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区可以封,躺平思潮如何化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8 03:06 1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知名UP小A在上网、浪仔小牛、废材等账号的视频,接连遭到了全网下架。这意味着没有被官方分类,但事实又存在多年的躺平区赛道,将迎来一次大清洗。

最近一段时间,知名UP小A在上网、浪仔小牛、废材等账号的视频,接连遭到了全网下架。这意味着没有被官方分类,但事实又存在多年的躺平区赛道,将迎来一次大清洗。

不上班的概念,早在90年代初就有类似的词语——息爷。这里的息,包含了两个意思:休息不工作;利息就足以覆盖生活支出。而爷这个称谓,除了血缘关系,基本就是某个领域或者某个圈子做到极致的大神。

到了十年前,正是房地产泡沫与互联网创业的风口期。这个时间段,成为新贵还有自我感觉会成为新贵的人数开始爆发式增长。这种浮躁的年代,又有了一个新词——财富自由。

不过在高速增长时期,暴富的机会看上去很多。所以对于财富自由的标准,不像类似于贫困线、小康水平等等有一个统一尺度。按照某些成功学讲师的定义,身家几千万的老板似乎都还需要再努力一下,才能达到他们所谓财富自由的标准。

几乎同一时间,有一群践行尽量不工作的人,开始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他们很大一部分是已经负债累累,连身份证都已经卖掉的边缘人。他们在网络上聚集于戒赌吧,肉身在冬天也能睡大街,经济发达的深圳三和人才市场附近,过着“日结一天、阔以玩三天“的低碳生活。

还有一些人在相对清流一些的流浪吧,他们不一定是走投无路的大神。他们也许是不想要一成不变的生活;也许是没法安于现状;也许仅仅是喜欢流浪的这个过程……反正他们以天为盖地为庐到处漂泊,并在贴吧里分享各种荒野求生还有都市求生的相关攻略。

无论是息爷与财富自由,还是三和大神与流浪者。两类人虽然都是以不上班为终极目标,但是后者是放弃了绝大部分物欲去实现的。他们的所谓劳动,只是为了最低程度维持活着的状态。两者如同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同时存在于这个时空。

不过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社会阶层之间流动愈加粘稠,大众的心态已经开始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前者的目标可望不可及,想要不这么累,后者的一些生活方式似乎也可以接受。最直观的感受,就在2020年左右,奋斗逼、内卷等等政治不正确的词语接连冲上了热搜。

同一时期,一个贴吧大神,在躺平即正义的帖子当中,展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位网友由于不怎么劳动,他可以一天只吃两顿饭,每月的花销控制在两百以内;一年只工作一到两个月,主要就是去横店当群演躺着演尸体。不过这种躺平并不是无所事事,他坚持锻炼、时而出门旅行,并始终坚持一种低消费与慢节奏的生活方式。随着这篇帖子的出圈,躺平正式成为一种生活哲学。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就是在当代亚当斯密分工理论指导下的工业克苏鲁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作只是一种营生,个体很难有什么价值感和获得感。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遥遥领先的先进大厂,还是企事业机关单位,最喜欢的都是没有经验可塑性强经得起折腾的应届生。

同时随着经济增速下滑,宏大叙事与时代震撼的强烈落差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自己其实属于平庸大多数的事实。

当越来越多的人抛开最开始的猎奇视角,重新开始审视这种生活方式。躺平区就在不知不觉中的共识下形成了,并快速超越了以提高认知为卖点的知识付费赛道。

毛主席曾经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这一点在躺平区里依然适用。好一点的,教你用最少的钱过上退休生活;中间一些的,则借穷游之名行躺平之事;最极端的,则讲究一个零支出,主要记录睡桥洞打宝箱的日常。

可问题在于,所有下沉的内容创作,最后都变会成老蒋形容的双向奔赴的伪下沉。也就是主播是表演躺平,观众也不是躺平的人。

首先从主播的角度来说,所谓的记录生活,大多只是一种精心准备的场景搭设。因为生活大多都是无趣平淡的,没有人喜欢真实的生活。所以主播需整点狠活、讲一些骚话,才能不断的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而对于观众来说,看到与自己一样的生活,可能会产生一些共情,但这些对于自己是缺乏长期吸引力的。起码自己无法体验,或者不敢尝试的生活,才能让自己长期关注。

这一点,躺平学和某书上特别火的精致学赛道并没有多大区别。

例如月入八万不用上班,专精打卡鉴赏摄影的普通白领。他们的主要观众,不会是那些真正的富哥富姐。而是那些消费力达不到,心态上却自认为已经是中产,自我感觉有一些品味的社畜。

