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旧时月,半世月饼香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7 20:03 3

摘要:窗外的月,尚是清瘦的一弯,人间的“月饼潮”却早已汹涌澎湃。单位发放的精美礼盒,朋友相赠的异地风味,商场里琳琅满目、包装华美的各色新品,早已将家里的角落堆叠得满满当当。连平日的早餐与茶点,也暂且让位给这些甜蜜的“入侵者”。老伴细心地将其中最昂贵的一盒珍藏起来,说

又是一年中秋至。

窗外的月,尚是清瘦的一弯,人间的“月饼潮”却早已汹涌澎湃。单位发放的精美礼盒,朋友相赠的异地风味,商场里琳琅满目、包装华美的各色新品,早已将家里的角落堆叠得满满当当。连平日的早餐与茶点,也暂且让位给这些甜蜜的“入侵者”。老伴细心地将其中最昂贵的一盒珍藏起来,说要留待中秋之夜,与天上那轮圆满的玉盘一同品鉴。

它们用料考究,工艺繁复,造型精美,宛如一件件可食用的艺术品。我品尝着它们,诚心地赞叹这时代赋予舌尖的富足与创意。然而,我的味蕾,我的记忆,我的灵魂深处,却始终固执地萦绕着另一种味道——那是儿时的月饼香。它制作简单,包装粗陋,每年仅在中秋当日方能得见,且每人仅有一块,需小口小口,珍惜地吃上许久。可就是这朴素至极的味道,却像一枚无形的印章,深深烙在我生命的底版上,成为我关于“月饼”乃至关于“幸福”的一生定义。

史籍有载,月饼源于周代之“秋夕祭月”,若如此算,其历史已绵延三千载。三千年的风云变幻,三千年的悲欢离合,都曾在这圆月之下,被这圆饼所见证。可在我的世界里,月饼,永远只有一个模样,一种味道。那便是母亲从村口作坊换回的月饼。油纸简单包裹着,不多不少,正好五个。香满我的整个童年,也香满我和一生。

它的外皮是微黄的,带着烘烤后最质朴的焦香,酥脆得近乎脆弱。拿在手里,须得万分小心,仍有细碎的屑子,如同金色的雪粉,簌簌地往下落。我们总是慌忙地用另一只手在下面接着,连掉在掌心的每一粒碎渣,都要仰头倒进嘴里,不肯浪费分毫。内馅是由绝对的“绿色”果仁——核桃、花生、芝麻,以及被叫作“乔饼”的橘皮糖饯混合而成。一口咬下,各种果实的醇香、糖的甘甜与橘皮那一丝清冽的微甜,便在口腔中轰然炸开,那香气是如此霸道而纯粹,仿佛能顺着鼻腔,直冲天灵盖,将整个灵魂都洗涤得澄澈而欢欣。

儿时的中秋节,等待月亮升起,是我一整天里最焦灼也最甜蜜的热望。

白日的喧嚣过后,夜幕如同一位矜持的舞者,缓缓拉上深蓝色的帷幕。终于,月亮出来了。起初,她还有些羞涩,远远地挂在东边的树梢上,颜色是柔和的鸭蛋黄。渐渐地,她越升越高,颜色也由温暖的淡黄,蜕变成清冷皎洁的皓白,宛如一轮无瑕的玉盘,清辉遍洒,无所保留。

“月光如水”——那是我在课本上学到,并在那个夜晚真切感受到的词。整个院落,远处的田野,近处的屋瓦,都被这如水般的月华镀上了一层神秘的、流动的银灰色。全家人都围坐在那张老榆木桌旁,安静地被这巨大的静谧与温柔包裹着,月光仿佛将我们全家都轻轻地拥在了它的怀里。

母亲这时才会端出她准备好的盛宴:自家产的炒熟的花生、瓜子,煮熟后又晒得韧韧的薯干,以及那被切分成五等份的月饼。花生瓜子可以管够,唯独月饼,一人只有精准的一块。就在这溶溶的月色之下,一家人慢慢地吃着这一小块月饼,细细地聊着。父亲会说些田里的庄稼,母亲会念叨些邻里的趣事,话语都是平实的,柔软的,像月光一样,不掺杂一丝杂质。

那时,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连书籍都是稀罕物。许多关于世界的最初想象与启蒙,都来自于长辈的口传心授。而这中秋赏月,便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授课”时机。

