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明天就是寒露了,寒露到来,天气开始变得越来越冷了。
这个带"寒"字的节气,可不只是告诉我们该加衣服了,它还藏着关于冬天的秘密呢!
老一辈的人常说:"寒露天气怎么样,冬天就会怎么样。"明天就是寒露了,农历八月十七,比往年来得早。
看看窗外的天气,你是不是也在想:今年的寒露天气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冬天呢?
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秋天的第5个节气,今年是在10月8日08时40分57秒到来。
你有没有感觉它来得有点早?这还真不是错觉!
因为今年有闰六月,所以农历节气的安排也跟着变动了一下,咱们迎来了一个"早寒露"。
寒露是秋季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这个名字可不是白取的。
到了寒露,早晚温差变大,清晨起来,你会发现植物上的露珠格外多,而且温度降低,这些露水眼看就要结成霜了。
古人观察到这种现象,就给它起名"寒露",非常直观。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气象设备,全靠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天气。
寒露时节,天气由凉转寒,白天还能感受到些许暖意,但早晚却凉飕飕的,这时候如果不注意添衣,很容易着凉感冒。
这也是为什么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养生谚语的原因。特别提醒大家,寒露时节一定要注意脚部保暖,别让寒气从脚底"攻入"身体!
寒露时节,农村可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之一。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秋季的收成才是一年辛苦的回报。寒露正是"秋收、秋耕、秋种"三忙时节,农民们忙得脚不沾地。
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此时正是收获的好时机,晚一点可能会遇上更冷的天气,影响收成。
尤其是北方地区,农民们必须在霜降前完成冬小麦的播种工作。
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因为小麦需要在冬季来临前生根发芽,扎稳根基,才能安全过冬,来年才有好收成。
在农村,你会看到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收割机来回奔跑,粮食运输车满载而归,农民们或弯腰收割,或忙着晾晒,或赶紧犁地播种。
这一幅幅劳动场景,展现了中国农业的传统智慧和勤劳精神。
寒露时节的农事活动不仅关系到当年的收成,还关系到来年的丰收。
老农民常说:"秋种不好,来年饿肚皮。"这也是为什么农民们在这个时节格外重视农事活动的原因。
民间有很多关于寒露预测冬季天气的农谚,这些农谚是祖先们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不是科学仪器测量的结果,但往往有一定的道理和准确性。
下面给大家介绍五个关于寒露预测冬天的农谚,看看今年的冬天会是什么样。
第一个农谚:"寒露雨纷纷,冬天雪堵门"。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如果寒露节气期间雨水连绵不断,那么预示着冬季将会有大雪,可能大到"堵门"的程度。
在农业社会,大雪虽然会带来一些不便,但"瑞雪兆丰年",充足的雪水融化后能为农作物提供丰富的水分。
第二个农谚:"寒露落一沟,冬天多雨雪"。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寒露时节如果下雨积水成沟,那么冬季会雨雪较多,天气会比较寒冷。
这种情况对于北方的冬小麦来说是有利的,因为雪被称为"麦盖被",能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第三个农谚:"寒露无雨,冬雪少"。这句话比较好理解,如果寒露期间天气晴朗无雨,那么预示着冬季降雪会较少,气温可能偏高。
这种情况对农业生产往往不利,因为雪少意味着水源不足,还可能导致越冬作物受到冻害。
第四个农谚:"寒露日头大,冬天暖洋洋"。这句话是说,寒露时节如果阳光明媚,那么冬季气温可能会偏高,出现"暖冬"现象。
虽然暖冬对人们的生活似乎更舒适,但对农业却未必是好事。
暖冬容易导致病虫害不能被有效杀灭,还可能使果树提前萌发被晚霜冻害,或导致干旱等问题。
第五个农谚:"寒露刮北风,三九冻死牛"。
这句话的意思是,寒露时节如果刮大北风,那么预示着冬季会非常寒冷,冷到"三九"(农历冬至后第三个九天)时可能会极端寒冷。
这种极寒天气不仅对农业有影响,对牲畜和人类的生活也会造成很大不便。
对于农民来说,冬季是否寒冷,雨雪是否充足,不仅关系到生活舒适度,更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那么农民们希望怎样的冬季天气呢?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瑞雪兆丰年"这句古语道出了雪对农业的重要性。
适量的雪不仅能为土地提供水分,还能覆盖在农作物上形成保护层,防止严寒直接侵袭作物。
此外,雪水融化后渗入土壤,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足够的雪量还能杀灭一部分越冬的病虫害,减少来年春季的病虫害发生。
相反,如果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虽然人们生活可能更舒适,但对农业却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暖冬导致病虫害无法被有效杀灭,来年春季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病虫害威胁。
再就是,果树等农作物可能会因为温度偏高而提前萌发,如果之后再出现低温,就容易造成冻害。
此外,暖冬往往伴随着降水减少,可能导致冬季和来年春季出现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
农民们通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总结出了许多预测冬季天气的方法,寒露节气的天气就是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寒露期间的天气情况,特别是是否下雨、是否刮北风、是否晴天等现象,农民们能够对即将到来的冬季天气有一个大致的预判,从而提前做好农业生产和生活安排。
不过需要指明的是,这些农谚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科学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些传统农谚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些农谚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农业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值得我们了解和传承。
寒露节气的到来,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季的深入和冬季的临近。通过观察寒露的天气,我们或许能够对即将到来的冬季有一个预判。
无论冬季是寒冷多雪还是温暖少雪,我们都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适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寒露已至,冬季将临。看看今年寒露的天气,你就知道冬天会是啥样了。
是大雪纷飞还是温暖如春?是农民喜欢的丰年征兆,还是令人担忧的暖冬隐患?
无论如何,顺应节气变化,做好相应准备才是关键。别忘了,“寒露脚不露”,注意保暖,健健康康迎接冬天!
来源:史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