同样躺平区的受众,也不尽然是学习挂逼经验的无敌之人。他们和各种云健身、云旅游的观众并无区别。例如我自己在 18 年左右特别关注三和群体,当时正好是自己最高强度 997 的工作阶段。

并且作为主播分享日常,也是一门并不轻松的工作。当流量到了一定程度,或者找到了变现渠道,还有一份可观的收入。

这样来看,躺平区的知名UP们,更像是一群裸奔宣传环保的行为艺术家。

正是如此,就有观众在下面阴阳怪气的说某些主播做大了,只是表演躺平,熬夜剪辑比上班还累,钱也没有少赚。这种虚伪的表演被拿下是咎由自取,他们早就背叛了躺平阶级。

有的观众则表示,自己一直给他们点赞投币,就是因为他们过着自己不敢尝试又向往的生活。如果他们因为分享内容能够获得收益,并可以让他们不再为了三餐去搞日结,自己只会为他们感到高兴。

我关注的UP中,旧真与凡哥,就是记录厂油子摸鱼日常出圈的。从这一点来说,他们也算吃到了躺平区崛起的红利。

有意思的是,喜欢用王家卫镜头拍视频并加入旁白的旧真,从厂仔变成了艺术家。他自己也说过,因为内容比较负能量,所以很难接到商单。现在他只有到处打打零工,讲讲脱口秀,小日子过得相当凑合。

而早年还整点打宝箱一类活的凡哥,现在成了资本家,还是做那种专门给各种工厂搞三角贸易的劳务中介。不过从他的视频当中,看不到厂花招工引流,那种对于工厂生活美好的描述。反而他会一再告诫年轻人要好好学习,避免以后打螺丝的命运。

作为内容创作者来说,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版本答案。这个答案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宣传需要,你搭上了顺风车,就会得到流量扶持;一种是大众精神需要,你生产了大家喜欢的内容,算法就会让更多人看到。

前者的典型代表就是早些年的三农、前几年的佛山电翰、这些年的各种外卖小哥,相关内容都能莫名其妙登上热搜。因为他们是在给已经失业,还有潜在的失业人群做一个示范。同时给社会普遍认为的枯燥、乏味、辛苦低端工作,重新填充一些有趣、自我实现、甚至浪漫的价值属性。

而诸如躺平区的后者,则是宣扬“既然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回报”,不如“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睡觉”的洒脱。这正是这个阶段很多人俯视自己枯燥的生活后的向往。

当两者的价值观出现冲突,后者必然就会遭到铁拳的重锤。

苏联时期有个罪名叫社会寄生虫罪,专门针对于那些妄图躺平的人。苏联当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政府是给人民包分配工作的。如果你不喜欢政府安排的工作不去上班,那么就会触犯社会主义寄生虫罪。

仅在1961年,苏联就有13万人因为此罪被送去劳改。到了80年代,克格勃头子安德罗波夫掌权后,更是派出大量警察在街上抓捕旷工旷课的闲人。

我们也需要理解,毕竟当时的苏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需要大家去建设。并且吃大锅饭的规则下,躺平确实相当于窃取国家财产。

但在绝大多数的市场经济国家,你不想工作愿意躺平,谁也管不着。当然如果饿死了,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情。

不过正如讲师在美国要饭,亦或者躺平区的大神,都不足以成为境外势力攻击我们的黑点,更不会成为大多数人仿效的对象。

相反,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们与美国还有一些差距,但也是不用那么拼命的耕地,就是溜溜弯吃吃草,也能过得惬意。从这点来看,恰恰说明了我们经济发展同时,也保证到了公平。

在这任何产能都在过剩的时代,如果大多数人还需要随时保持能吃苦的状态,才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那才是真正可悲的事。

到了某一天,奋斗对于自我,还有生活品质的提升再次显而易见,自然而然大家就会去贷款、会去消费、会去努力奋斗了。拿着皮鞭驱使,或是让大家眼不见为净,并不能改变大众的普遍心态。

就像日本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面对一身的债务,大家开始反思为什么大家会在成功强迫症的驱使下,去拼命工作拼命消费拼命贷款,最后活成了饱食穷民。而如今,日本又在发愁,为什么日本陷入了低欲望社会。

这并不能说是社会的堕落,这不过就是大环境下,个体理性计算下的最优选择罢了。就像类似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样,用比较粗俗的解释就是:

生活就像强奸,如果不能反抗,那就装死让对方没有快感。

这确实是一种最省力的办法,也可以自我安慰,这是对操蛋生活的唯一反抗方式。

来源:有个锤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