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半导体装备“双支点”:北方华创 vs 中微公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7 20:36 1

摘要: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国产装备厂商的突破节奏正在成为观察产业升级的关键窗口。在刻蚀与薄膜沉积这两大核心环节中,北方华创(NAURA)与中微公司(AMEC)堪称中国半导体装备的“双支点”。

——从产品谱系到工艺性能,再到研发与互补性

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国产装备厂商的突破节奏正在成为观察产业升级的关键窗口。
在刻蚀与薄膜沉积这两大核心环节中,北方华创(NAURA)中微公司(AMEC)堪称中国半导体装备的“双支点”。

一个代表“平台型整合路线”,一个代表“关键工艺突破”。
本文将从产品谱系、性能指标、研发方向与互补性四个维度,系统拆解这两家企业的产业逻辑。

北方华创(NAURA)
产品线覆盖更广,形成从刻蚀、薄膜沉积(PVD/CVD/ALD)、氧化/扩散炉、湿法清洗到核心零部件(质量流量控制器等)的“平台型供应能力”,服务 IC、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功率器件、LED 等多赛道。中微公司(AMEC)
深耕等离子体刻蚀(ICP/AD-RIE/HD-RIE)技术,同时布局 MOCVD(LED、化合物半导体、功率器件外延),以“少而精”的旗舰机台切入 3D NAND、DRAM 及先进制程的关键工艺环节刻蚀设备(Plasma Etcher):面向 IC/先进封装多场景。薄膜沉积:PVD、CVD、ALD 全套方案,适配逻辑/存储、功率与化合物半导体薄膜需求。热处理:氧化/扩散炉(VertICal/Batch 类),支撑栅氧/扩散工艺。湿法清洗:单片/批量清洗、去胶、干燥。核心零部件:气体质量流量计(MFC)等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
应用覆盖:IC制造、先进封装、LED、MEMS、功率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新能源光伏、平板显示等。刻蚀:Primo 系列(ICP/AD-RIE/HD-RIE)Primo nanova®:300mm ICP 平台,可配置 6 腔体 + 集成去胶腔体,强调低寄生耦合 3D 线圈与离子密度/能量独立可控。Primo HD-RIE®:面向 3D NAND/DRAM 高宽比(HAR)刻蚀,支持高功率 RF 脉冲、气体脉冲、多区配气、高温静电卡盘。Primo SSC AD-RIE:针对高宽比接触孔提供高流量/低压、高离子能工艺窗口,主打生产率与 COO(拥有成本)。MOCVD 系列:从 PRISMO D-BLUE® 到 PRISMO A7® 迭代,用于 LED 与功率器件外延。北方华创
国内最具完整产品谱系的“平台型半导体装备厂商”,覆盖 IC 前道、LED、化合物半导体、功率器件、光伏与显示等多个赛道,位居国产装备第一梯队。中微公司
以刻蚀 + MOCVD 双主线为核心,机台已覆盖 65nm→5nm 工艺区间与先进封装环节,实现国产替代与量产落地。产线层面
北方华创以多工艺集成降低维护与集成难度;
中微聚焦刻蚀与外延的关键工艺点,突破性能瓶颈。
组合效果:平台稳定 + 关键突破。材料体系层面
北方华创主导硅基逻辑/存储环节;
中微聚焦 3D NAND、化合物外延的高性能制程。服务层面
北方华创强化稼动率与一致性;
中微在“良率敏感环节”深耕,提升产能密度。

你更看好平台型扩张(北方华创)
还是关键工艺突破(中微公司)

AI服务器驱动的3D NAND扩容化合物功率器件 的双轮拉动下,
谁更能撑起国产装备的“算力底座”?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关注我【硬科技趋势观察官】
每周深度拆解国产AI芯片、光模块与算力产业最新进展,用数据看趋势。


#AI芯片 #算力 #半导体装备 #刻蚀 #MOCVD #国产替代 #产业观察 #硬科技趋势

来源:量子信息工作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