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秋,军旅书法家李桂强以行书对联“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赠予战友胡细平,既是一份节日祝福,更是一次艺术与哲思的对话。
2025年中秋,军旅书法家李桂强以行书对联“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赠予战友胡细平,既是一份节日祝福,更是一次艺术与哲思的对话。
此联语出自清代林则徐,而李桂强以赵朴初书风为骨,融入个人军旅生涯的刚毅,使笔墨间既有佛家禅意,又有军人坦荡。
一、赵朴初书风的当代回响
李桂强深研赵朴初“以禅入书”的理念,其行书线条圆润中见筋骨,结体疏朗如云卷云舒。赵朴初曾言“写字即是写心”,此联中“愧”字竖笔如松,暗合朴初晚年“朴拙”之境,而“心”字末笔的飞白,则似禅意未尽。
相较于朴初的温润,李桂强在墨色上更显浓淡对比,如“意”字枯笔如裂帛,呼应军旅生涯的沧桑感。其章法上亦打破传统对联的对称,以“人”字左倾、“我”字右倚,形成动态平衡,暗喻人生取舍之道。
二、刚柔并济的笔墨语言
从这幅对联作品可以看到,线条起笔藏锋如军人隐忍,收笔露锋似利剑出鞘,如“求”字长竖的力度。
结构上,字内空间开阔,如“无”字留白,体现“无愧”的坦荡胸怀。
作品极具气韵,通篇行气连贯,尤其“但求”二字映带如溪流奔涌,暗合“顺其自然”的哲思。
三、书法与人生的双重修炼
李桂强曾言:“书法是磨砺心性的战场。”此联中“岂能”二字凝重,似对现实的叩问;“但求”则轻盈如羽,展现超脱。这种矛盾统一,恰是军人“不惧结果,坚守过程”的写照。
作品下联“无愧我心”四字尤为厚重,以朴初“慈悲为怀”的笔意,传递“外圆内方”的处世智慧。李桂强将战场上的“忠诚”转化为笔墨中的“真诚”,使书法成为个人精神修行的载体。
四、墨痕里的家国情怀
在中秋团圆之际,李桂强以书法为桥,连接传统与现代、艺术与人生。这幅对联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一位军旅艺术家对战友的铮铮誓言——纵不能事事如意,亦当以赤子之心立世。
来源:泸州萤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