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2025年10月4日自民党总裁选举的终票结果在东京银座的自民党总部揭晓时,64岁的高市早苗对着镜头深深鞠躬,这个自民党历史上首位女性总裁,即将成为日本宪政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女版安倍”的标签早已贴在她身上,从参拜靖国神社的坚定步伐到修改和平宪法的执着宣言,无
当2025年10月4日自民党总裁选举的终票结果在东京银座的自民党总部揭晓时,64岁的高市早苗对着镜头深深鞠躬,这个自民党历史上首位女性总裁,即将成为日本宪政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女版安倍”的标签早已贴在她身上,从参拜靖国神社的坚定步伐到修改和平宪法的执着宣言,无不复刻着安倍晋三的政治遗产。而海峡对岸,“台独”分子的狂欢更显刺耳,他们将这位右翼政客的上台视作“强心针”,却浑然不知自己正沦为别人棋盘上的棋子。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位以对华强硬著称的政客,大概率会抛出“缓和”的橄榄枝,但这绝非善意的信号,而是一场以中国为筹码、谋求日本“帝国复兴”的战略算计。
第一、右翼底色:刻在骨子里的“安倍遗产”与历史逆流
高市早苗的政治基因里,浸透着与安倍晋三同源的右翼底色。从2021年初次参选党首失利,到2024年决胜轮惜败,再到2025年最终登顶,三次冲击权力核心的背后,是安倍派系的持续加持和保守势力的坚定支持 。日本媒体称她为“女版安倍”绝非虚言:她不仅在政策理念上与安倍高度契合,更在政治路径上完全遵循着安倍的“强国”蓝图。
在历史问题上,高市的立场比安倍更为顽固。12年间11次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02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当天的参拜更是刺痛了受害国的神经。她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将“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侵略行径歪曲为“自卫战争”,甚至拒绝接受“村山谈话”中对战争责任的反省与道歉表述。这种对历史正义的公然亵渎,并非个人言论的失当,而是其刻意塑造的“民族主义”形象的核心,通过否定侵略历史,为日本重走军事扩张道路扫清思想障碍。
军事扩张的野心在她的政策主张中暴露无遗。作为坚定的“修宪派”旗手,她毕生的政治目标就是废除和平宪法第九条,将“自卫队”更名“国防军”,赋予日本合法的宣战权和“先发制人”的敌基地打击能力 。在她的推动下,日本防卫预算已逼近GDP的2%,下一步更是明确要突破这一“红线”,大力发展高超音速导弹、电磁武器等进攻性装备。更危险的是,她主张效仿北约建立美日“核武器共享机制”,甚至不排除允许美军在日本本土部署核武器,这种将地区拖入核威慑漩涡的举动,彻底颠覆了日本战后的“和平国家”定位。
这样一位浑身散发着右翼气息的政客,却在竞选后期突然“画风一转”,在政策演讲中表示“中国是重要邻国,希望保持良好关系”,还辩解自己的“严厉言论多与经济议题相关”。这种看似矛盾的表态,绝非立场的转变,而是深谙政治博弈之道的策略调整——在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失去国会两院多数席位的“双少数”困局下,她必须用“缓和”姿态争取执政空间,为真正的战略目标铺路。
第二、台独狂欢:一场误判形势的“政治幻梦”
高市早苗当选的消息传到台湾岛,“台独”势力的反应堪称失态的狂欢。赖清德当局通过“印太战略智库”迅速释放“热烈祝贺”的信号,绿营媒体更是将其称为“台日关系的新曙光”,大肆炒作“日台合作新篇章”。这种狂欢的背后,是他们对高市涉台立场的刻意曲解,更是对地缘政治现实的彻底误判。
高市早苗的“亲台”姿态,从来都是服务于日本战略利益的工具。她两度率团窜访台湾,与“台独”分子密会,反复鼓吹“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谬论,甚至妄称要与台湾签署“安全协议”、制定“联合作战计划”。但这并非出于对“台独”理念的认同,而是将台湾视为遏制中国的“战略支点”——正如她所言,“日本贸易高度依赖海运,台海航路攸关日本生死存亡”,其核心关切始终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而非台湾的所谓“地位”问题。
“台独”势力将高市的表态当作“定心丸”,实则是把自己绑上了日本右翼的“战车”。2025年4月高市窜台时,便与赖清德敲定了半导体领域的“非红供应链”合作,试图将台湾纳入日本主导的技术封锁体系。这种“合作”本质上是对台湾经济的绑定与控制,一旦局势升级,台湾只会成为日本与大国博弈的“牺牲品”。更值得警惕的是,高市主张将“日台关系”纳入美日菲澳的多边安全框架,这意味着“台独”势力若敢铤而走险,只会将台海拖入地区冲突的深渊,最终落得“引火烧身”的结局。
日本政坛的现实也注定“台独”的狂欢难以持久。自民党内稳健派早已警告,高市的激进涉台政策可能导致日本与中国关系彻底恶化,让日本陷入外交困境 。公明党更是明确表示只与“中间保守派”合作,若高市执意推动“台日勾连”,极可能引发执政联盟破裂。“台独”势力寄望于外部势力撑腰的幻想,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破灭的泡沫。
