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蛋白越过这个“安全线”,或引起3个并发症!医生讲清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5 01:0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2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这低密度脂蛋白有点高,要注意了。”
听到医生这句话,不少人一头雾水:低密度脂蛋白到底是什么?不就是“胆固醇”吗?高一点真有这么严重吗?

其实,低密度脂蛋白就像血管里的“搬运工”,搬着胆固醇四处跑,但一旦它超了标,就可能变成“搬砖砸脚”的祸根。

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低密度脂蛋白超标,可能带来哪3种并发症?“安全线”到底在哪?以及,如何把它拉下来!

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蛋白,主要负责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各组织

它本身不是坏东西,人体需要它来合成激素、维持细胞膜稳定。问题是——它一旦多了,就容易堆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所以,医生常说的“坏胆固醇”,其实就是指它。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指出:我国成人中,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已接近40%。其中,LDL-C升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 一般人群,LDL-C应控制在

·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建议

· 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人,应控制在

也就是说,这个“坏胆固醇”指标并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看你的风险等级。

很多人体检发现LDL-C是“3.8”或者“4.2”,觉得也不高,不当回事。但对高危人群来说,这已经是“红灯闪烁”的水平了。

1.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里的“沙袋”越堆越多

LDL-C长期偏高,会被血管内皮细胞“吞噬”,引起炎症反应,逐渐形成脂质斑块,像是血管里的“沙袋”。

这些斑块不断扩大,可能导致:

· 血管变窄、变硬,血流受阻

· 一旦斑块破裂,易形成血栓,可能直接引发心梗或脑梗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人数达300万,而高LDL-C是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 冠心病:心脏的“水管”堵了

心脏需要血液供应氧气和营养,靠的是冠状动脉。

当LDL-C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波及到冠脉,就容易出现冠心病,表现为:

· 胸闷、胸痛

· 活动后喘不上气

· 严重时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已有超过1100万人,高LDL-C是其中的重要诱因之一。

3. 外周动脉疾病:不仅心脑,腿也遭殃

很多人以为血脂高只影响心脑,其实四肢的血管也可能被“堵住”

LDL-C升高会影响下肢动脉,出现:

· 行走时小腿酸痛、麻木

· 严重时甚至出现溃疡、坏疽

这类病被称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PA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

· 控制摄入动物内脏、肥肉、黄油

· 减少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蛋糕

· 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豆类、绿叶菜

· 用橄榄油或亚麻籽油代替动物油

研究发现:每天摄入10克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使LDL-C下降5%左右。

2. 规律运动:别小看每天走路半小时

适量运动能增强脂肪代谢,提升“好胆固醇”(HDL-C)水平。

建议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不少于150分钟,例如:

· 快走

· 游泳

· 慢跑

· 骑行

3. 必要时服药:医生开了就别犹豫

如果生活方式调整3个月后,LDL-C仍高于建议值,医生通常会考虑用药控制。

常见降脂药物包括:

· 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最常用、效果明确

· 依折麦布:辅助他汀类起效

· PCSK9抑制剂:适用于高危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很多人对“血脂高”不以为意,但真正的危险不在于数字,而在它悄无声息地堵住你的血管

低密度脂蛋白就像血管的“隐形杀手”,不疼不痒,却可能引发心梗、脑梗、截肢等严重后果。

体检报告上LDL-C一栏,别再跳过。

如果它已经越过了你这个年龄、这个身体状况所允许的“安全线”,就要尽快干预,不等它出事再补救。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
[4]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2》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学真相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