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班回家的夜晚,小区里的王阿姨正和丈夫郭师傅围着家里的花圃说笑,丝毫看不出夫妻二人正经历人生最难熬的一段时光。谁能想到, 去年11月,王阿姨因大便带血忐忑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建议立即手术,切除肛门保命。
下班回家的夜晚,小区里的王阿姨正和丈夫郭师傅围着家里的花圃说笑,丝毫看不出夫妻二人正经历人生最难熬的一段时光。谁能想到, 去年11月,王阿姨因大便带血忐忑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建议立即手术,切除肛门保命。
没等她从手术阴影走出,春节前郭师傅也因持续腹泻查出同样的肛门癌,同样被建议手术——夫妻二人最终都“失去了肛门”。街坊们议论纷纷,“两口子怎么能接连得同一种癌呢?”医生则很无奈地提醒:“癌症不是传染病,但‘夫妻癌’却常见。”
尤其是随着生活习惯趋同,长期高脂肪饮食、作息不规律、忽视身体信号,这样的“默契”反倒惹来共同的健康危机。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直到疾病晚期才觉察,错过了早期警报。不少人还抱侥幸心理,以为“癌症隔着家门有距离”,其实恰恰相反。
我们经常听到乳腺癌、肺癌、胃癌等高发癌症,但所谓“夫妻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悄悄“盯上”同床共枕的人?又有哪些常见的“夫妻癌”,是否有办法及早预防?让我们从王阿姨夫妇的故事出发,系统了解这个经常被忽略的健康陷阱——做好预防,或许才是真正的“护家秘籍”。
不少人一听“夫妻癌”以为是“癌症能传染”,其实这是典型的认知误区。专家指出,“夫妻癌”是指伴侣双方因共同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环境暴露或致病危险因素,在短期或同一阶段患上同样或相关的恶性肿瘤。
据北京协和医院肿瘤资料库统计,越来越多老年配偶,存在“夫妻双发癌症”的现象,其中以消化系统癌症、肺癌、肝癌等为主。为什么会这样?
其一,长期饮食偏好一致。比如长期高盐、高脂、熏制腌渍食物摄入(腌菜、咸鱼、烧烤),会增加消化道癌症风险。其二,作息或不良生活习惯同步——长期熬夜、少运动、抽烟、喝酒等,这些因素同样会让癌症“结伴而来”。第三,共同暴露于某些致癌环境,比如厨房油烟、二手烟等。
数据显示,有“高度风险生活习惯”的夫妻,其同患癌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而“夫妻癌”并不罕见——据《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统计,50岁以上群体中,夫妻5年内先后患癌的比例高达3.7%。
不少人以为“夫妻癌”只与肠癌相关,但事实上,下面这5种癌在配偶人群中最“有默契”:
胃癌:“夫妻共同喜欢腌制、重口味饮食,幽门螺旋杆菌又可通过口口传播。”
肝癌:“有一方携带乙肝病毒,长年家庭密切生活使另一方感染,均增加肝癌风险。”
肺癌:“配偶吸烟,家庭成员二手烟暴露,肺癌风险大幅提高。数据显示,长期吸二手烟者罹患肺癌风险上升26%。”
结直肠癌&肛门癌:“共同摄取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久坐少动,这些习惯极容易让夫妻同时中招。”
喉癌,口腔癌:“共用餐具、长期抽烟酗酒或爱喝烫茶,都可能刺激口腔、喉咙黏膜,癌变几率极高。”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第3项肺癌、肝癌、胃癌。很多案例中,“主内主外”的夫妻一个人在厨房吸入油烟、另一个人抽烟喝酒,结果癌症都“找上门”。如果家人有类似病史,风险应更早重视。
“夫妻癌”会传染吗?这些高危信号一定别忽视
权威指南反复强调,癌症不会像流感一样通过“空气传播”,但夫妻长期同环境、同作息、同饮食,的确会让致癌因素叠加放大。除此之外,很多“夫妻癌”早期并没有特别明显症状,容易被误判成普通小毛病。
反复消化不良、腹泻、下腹隐痛,尤其是50岁以上持续超过2周,建议及时行肠镜、胃镜检查。不明原因消瘦、食欲减退,若排除慢性疾病因素,应警惕消化系统肿瘤。大便性状改变、带血且反复出现,哪怕没有家族史,也不能“扛一扛”。夫妻双方一方被确诊胃癌、肠癌、肝癌后,另一方务必要主动体检,增加筛查频率。
最新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早期配偶间同步癌症筛查(如年度胃肠镜、肝功能、低剂量CT)可将死亡风险下降18.7%。重点是,健康意识的同步最为重要。
虽然“夫妻癌”听起来让人头皮发麻,但科学应对,风险其实完全可控。高质量的防癌生活方式,就是给全家人都上了一道保险:
定期健康筛查:尤其是50岁以上,胃肠镜、肝功能、胸部低剂量CT,“双人套餐”互相提醒更保险。调整家庭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限制腌制、烧烤、高盐高脂食物;减少餐桌上的酒与烟。同步建立良好作息:规律作息、增强锻炼,每天散步30分钟。减少熬夜、久坐,互相监督更易坚持。避免二手烟与厨房油烟:主妇主男都戴好油烟机,避免室内抽烟——研究数据显示,夫妻间共同杜绝二手烟、油烟暴露能让“家庭癌症”风险直降21.4%。规范家庭卫生与感染防控:分开餐具,定期检查和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等传染源头。
哪怕一方已查出肿瘤,另一方立刻重视防控和复查,都能尽早发现和干预,“夫妻癌”就不再那么可怕。
“夫妻癌”并不是命中注定,而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健康选择累积。只要重视日常防护,定期体检,良好生活习惯同步,绝大多数“家庭癌症”都可以有效预防。
不管多忙,多给家人彼此一个健康提醒,就是“并肩抗癌”的最好姿态。但每个人的具体健康状况都可能不同,如有不适或疑虑,务必前往当地正规医院专业面诊和筛查,不要自行诊断或忽视早期信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胡博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