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小区晚自习结束,70岁的孙大爷照例推开家门。室内暖黄色的灯光下,他的老伴正手里翻着报纸,忽然低声问道:“你说,我们这年纪,还能不能过夫妻生活?”孙大爷一愣,有些腼腆地低下头。
深夜,小区晚自习结束,70岁的孙大爷照例推开家门。室内暖黄色的灯光下,他的老伴正手里翻着报纸,忽然低声问道:“你说,我们这年纪,还能不能过夫妻生活?”孙大爷一愣,有些腼腆地低下头。
其实,这个问题在他心里盘旋良久,只是,他总觉得,这种事“老了就该断”,否则会被人笑话。可就在上周,体检时医生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性生活其实跟寿命、心血管健康有关”——让孙大爷心里泛起了波澜。
真的就如邻居说的:人一老,就不能再有性生活了吗?为什么这个看似“羞于启齿”的问题,在全国2.5亿老年人群体中,反而成了普遍的困惑和误解?而真相,或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多数人传统观念里,总觉得“人老了,性生活就是多余”。但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2022年调查数据显示,65岁至79岁中国老年人中,有超过37%依然有规律性生活。
哈佛医学院一项针对7万多名中老年人健康追踪的研究也显示——适度性生活,与改善心脏健康、提升认知、稳定心理情绪关系密切。那么,是什么让人产生这些误解?
一方面,是对生理变化的担忧。随着年龄增长,激素分泌下降、女性绝经、男性可能面临前列腺问题,这确实可能影响性生活的“顺畅度”。
另一方面,是“羞于开口”的文化压力,和对健康风险的夸大。例如,“性生活会加速衰老”、“会诱发心梗或中风”等说法,经常被误读,导致许多老人选择自我压抑。
实际上,北京协和医院性医学科主任曾公开说:“只要身体无严重疾病,老年人适度性生活反而对健康有益,无需一刀切‘禁欲’。”
坚持适当性生活,不仅不是健康负担,反而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尤其在以下四个方面,科学证据充分。
心脑血管健康改善。美国密歇根大学一项长达1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有稳定性生活习惯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下降12.5%,远低于同龄“独居”群体。性生活能促进血液循环,类似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脏和大脑功能均有积极影响。
心理情绪更稳定。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统计,老人如有健康的亲密关系,抑郁发病风险低于普通群体36.1%,睡眠质量也显著上升。身体接触和情感交流,可激发“幸福激素”分泌,缓解焦虑和孤独。
机体免疫力提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显示,规律性生活者,免疫球蛋白IgA均值高出不性生活同龄人18.2%。身体防御能力更强,感冒和常见感染概率相应降低。
认知退化速度减慢。英国一项纳入3200名65岁以上老人的随访研究发现,坚持有亲密生活习惯者,在五年认知能力测试中,记忆力下降风险降低了21.5%。经常交流、肢体互动可激活大脑皮层,有助延缓老年痴呆发生。
当然,前提是不可勉强、舒适为主。若存在心脏病发作史、严重糖尿病、重度高血压等情况,建议先征求医生意见,安全第一。
面对年龄带来的变化,适当调整,可以让老年人的性生活既安全又愉快。
注重身体状况自检,合理安排时间。白天精力充沛时,选择疲劳感较小、身体较舒适的时段,能降低风险。性生活不仅是身体,更是情感的交流,切勿有“任务感”和“强求感”。
借助医疗支持,破解生理困扰。有些老人受更年期、前列腺疾病影响,可及时寻求医生帮助,按需合理用药,或借助润滑剂等辅助工具。近年新型口服药物和物理疗法,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培养健康沟通,消除羞耻心理。性生活不是禁忌,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伴侣之间应透明沟通彼此需求与担忧,遇到障碍及时求助专业心理或医疗咨询,切莫自我否定。
其实,无论年纪多大,拥有幸福、健康的两性关系,都是生命质量的象征。它像日常散步、健康饮食一样,是长寿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中老年人性生活现状调查报告》.2022年
3.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exualityandaging.USA:NIH,2022.
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老年人性健康状况的跨区探索性分析》.医学综述,2021.
5.HackettG.etal. Currentmedicalresearchandopinion,2022;38(7):1069-1077.
6.密歇根大学老年健康追踪数据库(UMHHealthandSexualitySurvey,2019)
7.刘文波,张旭.老年人性健康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12):897-905.
8.英国老年痴呆研究信托会.Dementiaandsexualityinolderadults,2021.
来源:张守小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