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在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机电车间里,杨泽华俯身于小型卧式车床前,双手行云流水般操控着刀具。飞溅的火星为这位专注的匠人镀上金边,工装上的金属粉尘仿佛勋章,见证着他34年如一日对精密加工的极致追求。
5月16日,在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机电车间里,杨泽华俯身于小型卧式车床前,双手行云流水般操控着刀具。飞溅的火星为这位专注的匠人镀上金边,工装上的金属粉尘仿佛勋章,见证着他34年如一日对精密加工的极致追求。
杨泽华现任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机电车间加工班班长,刚刚荣膺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此前,他已获得自治区第六届道德模范、自治区技术能手、自治区“塞上技能大师”、自治区首届塞上工匠、首届“石嘴山工匠”等称号,累累荣誉串起了他从普通技工成长为行业标杆的非凡轨迹。
1991年,19岁的杨泽华攥着技校毕业证书,被分配到西北骏马公司机电车间加工班。面对密密麻麻的操作手册和陌生机床,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起初,复杂的操作手册和机床结构让他无从下手,模仿师傅操作的过程中,他没少犯低级错误,也因此没少被批评。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始终保持着“从零开始”的热情。手勤脑勤的他,主动向师傅请教,修磨刀具、识图、识别材料,每天都在车间里忙碌到很晚。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般学徒工需要三年学会的技能,他仅用六个月就掌握了,成功出师,成为班组技术骨干。
杨泽华在调试车床设备。
车间的岁月在铁与火的淬炼中流淌。随着工作的深入,杨泽华所在班组面临的加工任务愈发复杂,材料种类繁多。为了攻克不同材质加工的难题,杨泽华深入研究每种材料的特性,不断改进加工方法。加工紫铜等软性工件时,他找到粗糙度超差的原因并改进刀具使用方法;切削硬质金属时,他掌握了最佳切削角度,有效地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工件的使用寿命……工作之余,杨泽华总在翻阅资料,钻研新工艺、新技术。多年的工作积累让他成了“材料翻译官”,再刁钻的材质到他手里都会“开口说话”。
在智能制造浪潮中,杨泽华深知光有技术不够,还得有知识、能创新。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在1997年取得大专学历,并通过考核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面对青年员工,他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他的“爱徒”严珑在他的教导下,在全国车工技术比武自治区选拔赛中获得第三名,还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比赛。
车间窗外暮色渐沉,数控屏的蓝光映着杨泽华眼角的细纹。三十四载春秋流转,车床的轰鸣始终应和着他不变的誓言:“把平凡做到极致,便是最动人的传奇。”(宁夏日报记者 马雨馨/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