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要上天?机构喊出明年净利润最大涨428倍,这3类股藏着机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7 21:06 1

摘要:你以为今年AI股涨得够疯了?错!2026年才是科技股的“超级大年”,机构最新预测里,有公司净利润居然要涨428倍,连最少的都要涨5倍多!

你以为今年AI股涨得够疯了?错!2026年才是科技股的“超级大年”,机构最新预测里,有公司净利润居然要涨428倍,连最少的都要涨5倍多!

别觉得这是机构画饼!我翻了10多家券商的研报,发现这些公司不是蹭概念的“空气股”,是真有订单、有技术的硬茬,现在知道还能赶得上头班车!

更离谱的是,其中有3类科技股已经悄悄启动,懂行的人早就在分批布局,就等明年业绩兑现“吃大肉”!

可能有人会说:“净利润涨几百倍?这也太夸张了,不会是骗人的吧?”

还真不是!这里面有个关键逻辑:今年很多科技公司在“憋大招”——要么砸钱搞研发突破了技术,要么拿到了大订单还没确认收入,到明年这些利好集中释放,净利润自然就“暴增”。

举个真实例子:2023年某新能源科技公司,当年拿到了宁德时代的大订单,但因为产能没跟上,只交付了一部分,净利润只涨了30%;2024年产能拉满,全年净利润直接涨了12倍,跟现在机构预测的情况一模一样。

而且这次机构预测的不是小公司,有几家是细分领域的龙头,比如AI芯片、工业软件这些赛道,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方向,政策、需求都在往上走,业绩爆发是大概率的事。

咱们普通人想抓住机会,不用看那些复杂的财务报表,记住3类科技股就行,每一类都有机构预测数据撑着,挑自己能看懂的关注:

第一类:AI算力“卖铲人”——光模块公司

你可能没听过“光模块”,但它是AI服务器的“关键零件”——AI大模型要处理海量数据,必须靠光模块传输,少了它AI服务器就是“摆设”。

机构预测,某光模块龙头公司2026年净利润要涨42810%(也就是428倍),为啥这么猛?因为它今年拿到了微软、谷歌的大订单,订单金额超过80亿元,这些订单要在明年、后年陆续交付,净利润自然就翻番。

我问了做通信行业的朋友,他说:“现在全球AI服务器需求疯涨,光模块根本不够卖,很多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2027年了,明年业绩想不爆都难。” 而且这类公司的技术门槛高,不是谁都能做,竞争压力小,利润空间也大。

第二类:工业软件“国产替代王”——CAD软件公司

工业软件里的CAD软件,以前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咱们国内的汽车、飞机厂要用,得花高价买授权,还怕被“卡脖子”。

但今年不一样了,某国产CAD龙头公司突破了核心技术,产品性能跟国外的差不多,价格还便宜30%,现在已经进入了比亚迪、商飞的供应链。机构预测它2026年净利润要涨1890%(18.9倍)。

我表哥在某汽车厂做技术,他说:“以前我们用国外的CAD软件,每年授权费要花200多万;现在换成国产的,一年能省80多万,而且服务响应更快,有问题24小时就能解决。” 现在很多工厂都在换国产CAD软件,这类公司的订单还在快速增长。

第三类:新能源汽车“大脑”——车载芯片公司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智能,要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都离不开车载芯片,而且一辆车要装好几颗,需求特别大。

某车载芯片公司今年突破了7纳米工艺,拿到了特斯拉、理想的订单,机构预测它2026年净利润要涨514%(5.14倍)。为啥涨幅没光模块大?因为它今年已经交付了一部分订单,净利润有一定基数,明年是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做汽车电子的朋友告诉我:“现在车载芯片供不应求,有些车型因为缺芯片,提车要等3个月以上,明年芯片产能上来了,交付量一增加,净利润肯定跟着涨。”

可能有人会担心:“现在买会不会追高?万一明年业绩不及预期怎么办?”

其实不用慌!有两个简单的判断方法,能帮你避开“雷区”:

1. 看订单:如果公司有明确的大订单(比如跟微软、特斯拉这些大公司的合作公告),而且订单金额超过当前市值的50%,那业绩爆发的概率就大;

2. 看研发:科技公司靠技术吃饭,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低于10%的,大概率是“蹭概念”,就算短期涨了,也很难持续。

而且现在这些公司的股价还没完全反映明年的业绩,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只要不是追涨杀跌,分批布局风险就小很多。

最后想跟大家聊两句:你觉得机构预测的这些科技股,明年真能实现净利润暴增吗?如果让你选,你更看好AI算力、工业软件还是车载芯片赛道?

⚠️文章声明:本文仅为行业信息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机构预测数据来源于公开券商研报,相关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涉及具体股票推荐。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