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6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就一项备受瞩目的新规草案结束了为期60天的公众意见征集期。该草案旨在首次允许无人机在美国领空内进行常规化的超视距飞行(BVLOS),此举在整个航空界引发了剧烈反响,一场关于未来天空使用权的激烈博弈已然拉开序幕。
2025年10月6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就一项备受瞩目的新规草案结束了为期60天的公众意见征集期。该草案旨在首次允许无人机在美国领空内进行常规化的超视距飞行(BVLOS),此举在整个航空界引发了剧烈反响,一场关于未来天空使用权的激烈博弈已然拉开序幕。
这项被命名为《联邦法规第108部分》的提案,于2025年8月初发布,其核心目标是为包裹递送、基础设施巡检、农业监测及公共安全等低空无人机应用场景的超视距飞行,提供一条无需单独豁免的标准化审批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该法规由FAA与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联合发布,后者还针对部分商业运营场景增设了相应的安全管理要求。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美国正试图为无人机融入国家空域体系铺平道路,但传统航空业对此表达了深切的审慎态度。
传统航空界的“安全警钟”:技术协同是前提
在众多反馈意见中,以美国国家公务航空协会(NBAA)为代表的传统航空组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安全第一”的核心诉求。NBAA空中交通服务与基础设施副总裁海蒂·威廉姆斯表示:“我们许多拥有数十年有人驾驶飞机运营经验的成员,如今也开始将无人机系统(UAS)纳入其任务规划中。这项新规是推动无人机等新兴技术融入国家空域体系的基础,但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
NBAA强调的首要问题是“电子可见性”(electronic conspicuity),即要求所有空域使用者都能通过数字方式共享各自的位置数据。他们认为,建立一套可互操作的系统,是确保无人机与有人驾驶飞机之间安全间隔的根本前提。
协会以目前广泛应用于飞机的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技术为例,指出这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但不应是唯一的选择。威廉姆斯补充道:“ADS-B只是实现有效电子可见性的手段之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行业标准来确定其他合适的技术路径。一旦所有飞行器都能通过电子方式实现位置的普遍共享,无人机便能简单地探测并避让其他所有飞机,这也将免去对现有通行权规则进行复杂修改的必要。”
此外,NBAA还敦促FAA保留现有的无人机适航性决策标准(CMD)流程,称其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方法,“为极高的安全水平做出了贡献,不应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被废弃”。同时,他们建议TSA撤回其提案部分,针对无人机安全项目进行一次独立的、基于风险评估的规则制定,而非将其与FAA的运营框架捆绑在一起。
多方博弈:通行权与监管效率的交锋
其他主流航空组织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明确反对提案中可能改变通行权规则的内容,这或将使未配备ADS-B等位置共享系统的通用航空飞机处于不利地位。实验飞机协会(EAA)也提醒其成员,将持续关注新规对低空空域使用者可能带来的影响。
而在无人机行业内部,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AUVSI)则对新规表示欢迎,认为这是扩大商业无人机运营规模的关键一步,并敦促FAA尽快完成最终定稿。无人机软件公司Aloft.ai等企业也提交了意见,希望新规能为那些已根据现有豁免政策进行超视距飞行的无人机队提供灵活的过渡方案。
这场争论背后,还存在着来自白宫的强大政治推力。据悉,FAA在9月29日驳回了两份延长意见征集期的正式请求。该机构给出的理由是,白宫于2025年6月6日签署的第14307号行政令《释放美国无人机主导地位》要求在240天内(即2026年初)出台最终的BVLOS规则。FAA坦言,要按时完成这项任务“需要采取非常措施”,因此无法延长公众反馈窗口。
展望未来:重塑天空格局的关键一步
随着意见征集期正式关闭,FAA和TSA将开始审阅数千份来自各方的反馈,为最终法规的出台做准备。两大机构表示,新规旨在无人机、空中出租车等新型飞行器加速融入美国空域的进程中,寻求创新发展与飞行安全之间的最佳平衡。
一旦获得通过,《第108部分》将成为自2016年《第107部分》(首次在全美范围内确立商业无人机运营规则)以来,美国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最大规模的一次监管扩展。它不仅可能彻底改变无人机与通用、公务航空共享天空的方式,更将为全球范围内的无人机产业监管和空域融合提供一份极具分量的“美国方案”。这场围绕天空使用权的博弈,其最终结果必将对全球低空经济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借鉴。
来源:航空之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