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练遇一友人,还未退休,尽显疲惫之状。问其是不是身体患恙?答曰:工作累不是大事,尤其人际关系难以“平衡”而不干事的小人常常向上封进谗言,处处制肘且事事得逞……
晨练遇一友人,还未退休,尽显疲惫之状。问其是不是身体患恙?答曰:工作累不是大事,尤其人际关系难以“平衡”而不干事的小人常常向上封进谗言,处处制肘且事事得逞……
其实,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小人”似乎从未缺席,且常常能在一些情境中得逞,这一现象如同乌云,遮蔽着正义与公平的阳光,引人深思。
“小人”,按照传统的定义,指的是那些人格卑鄙、行为不端、以一己私利为行事准则,不惜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人。他们的得逞,在历史和现实中屡见不鲜。
在古代,秦朝的赵高便是典型的小人。他本是秦始皇身边的宦官,却心怀叵测。秦始皇驾崩后,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帝。此后,他更是权倾朝野,指鹿为马,排除异己,将朝廷搅得乌烟瘴气。赵高之流能够得逞,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善于阿谀奉承、迎合上意,始皇赢政时期,赵高精通狱法,又善于察言观色,深得始皇信任。而胡亥即位后,他投其所好,让胡亥沉迷于享乐,从而自己得以专权。
《论语》云:“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花言巧语、伪装和善的小人,往往能迷惑他人,为自己谋取利益。
小人总能得逞,还在于他们深谙权谋之术,善于把握时机。唐朝的李林甫,被称为“口蜜腹剑”的典型。他在朝堂之上,表面和善,对同僚笑脸相迎,暗地里却设计陷害他人。他迎合唐玄宗的喜好,打压贤能之士,独揽大权长达十九年之久。李林甫的得逞,是因为他精准地抓住了唐玄宗后期倦怠政事、渴望安逸的心理。他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唐玄宗对他信任有加,从而在朝廷中为所欲为。正如《孙子兵法》所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小人善于营造有利于自己的“势”,让正义之士陷入被动。
当下,社会环境和道德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小人的气焰。当一个社会过于注重功利,道德观念淡薄时,小人的行为就容易被容忍甚至效仿。在一些单位,人们对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行为见怪不怪,这使得小人更加有恃无恐。相反,君子坚守道德底线,在这种环境中反而显得格格不入,难以施展拳脚。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小人的得逞只是一时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历史的车轮终究会碾碎他们的阴谋诡计。庞涓最终在马陵之战中被孙膑设计杀死,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李林甫死后也被清算,家族衰败。
小人得逞只是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现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我们应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坚守自己的道德和原则,让君子之风驱散小人的阴霾,让社会充满公平与正义的阳光。
一一写于2025年5月17日晨
来源:剪短发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