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原来遗憾才是圆满的序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8 16:21 1

摘要:老院里的石榴树又飘下几片叶子,我搬了竹椅坐在树荫底下,抬头时,月亮正从屋脊后缓缓升起,像被谁轻轻托着。母亲端着一盘切好的月饼走来,指尖沾着点酥皮,笑着说:“别急着看,明晚的月亮才更亮呢。”这句话我听了整整二十年。小时候总缠着她问,中秋是十五,为什么十六的月亮反

老院里的石榴树又飘下几片叶子,我搬了竹椅坐在树荫底下,抬头时,月亮正从屋脊后缓缓升起,像被谁轻轻托着。母亲端着一盘切好的月饼走来,指尖沾着点酥皮,笑着说:“别急着看,明晚的月亮才更亮呢。”这句话我听了整整二十年。小时候总缠着她问,中秋是十五,为什么十六的月亮反而最圆?她只是笑着揉我的头发,说:“这是天的道理。”那时我不懂,只当是大人为了多留一天节日气氛编出的理由。

直到去年中秋,我在外市出差,航班延误到深夜才落地。走出机场,冷风扑面,抬头却见一轮清亮的月亮悬在墨蓝的天空,像刚洗过的银盘,格外温柔。同事拿出手机拍照,嘴里念叨着“果然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那一刻,我心头一震,突然想起了母亲的话。原来不是月亮变了,而是有些圆满,本就需要一点时间。

我们总是急于追求“十五”的完美:少年时,考满分才算努力有了回报;成年后,非得找到理想工作才算成功;恋爱中,容不得半点摩擦,仿佛一次争执就否定了全部深情。可现实偏偏不会完全如愿——考试总会错一道不该错的题,职场总有难以应付的难题,爱人之间也难免有误会与沉默。我们把这些当作遗憾,像盯着十五夜那稍显缺角的月亮,心里总惦记着“差一点”。

去年深秋我回老院整理旧物,在抽屉里翻出母亲的日记。泛黄的纸页上写着:“1998年中秋,孩子发高烧,没能看月亮,哭了一整晚。好在十六的月亮很圆,我抱着他在院子里看了很久,他说月亮像糖糕,笑起来眼睛亮极了。”原来我早已遗忘的事,母亲记了二十多年。当年我以为错过就是永远的失落,却不知她用一夜的月光,悄悄补全了我的童年。

还有位老友,原定三十岁生日求婚,却被疫情打乱计划。他一度焦虑不安,怕等待会消磨感情。可当他在一个平凡的傍晚单膝跪地时,爱人却笑着说:“我更喜欢现在的你,少了仪式感的紧张,多了日子的踏实。”婚礼那天,没有豪华场面,只有亲友围坐,他说:“现在才懂,比起‘十五’的完美时刻,‘十六’的耐心与陪伴,才真正让人安心。”

苏轼曾写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最终归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接纳了不圆满,也拥抱了人生的真实。我们何尝不是如此?一次误车遇见久违的老友,一次失败引向更适合的道路,一场争吵让彼此更懂珍惜。那些“十五”的遗憾,终成了“十六”圆满的伏笔。

今夜我又拨通母亲的视频,她仍坐在石榴树下,身后的月亮挂在枝头,比昨夜更圆更亮。“你看,我说的没错吧。”她的声音穿过屏幕,温暖如初。我望着那轮渐满的月,忽然明白:真正的圆满,从来不是瞬间抵达的完美,而是带着期待走过时光,最终迎来的那份从容与光亮。

生活就像这月亮,有缺也有圆,只要不停前行,愿意等待,总会在某个夜晚,遇见属于自己的那轮清辉。所有的遗憾,都是圆满的前奏;所有的等待,都在为重逢铺路。不必苛求一步到位,因为最好的月色,往往出现在多等的那一夜。

来源:小乔神技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