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地区最新公办本科高校软科排名公布,有15所高校入选,该排名显示了各个高校的综合情况,同时也凸显出新疆高校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排次之后,各高校学科特色渐次分化,办学重心也逐步聚焦,在这种情形之下新疆高校形成了新的格局。
新疆地区最新公办本科高校软科排名公布,有15所高校入选,该排名显示了各个高校的综合情况,同时也凸显出新疆高校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排次之后,各高校学科特色渐次分化,办学重心也逐步聚焦,在这种情形之下新疆高校形成了新的格局。
在这次排名中,新疆大学还是领先优势很明显,以全国127位的名次稳居全疆第一,石河子大学的实力也不弱,紧跟其后,位居全国第140位。排在第三的新疆医科大学,在医药学科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在全国医药学科领域里排名第25位,在综合排名上名列全国第208名。由此,新疆高校第一梯队正式形成,标杆性作用愈加凸显。
传统强校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的名次有少许波动,而塔里木大学的成绩很亮眼。塔里木大学这次排在了全国第三百一十八位,在整个新疆名列第四,也体现出学校明确了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定位以及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除了前三名以外,伊犁师范大学的发展也得到人们的关注。此次首次进入全疆第六位,其凭借着师范教育特点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在教师教育、边境文化研究等方面渐渐显示出优势。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用各自的优势学科给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疆大学作为自治区内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先驱力量,近年来发展迅速,拥有宽广的校区占地总面积4790亩,并形成了以一校三区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它的国际化学术水准获得了承认,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到了ESI全球前1‰行列,另外,在全国的学科评定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两大学科均获得B+的成绩。学校在新能源领域做得很好,研制出来的沙漠光伏组件技术已经用在和田、阿克苏地区的光伏产业项目当中。
塔里木大学坚持服务南疆的办学理念,在学术研究上兼顾区域产业需求,研发出的新技术让和田地区棉花单产提高到亩产比之前增长27%。学校研发出国内首个沙漠智能灌溉系统,已经推广到14个农业团场,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效率。该校农林相关学科在国内一直都有所提升,尤其是在作物学与畜牧学方面,该学院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78%,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塔里木大学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地方,其少数民族学生占到了总数的41%,学校采用国家通用语言+专业技能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对社会融合和民族团结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该校还承担着南疆职业教育示范任务,给当地的职业教育给予了宝贵的经 验。
伊犁师范大学也值得一看,该校走的是“师范教育+边境文化”的路线发展壮大起来的。其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亮点不断,哈萨克语言文学和边境地理信息系统两个专业获得重点项目建设点。学校也利用中亚的区位优势,率先搭建起覆盖中亚地区32所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云平台,采取线上培训的方式累计培养了2000余名汉语教师。校园刚搭建起跨境数字经济实验室,不但对数字科技领域进行研究,而且给国际间教育协作给予新舞台。学校经由乡村教师振兴计划,加大了对伊犁河谷地区教师的培养力度,把该区域教师本科率从68%上升到83%。
根据排名来看,新疆的各个高校在学科定位以及职能方面都已经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不同学校也依靠自身的独特资源展开了差异化发展之路。以农、 医、师范作为重点学科方向的高校,慢慢同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精准发力服务于地方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
新疆的高校既注重传统学科的发展,又把握住与“一带一路”倡议联系起来所产生的国际化的机遇。学校依托边疆地理优势,把精力投向农业技术、新能源开发以及区域教育协作等领域,这种创新驱动模式给自治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供应了源源不断的助力,而且使得新疆教育的“走出去”实力得到加强,为开展国际合作与文化传播搭建了桥梁。
像塔里木大学这样的兵团高校,常常把应用型学科创新当作抓手,去回应区域产业的实际需求,从而帮当地达成经济腾飞。这种做法也为其它地方高校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显示出兵团高校具有引领地方发展的能力。
展望未来,新疆高等教育在自由贸易区政策及“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会加强自身国际化水平,依托专业学科建设不断培育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为其提供持续不断的供给支持,并且能够给区域经济与文化输出给予更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教育兴疆的脚步不曾停止,各高校在区域条件约束之下奋力向前,经由学术革新,培育体系改良,技术研发等等,做到教育水准逐步改善。这对于提升新疆的整体教育水平,更为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强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我们期待,新疆高校会在学术上取得更多的成绩,在国际化发展上有更大的突破,在产业对接上有更多的成果,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来源:用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