推动组织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化。二是推进组织体系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针对不同基层单元的功能定位,明确其职责权限、活动方式与保障条件,制定清晰的建设标准与工作规范,坚决避免“有场所无活动、有组织无功能”的形式主义倾向。通过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健全台账,切实提升基层单元的专业性与公信力。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深度嵌入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治理全过程,使民主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治理效能提升。三是着力整合资源、提升综合效能。鼓励场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联,探索“一站多点”“多站合一”等集约化模式,推动基层单元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融合共建,打造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基层民主实践综合体,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健全制度机制,畅通民主运行的微循环。稳定、高效、顺畅的制度机制是基层单元持续健康运转的生命线,核心在于构建环环相扣、完整闭合的民主实践链条。一是完善民意吸纳与表达机制。通过定点接待、入户走访、线上征集、议题设置等多元渠道,广泛精准地收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与真知灼见,使基层单元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传感器”与“集散地”。二是健全民主协商与决策机制。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依托基层单元组织开展民主恳谈会、社区议事会、公民评议会、民主听证会等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明确议题产生、主题确认、程序规范、成果转化等环节,确保协商有序、决策有效,真正做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三是强化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全面落实村(居)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完善民主评议、述职评议等制度,加强群众对基层组织及工作人员的监督;探索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与跟踪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必须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以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等为依托,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促进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工作互动,形成功能衔接、优势叠加的集聚效应。

推动数字赋能,打造民主实践的新引擎。数字技术为基层民主实践提质增效提供了强大引擎。一是加快智慧平台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发集信息发布、民意征集、线上协商、活动组织、结果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平台,打破时空限制,降低参与成本,扩大覆盖范围。二是推动数据共享与智能应用。在确保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促进基层单元与政务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对民意信息进行智能分析、精准画像,为科学决策、精准服务、风险预警提供支撑,提升民主实践与基层治理的精准性与科学性。三是强化数字监督与效能评估。利用线上直播、录播等方式公开民主过程,便利群众远程监督;运用数字技术动态监测单元运行、民意办理效率与群众满意度,实现量化评估与即时反馈。同时,要弥合数字鸿沟,优化传统线下渠道,确保数字赋能的包容性与普惠性。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