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可怕的真相:中国的性别对立,可能是近年来最成功的一场认知操控。我们先看一组数据: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 2019 年对所谓 “中国女权项目” 资助了 25 万美元,而近年来美国各类基金会在中国性别议题上投入的资金,累计已近千万美元,短短几年增长了十几倍。美国人
一个可怕的真相:中国的性别对立,可能是近年来最成功的一场认知操控。我们先看一组数据: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 2019 年对所谓 “中国女权项目” 资助了 25 万美元,而近年来美国各类基金会在中国性别议题上投入的资金,累计已近千万美元,短短几年增长了十几倍。美国人把这笔巨资,全用在了一件事上 —— 让中国的男女互相仇视。
你可能觉得这太扯,别着急,我们一步步拆解背后的逻辑。先说说你肯定注意到的现象:打开手机,每天都有性别话题上热搜,今天是彩礼纠纷,明天是职场歧视,后天是偷拍骚扰。可奇怪的是,看身边的现实 —— 同事正常上班,朋友正常聚会,夫妻正常过日子,现实中的男女关系,远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剑拔弩张。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有研究者分析了大量性别对立的热门评论,发现一个惊人现象:极端言论的点赞数,往往是理性言论的几十倍。那些煽动情绪、制造对立的内容,总能获得极高的流量和传播。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制造愤怒和对立就能收获流量,流量就是金钱。有人在利用我们的情绪赚钱,有人在利用性别矛盾达到其他目的 —— 但这还只是表面,真正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这些煽动这么容易成功?
这就要说到一个大多数人不知道的认知漏洞 —— 人类大脑的 “负面偏好”。简单说,就是坏消息比好消息更容易被记住。这是进化留给我们的本能:原始人记住 “哪里有老虎”,比记住 “哪里有果子” 更重要,因为前者关乎生死。现代社会没有老虎,但这个本能还在。所以,当你看到 “某男生在图书馆骚扰女生” 的新闻,会记得很清楚;但 “某男生在图书馆帮助女生” 的新闻,可能看了就忘。
研究表明,负面信息对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同等强度的正面信息。一个负面案例留下的印象,可能需要无数个正面案例才能抵消。知道这个原理后,操控就变得简单了:不需要编造谎言,只需要不断放大那些 “真实但极端的个例”。比如,一千万对情侣里有一对出了问题,就把这一对的故事讲一千遍 —— 慢慢的,你的大脑就会形成错误印象:异性都不可信。
更可怕的是,这种操控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第一环:学术渗透。我查了一下,福特基金会这些年资助了多所顶尖高校,而且专门挑两个专业 —— 法学和新闻传播。为什么是这两个?想想看,这两个专业培养的人,将来会进入什么岗位?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各个重要位置发声。当这些受 “特定理念” 影响的人才进入社会,他们的观点和立场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认知。
这些被资助的课程,表面上讲 “性别平等”,实际上灌输的是什么?我看了课程资料,里面反复强调三个观点:1. 婚姻制度天然压迫女性;2. 生育是父权社会的阴谋;3. 男性具有潜在的暴力倾向。这些观点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都指向同一个结果 —— 男女不信任。当这些学生毕业进入各行各业,这种不信任会通过判决、报道、政策,一点点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第二环:舆论操控。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处于愤怒状态时,会不自觉地把更多注意力投向负面信息 ——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愤怒的内容得到更多关注,更多关注带来更多类似内容,最终你接触到的信息,全是对立和冲突。而且这些内容的传播不是随机的,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通过大量水军账号、营销号推波助澜,原本个别的事件被无限放大,变成 “普遍现象”。
第三环:现实土壤。为什么这些煽动在中国特别有效?因为我们确实面临结构性压力:年轻人买房要掏空 6 个钱包,结婚要准备几十万彩礼,生孩子意味着有人要辞职…… 这些压力是客观存在的,焦虑情绪也是真实的。但大家仔细想:这些压力真的是异性造成的吗?房价高是因为异性吗?工作累是因为异性吗?显然不是 —— 这些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可当有人告诉你 “你的痛苦都是因为男人 / 女人”,这个 “简单答案” 就太有诱惑力了:它让你不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不用思考深层次的经济矛盾,只需要恨一个具体的群体就够了。这就像中世纪欧洲把黑死病归咎于女巫 ——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结构矛盾个人化。
看看这条路走到尽头是什么样子?日本给出了答案。经过 30 年的性别对立,日本现在是什么情况:男性不敢单独和女性相处,电梯里要贴墙站,办公室要开着门;女性越来越多选择不婚,觉得结婚是 “人生坟墓”。结果呢?日本生育率 1.15,老龄化世界第一,经济停滞 30 年,整个社会死气沉沉 —— 年轻人躺平,中年人 “过劳死”,老年人 “孤独死”。这就是性别战争的终点:没有赢家,所有人都输了。
韩国的情况更严峻:2023 年生育率跌至 0.72,2024 年虽略有回升至 0.75,仍是全球最低。有人口学专家警告,按这个速度,韩国人口将在 50 年内减半 —— 这种 “人口崩溃式下降”,对任何国家都是灾难性的。可就在民族存亡的关头,韩国的男女还在网上互相攻击:女权组织说 “不婚不育只是报复”,男权组织说 “女人就该回家”。仇恨蒙蔽了理智,情绪代替了思考。
那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白一点:在这场 “战争” 里,中国男人和女人都不是敌人,我们都是受害者。真正的敌人,是那些试图分化我们、从中获利的势力。
其次要学会识别:看到极端言论,先问三个问题 —— 谁发的?谁在传播?谁从中获益?如果答案指向境外 IP,那基本可以判断是操控。
最重要的是回归常识:你的父母是不是相爱才结婚的?你最好的朋友里有没有异性?帮过你的人里有没有异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异性怎么可能都是坏人?
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经历过无数次分裂和战乱,但我们总能重新团结起来 —— 因为我们骨子里明白一个道理:内斗两败俱伤,团结才能共赢。男女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共同面对生活的伙伴。我们承受着同样的生存压力,面临着同样的时代挑战,与其互相指责,不如携手面对。
这场认知战已经打了多年,还要打多久,取决于我们什么时候醒悟。当年四亿中国人都明白 “谁才是真正的敌人”,如今只要我们不再被轻易挑拨,只要理性战胜情绪,这场战争就会结束。而那些每年花费巨资想看我们内斗的人,最后只能收获一个结果 —— 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中国人,永远不会被分裂。
来源:小马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