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第一人诞生!刘萧旭独揽两部破20亿作品,凭演技提升行业高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7 21:00 1

摘要:“两部20亿播放,26岁就被叫叔”——这听起来像段子,却是短剧圈最近最扎心的现实:当长剧还在争番位、拼流量,竖屏里已经悄悄跑出一个能把红糖水煮成热搜的男人,刘萧旭。

“两部20亿播放,26岁就被叫叔”——这听起来像段子,却是短剧圈最近最扎心的现实:当长剧还在争番位、拼流量,竖屏里已经悄悄跑出一个能把红糖水煮成热搜的男人,刘萧旭。

先别急着问“谁啊”。

打开抖音数据榜,9月还在榜一榜二挂着的就是他。

《幸得相遇离婚时》里,他把离婚协议推给女主,喉结滚了两下,一滴泪没落,弹幕却刷疯了:“原来霸总也会咽泪”。

三天后,这段cut被央视网搬去微博,配文“好男人是送妻子垫脚石”,点赞破120万。

有人统计,光是二剪视频就给他带来8000万额外播放,平台顺手推流,成本直接回本。

另一部《盛夏芬德拉》更离谱。

浴缸吻戏拍了三小时,他嫌自己手臂太壮,泡到皮肤起皱才喊停。

导演放出的花絮里,他拿小勺子慢慢搅红糖水,蒸汽蒙住镜头,一条过。

于正看完直说:“这质感能骗我去开长剧。”话虽调侃,却点破行业痛点:短剧一直被嘲“狗血速食”,如今有人用低成本把电影感塞进15秒,观众当然买单。

数据不会撒谎——《盛夏芬德拉》单日热度1.2亿,拉新30%,直接把平台三季度财报抬成“超预期”。

很多人以为“爆”是玄学,扒完时间线才发现,刘萧旭踩中了短剧迭代的每个节点。

2024年初,平台开始砍“狗血反转”流量券,观众对“扇巴掌、掉泳池”免疫;刚好他把霸总演成“会煮红糖水的普通人”,反差立住。

同年7月,广电总局提示“微短剧要向上向善”,他台词里那句“垫脚石”被官媒转发,安全分也拿到。

最狠的是,他坚持原声台词,不用配音,省下的钱全砸在美术——《盛夏芬德拉》里那套莫兰绿浴缸,二手市场才3000块,拍出来却像北欧家居杂志。

同行一算账:单集成本涨50%,但回本周期从6个月缩到6周,资本立刻掉头跟投。

观众也在变。

过去短剧完播率过40%就算赢,他的剧能刷到45%二刷率。

评论区高频词是“舍不得倍速”“想再看他哭一次”。

有人熬夜写千字长评,说“原来竖屏也能留住细节”。

情绪被验证,平台马上排播“质感剧场”,把滤镜、配音、剧本全升级。

一句话,他拿两部20亿把“粗制滥造”的盖子掀了,后面跟队的演员再想糊弄,观众第一个不答应。

当然,压力也同步抵达。

新戏《暗潮涌动》还没开机,预约就飙到60万,弹幕已经开始担心“别翻车”。

悬疑+情感,比霸总难啃:没有高糖吻戏,全靠眼神递线索。

刘萧旭在采访里笑称“现在每拍一条,都当最后一集拍”,说完又补一句,“怕也得冲,观众胃口被吊起来了,退就是死”。

听得人心里一紧——短剧节奏快,翻车只需3秒,红利窗口可能只有半年。

能不能把“刘氏演技”从霸总赛道平移到悬疑,决定了他是流星还是下一个行业坐标。

说到底,大家追的不是刘萧旭,而是“短剧也能出好戏”的希望。

当长剧还在80集注水,他用15秒就能让人心动,这本身就是对旧套路的耳光。

观众用钱投票,平台用流量投票,资本用真金白银投票——三重肯定同时砸中一个26岁的“小孩叔”,信号再明显不过:内容迭代已经开火,谁先交出细节,谁就能拿到下一波入场券。

至于红利能吃多久,得看他下一部是封神还是现形。

屏幕外的我们,只需记住:下次再刷到“竖屏狗血”标签,别急着划走,说不定下一个刘萧旭,正躲在红糖水蒸汽里,准备给你当头一棒。

来源:认真的钢琴n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