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内行人都懂:经营分析会就像公司的“体温计”,不用查财报、不用看流水,一场会就能摸清虚实——
很多老板把经营分析会开成了“报数大会”:
销售说完成了87%,财务说利润降了5%,运营说流量涨了10%……
一圈下来,数据听得明明白白,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使劲”。
但内行人都懂:经营分析会就像公司的“体温计”,不用查财报、不用看流水,一场会就能摸清虚实——
战略是不是喊口号?
团队会不会打仗?
问题能不能解决?
全藏在细节里。
经营分析会
今天就来拆解:一场高质量的经营分析会该怎么开,以及哪些细节会暴露公司在“假经营”。
一、这5个瞬间,说明公司在“走过场”
经营分析会最可怕的不是“数据难看”,而是“看似规范,实则全是套路”。这5个细节,一看就知道会议在“浪费时间”:
1. 只报数据,不提“和战略有啥关系”
销售总监说“本月完成率87%,环比涨4个点”,市场总监接话“流量涨了10%”,全程没人提“今年的核心目标是‘做高毛利业务’,这数据离目标还差多少?”“要不要把低毛利产品的资源调给高毛利的?”
真相:战略成了墙上的口号,团队盯着“数字游戏”自嗨,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目标”。就像船没有罗盘,跑再快也可能漂向冰山。
2. 只聊内部,绝口不提“客户和对手”
销售下滑了,会上全在说“我们的转化低了2%”“成本超了5万”,没人问“客户是不是被竞品抢了?”“他们最近推了什么新服务?” 客户投诉涨了,就说“客服响应慢了”,不深究“客户到底不满什么?是产品质量还是价格?”
真相:关起门来搞“内部复盘”,却忘了做生意的本质是“搞定客户、打赢对手”。这种公司,早晚会被市场边缘化。
3. 只说问题,没人追问“为啥会这样,该咋办”
财务报“利润降了12%”,运营说“转化率跌了”,老板听完点点头:“知道了,大家继续盯。” 散会时,每个问题都没答案,下次开会还会再提一遍。
真相:管理层只会“听汇报”,不会“做判断”。数据成了噪音,会议成了“问题陈列馆”,没人真的想解决问题。
4. 各说各话,跨部门问题“谁都不接茬”
销售说“货不够卖,客户催疯了”,供应链说“我们产能已经到顶了”,然后就没下文了——没人说“要不要加开一条生产线?”“销售能不能先推库存多的产品?” 各部门像在“轮流广播”,没人关心“整体目标能不能成”。
真相:团队是“散装的”,表面配合,实则各扫门前雪。遇到复杂问题,立马掉链子。
5. 只定动作,从不盯“谁来做、啥时候成”
上月会说“要优化广告素材”,这月还在说“素材在优化中”;上次提“客户流失多”,这次说“在做客户回访”——永远“进行时”,永远没结果,没人认领“这事我负责,3天内出方案”。
真相:执行是“空谈”,会议成了“计划发布会”,问题只会反复出现,不会被解决。
经营分析会
二、一场好会,能暴露公司的5个“真本事”
经营分析会就像“公司实况转播”,藏不住这5个“装不出来的能力”:
1. 战略落地能力:数据会不会“追着战略跑”
真有战略的公司,开会时数据会“挂着目标说”:“高端产品完成率120%(今年重点),但低端产品只完成60%,建议把低端的20%预算调到高端,保住核心利润。” 每个数据、每个决策,都和战略目标绑在一起。
反之,数据是“散装的”,和年初定的方向没关系——就像学生做题不看题干,写得再满也不得分。
2. 管理层判断力:能不能“从数据里挖真相”
厉害的管理层,看数据不会只看表面:“利润降了12%”,他们会拆“是华东区的高端产品卖少了?还是原材料涨价了?” 然后拍板:“下周和供应商谈降价,华东区加推高端套餐,销售部王经理负责。”
没本事的管理层,只会说“利润降了,大家加油”——就像医生只说“你发烧了”,却不开药,等于白说。
3. 团队协同力:跨部门问题“能不能当场解决”
协同好的团队,遇到跨部门问题会“当场掰扯清楚”:销售说“货不够”,供应链会说“如果你们能提前3天报需求,我们能加开晚班赶工,不过人力成本要涨3%,财务能批吗?” 财务接话:“只要能保住客户,这3%我批,下周补流程。”
协同差的团队,只会说“会后再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4. 执行闭环力:“上次的问题解决了没”
执行强的公司,开会第一件事是“复盘老问题”:“上月说的‘广告素材差’,这月换了3组,点击率从2%涨到5%,达标;‘客户投诉多’,客服加了培训,投诉降了40%,但物流破损还没解决,物流部李经理这周五前给方案。”
执行差的公司,老问题会“反复出现”——就像学生总在同一个知识点犯错,永远没进步。
5. 权力健康度:“谁在主导会议”
健康的公司,业务线(离市场最近的人)是主角:销售总监说“客户最近要XX功能,我们的产品跟不上,得加研发”,老板立马拍板“研发部张经理,下周抽2个人对接,预算从备用金里出”。
反之,中台(财务、行政)主导会议,业务线只能听指挥——就像前线士兵等着后方发号施令,早晚会错过战机。
三、高质量经营分析会的5个标准
想让会议真正驱动增长,记住这5个标准:
1. 围着战略聊,不是堆数据
所有汇报都紧扣“今年的核心目标”:“要做行业TOP3,现在我们排第5,差在哪?怎么补?” 别扯“和战略没关系的细枝末节”(比如“打印机坏了2台”)。
2. 业务线当主角,中台只当参谋
销售、产品这些“打仗的”主导会议,财务、HR这些“后勤的”只提供数据支持:“如果加2个研发,人力成本会涨多少?”“这个方案的ROI大概多少?” 别反过来指挥业务线“该怎么做”。
3. 老板是指挥官,不是主持人
老板别只听汇报,要主动“戳问题”:“华东市场为什么突然掉了?是对手搞促销,还是我们的销售偷懒了?” 要当场拍板:“把华南的10%预算调给华东,打反击战,销售总监明天出方案。” 不拖泥带水。
4. 每个问题都有“负责人+时间表”
“客户投诉多”,不能只说“要解决”,得说“客服部李经理负责,3天内出培训方案,下周三前落地,下下周会复盘效果”——每个环节都有人扛,有节点可查。
5. 能吵架,更能定结论
开会时可以吵:“我觉得该加预算”“我觉得该砍成本”,但吵完必须有结论:“那就先试投10万,下周看效果,好就加,不好就砍,市场部负责。” 别“议而不决”。
经营分析会
最后想说:
经营分析会不是“秀场”,而是公司的“作战室”。一场会能暴露的,远比报表多——战略是不是空谈,团队会不会打仗,问题能不能解决,全在里面藏着。
与其花心思“把会议开得好看”,不如花力气“把问题解决掉”。毕竟,能打赢的仗,从来不是靠报表漂亮,而是靠一次又一次精准的判断和果断的行动。
你们公司的经营分析会,是“真决策”还是“走过场”?
来评论区聊聊~
孙继彬 降本增效十条真经
孙继彬,东北财经大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天睿恒企(广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20多年财务管理经验,其中富士康、中石油等世界500强企业经验15年,连续创业10年。
欢迎多交流,共同赋能企业降本增效!
来源:孙继彬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