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届大满贯,说实话,男队的过程比结果更值得琢磨,金牌拿到了,但气质上变了味儿——少了点稳重,多了点闯劲,这不是坏事,反而像是新一代正在接班的信号,只不过,有人靠表现上位,也有人被现实推下牌桌。
国乒大满贯落幕,王励勤将有大“动作”,2人上位,1人弃用,国乒男队迎来大换血
这届大满贯,说实话,男队的过程比结果更值得琢磨,金牌拿到了,但气质上变了味儿——少了点稳重,多了点闯劲,这不是坏事,反而像是新一代正在接班的信号,只不过,有人靠表现上位,也有人被现实推下牌桌。
王励勤上任后,很多人还在观察他的用人思路,现在看,这位“技术流”主帅比想象中更果断,他不是靠喊口号重塑格局,而是直接用赛场去划界:能赢硬仗的,留下;连续掉链子的,靠边站。
先说向鹏,这次的比赛,他那股子不怵谁的劲,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面对世界第三雨果,敢上手、敢对轰、敢冒风险,几次关键分处理都带着年轻人该有的那种狠劲,有失误,但也有爆点,这才是国乒过去两年最缺的东西。半决赛面对王楚钦,一点不输,鏖战7局,王楚钦才艰难胜出。
王励勤看得出来,他在找王楚钦之外的“破局人”,向鹏这次相当于在所有人面前递上了答卷,内容不完美,但签名够硬。
再看陈俊菘,这孩子属于那种上来就能打出存在感的类型,首次大赛就从资格赛一路过关斩将晋级8强,首轮干掉张本智和那一战,打得沉着、节奏感好,不靠拼命靠脑子——这在年轻球员里不多见。更关键的是,他有一种很“冷”的气质,不被比分牵着走,这点可能连王励勤自己都欣赏,因为那正是他当年打球的影子。提拔到更高平台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这种球员不培养,是浪费。
反观林高远,这个名字已经成了一种无奈的象征,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他早已被时间和新节奏抛在了身后,他的技术依然细腻,基本功没人怀疑,但到了关键时刻的波动,成了老问题的循环播放。这两年,我们一遍遍期待他“状态回暖”,可每到关键战,他总是差半拍,像被卡在气口上。这届大满贯依旧如此,几场球下来,没有惊喜,也没有突破。
王励勤不是没给机会,实际上,这几年林高远拿到的外战机会并不少,可他没有兑现成任何能留下印象的胜利,当年轻人开始顶上来的时候,这个位置就会变得拥挤,再加上年纪摆在那儿,培养价值确实在递减。换句话说,弃用并非惩罚,而是一种顺势的选择——时代不会等人,尤其是国乒这种讲竞争、讲成绩的体系。
你说残酷也好,说现实也罢,但这就是竞技体育的规律,它永远青睐敢赢、敢冒险的人,而不是总在回忆巅峰的人。向鹏的“敢”,陈俊菘的“稳”,和林高远的“犹豫”,其实构成了这届比赛的全部戏剧性——三个阶段,三种命运,也三种信号。
王励勤接手后,国乒正从“技术堆叠”走向“心态更新”,他想要的不是单一的稳定,而是能顶住压力、打得出气势的队伍,毕竟巴黎奥运之后,国乒的主线任务已经从“守王座”变成“防反扑”,这种时候,宁可用有火气的年轻人,也不会再赌经验牌。
当然,接下来的阵容调整不会是一刀切的结果,林高远可能还会留在国内联赛,带新人、做体系内的备份,但在国际赛场,大概率是要让位了,这既是现实判断,也是战略选择。王励勤需要更立体的阵容配置,需要把“安全牌”换成“突破口”,而这,向鹏和陈俊菘已经给了他足够理由。
大满贯的落幕只是阶段性节点,但风向已经很清楚:国乒男队的格局,正在重组。你可以说这是更新换代的阵痛,也可以说是一次迟到的清理——毕竟,一个长盛不衰的队伍,不靠怀旧活,也不能靠惯性赢。
从现在起,年轻人不只是看客,他们要开始写自己的剧本。
来源:微凉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