第三、缓和陷阱:以中国为筹码的“自主博弈”
“高市上台后大概率会缓和对华关系”,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但这种“缓和”恰恰是最危险的陷阱。其本质是一场精密的战略算计:通过与中国在经贸等领域释放善意,换取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上的“自主空间”,最终摆脱美国束缚,实现“帝国复兴”的终极目标。
经济自主是她的首要诉求。当前日本正深陷通胀高企、汇率波动、米价飙升的经济泥潭,中日经贸关系对日本而言已是“生命线”,2025年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达成的二十项共识,涵盖绿色合作、汽车产业、供应链稳定等关键领域,直接关系到日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高市对此心知肚明,她在竞选后期刻意淡化对华敌意,甚至暗示将重新评估对华技术管制政策,本质上是想通过改善经贸关系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同时积累与美国谈判的筹码。毕竟她早已放话,要与美国重新谈判关税和投资协议,拒绝当“冤大头”,而稳定的对华经贸合作,正是她向美国要价的最大底牌。
军事自主是这场博弈的核心目标。高市始终强调“真正保护日本的是自卫队,美军只是辅助”,这种言论绝非偶然 。她的逻辑清晰而危险:通过与中国保持“可控的稳定关系”,降低地区紧张感,从而减少美国对日本军事发展的直接干预;同时以“应对中国威胁”为借口,加速修宪扩军,推动“集体自卫权”落地,逐步实现军事独立。待日本具备足够的军事能力后,再重新定义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最终摆脱“附庸”地位,成为真正的“正常国家”,这正是安倍晋三未竟的“国家正常化”梦想,如今被高市继承并加速推进。
在这场以中国为筹码的博弈中,“缓和”只是阶段性策略。高市从未放弃其核心政治目标:她一边说“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一边扬言要拆除中国在钓鱼岛设置的浮标;一边承诺“不使参拜靖国神社成为外交问题”,一边在投降日如期参拜;一边寻求经贸合作,一边仍在推动半导体等领域的对华“脱钩”。这种“两面性”恰恰暴露了她的真实意图:中国只是她实现政治野心的工具,当筹码积累到足够程度,其右翼本质必将彻底暴露。
第四、警惕与应对:戳破假面,守住底线
高市早苗的上台,是日本政坛右翼化趋势的必然结果,也是东北亚安全局势的新挑战。面对她可能抛出的“缓和”橄榄枝,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知,既不被其表面善意迷惑,也不被激进言论裹挟,以“底线思维”应对这场长期博弈。
首先要认清其“右翼本质不变”的核心事实。无论高市如何调整外交辞令,她否认历史、修宪扩军、干涉台海的立场从未动摇。我们需持续强化历史追责,通过外交渠道和国际舆论,揭露其历史修正主义的真面目,让“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行为成为其外交上的“紧箍咒”,压缩其右翼政策的实施空间。
其次要坚守“核心利益不容侵犯”的红线。在台湾问题上,必须明确告知日方:任何形式的“台日勾连”都是在触碰中国红线,“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谬论只会加剧地区风险。在钓鱼岛等领土争端上,要保持常态化巡航执法,以实际行动维护主权,让高市明白军事挑衅毫无意义。同时,对其“以华制美”的算计保持警惕,在经贸合作中坚持“对等互利”,防止日本借合作谋取技术和经济特权。
最后要构建“多元制衡”的战略格局。高市推动的美日韩“小北约”构想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通过深化中俄军事协作、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拓展中日民间交流等方式,破解美国主导的同盟网络。同时,日本国内并非铁板一块,其民众更关心民生问题而非军事扩张,我们可通过客观信息传播,让日本民众认清高市政策的危险性,形成内外制衡的压力。
当高市早苗即将登上首相宝座,“女版安倍”的阴影正笼罩在东北亚上空。“台独”势力的狂欢注定短暂,高市的“缓和”假面终将被戳破,而日本试图以中国为筹码谋求“帝国复兴”的野心,更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危险尝试。历史早已证明,任何否认侵略历史、搞军事扩张、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最终都将自食恶果。我们既要擦亮眼睛识破陷阱,更要筑牢防线守护和平,让所谓的“帝国荣光”永远停留在历史的垃圾堆里。
感谢您【剑客论道】本期内容,您的【关注】是【剑客】创作、分享的动力,欢迎【点赞】、 、【推荐】、【转发】。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