母亲指着月亮上朦胧的阴影,告诉我,那里住着一位叫嫦娥的仙女,她因为偷吃了仙药,飞到了那清冷的月宫里,日夜与一只玉兔为伴。

“她一定很寂寞吧?”我问。母亲摸摸我的头,没有回答。

母亲又给我讲吴刚伐桂的故事。说那月宫中有一棵高达五百丈的桂花树,有个叫吴刚的人,每天都在那里砍树。可那树是神树,随砍随合,吴刚永远也无法将它砍倒它。

“那他为什么还要一直砍呢?”我心里直犯嘀咕,为吴刚感到不值与焦急。

母亲却说:“傻孩子,吴刚若不砍,那桂花树上的果子就不会被震落,掉到人间来。谁要是有缘捡到了,吃下去,就能成仙哩。”

听母亲这么一说,我心中的那点嘀咕顿时烟消云散,转而充满了对吴刚的感激与敬佩。原来他的徒劳,竟是为了给人间播撒希望的种子。

从母亲那里,我还听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缠绵,七仙女下凡嫁与董永的勇敢……我很小的时候,就从母亲那里,知道了天上许许多多的事情,那是一个比现实世界更为瑰丽浪漫的宇宙。

母亲读书很少,她的一生,只读了一本《三字经》、一本《增广贤文》。而这两本书,母亲到老都能倒背如流。后来,我上了学,读了更多的书,乃至成为一个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我也找到了母亲读过的那两本书,翻遍了也没有看到她曾讲给我的那些关于月亮、关于星空的美丽故事。

就在那一刻,我恍然明白。那些故事,并非来自泛黄的书页,而是来自更久远的、口耳相传的河流。是外婆讲给了母亲,母亲又讲给了我。这其间流淌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是绵延不绝的爱与守护。

也正是在那样的时刻,我懵懂地感知到了中秋赏月的更深层意义。它不仅仅是亲人的温馨团聚,不仅仅是对古老神话的追溯;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皈依,一种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情感仪式。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数千年来,栉风沐雨,历经沧桑,却始终没有改变对团圆的渴望、对家庭的珍视、对自然的敬畏,其精神的根脉,或许就在这一个个如中秋般的节日里,通过这样看似简单的辈辈传承,被牢牢地维系着,坚韧地延续着。

我永远记得儿时月饼那金黄的、带着微焦痕迹的表皮;永远记得那内馅扎实、果香饱满的质朴味道;永远记得那香气弥漫在月光中,与夜色、与笑语交融在一起的氛围;永远记得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分食一块月饼时的、那种无可替代的温馨与甜蜜。

后来,年岁渐长,我离故乡的初巢也越来越远。我吃过广式的莲蓉蛋黄,尝过苏式的鲜肉月饼,体验过冰皮的清爽,也领略过冰淇淋月饼的新奇。它们各具风味,而且,管够。

可每一次,当我独自面对这些精美的月饼时,心底总会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怅惘,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的,或许不是味道,而是那种在月光下,小心翼翼捧着,连掉落的碎屑都视若珍宝的心境;是那份与最亲的人分享同一份甜蜜的郑重其事。

是呀,每到中秋,儿时月饼那份熟悉的味道,总会准时在记忆的深处苏醒,带着月光的气息,带着老屋的温度。每当这个时候,我便会格外地想念那再也回不去的时光,想念那份纯粹的、易于满足的快乐,想念家人围坐的完整,更会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我那已永隔在岁月那头的我的母亲。

儿时的月饼,它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它像一部无声的黑白电影,在我心灵的放映室里反复播放,记录着那段清贫却丰盈的岁月;它像一座人生的灯塔,以其独特的光芒,为我确定着情感的方位与归途;它更像一泓清泉,始终芳泽着我偶尔干涸的灵魂。

它,就是我最美味的月饼,是连接着我懵懂过去与纷繁现在的时光桥梁,是重温血脉亲情的温暖纽带。它,已经化作了一轮永远高悬于我心空的、最圆满的月亮,清辉熠熠,把我余生的道路都照耀得柔软而明亮。

岁月如奔流的江河,一去不返。许多人事都已变迁,许多风景都已看透。唯有儿时月饼的味道,在我心里,不曾改变,也永不会改变。它反而会随着时光的沉淀,愈发地清晰,愈发地令我心驰神往。它是我心灵的港湾里,一株永不凋谢的桂花树,恒久地,飘散着那一年、那一夜、那一家人的芬芳。

来源:上官茂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