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日寒露,老人说最怕“寒露一日晴”,寒露节气晴天有啥预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6 11:06 1

摘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寒露节气的解释是:“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到了农历九月的这个节气,空气中的水汽变得特别凉,快要凝结成露水了。

导语:后日寒露,老人说最怕“寒露一日晴”,寒露节气晴天有啥预兆?

今天是公历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后天,也就是公历10月8日,我们将迎来中秋节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寒露节气

寒露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里的第六个节气,也是干支“戌月”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寒露节气的解释是:“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到了农历九月的这个节气,空气中的水汽变得特别凉,快要凝结成露水了。

寒露节气一到,主要的气候特点有:气温下降,少雨干燥,晨露更凉。届时,气温比白露时更低,昼夜带着寒意。

古人也会通过寒露节气和农历九月初一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判断冬天的寒冷程度。例如,在民间有“初一寒露后,衣裳不晓顾”的民谚。意思说,如果当年的寒露节气出现在农历九月初一之后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会是一个暖冬,不用考虑棉衣的问题了(夸张的说法)。

那么,今年的寒露在什么时候呢?

今年的寒露是在公历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七,显然不是“初一寒露后”,而是“寒露初一前”,这样一来,可能预示着今年的冬天多半会是个冷冬。

后天(2025年10月8日)就是寒露,老人说最怕“寒露一日晴”,什么意思?寒露节气晴天有啥预兆呢?下面具体来看一下!

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如果寒露当天是个大晴天,没有降雨的话,按古人总结的经验,当年的冬天可能不冷,说明是个暖冬。

类似的农谚还有“寒露晴天,冬不冷”,表达的意思相近,也是说,如果寒露当天是晴朗天气的话,则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不会太冷,是一个暖冬。

暖冬,对我们日常出行可能是好事,但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可不是好的预兆?因为,冬天不冷,是个暖冬的话,那么就会导致越冬的小麦等作物在冬前生长过旺,提前进入拔节期。

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冬小麦的抗冻抗寒能力,来年春天一旦遇到“倒春寒”的天气,就会造成冬前旺长的地块出现冻害,使产量下降。

此外,冬天偏暖,降雪少,不能冻死田间的病菌和虫卵,这样来年就可能病虫害高发,危害农业生产。

因此,老人说最怕“寒露一日晴”,怕的就是晴天往往预示着冬天是个暖冬,对农业生产不利。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寒露节气当天下雨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当年冬天“三九、四九”期间可能会大雪纷飞,非常寒冷。

类似的农谚还有“寒露有雨霜冻早”“寒露有雨冬雪多”等,表达的意思相近,也是说,如果寒露节气当天下雨的话,往往预示当年的冬天是个冷冬。

冬天寒冷,降雪就会多,有利于作为安全越冬。因为,冬天的积雪不会融化,覆盖在作物上,就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起到保暖的作用,使其能够安全越冬。

另外,空气中有少量氮(如二氧化氮),雪花形成时会把这些氮包裹住。等春天雪化后,含氮的雪水渗进土里,就成了土壤的天然“氮肥”,能帮促进来年作物生长。

此外,冬天雪多,能够起到保墒的作用,同时,雪融化后,还能缓解春天的旱情,有利于春种。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中秋节和寒露节气相连,而且中秋节在前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除夕前后可能会下大雪,说明当年的冬天是个冷冬。

总之,根据上面农谚中的说法,如果寒露节气这天下雨的话,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冬天是个冷冬。反之,如果这天是个晴天的话,则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是个暖冬。

上面已经说了,暖冬对农业生产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了“最怕寒露一日晴”的讲法。

当然,农谚有一定的地域性,同样是晴天,不同地域,预示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因此,农谚不能做为判断现在天气的主要依据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还是要以当地的天气预报为准。

最后提醒大家,今年冬天冷空气可能会早来,要抓紧收割农作物和整地,及时播种冬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利用冬前有限的热量资源,让幼苗长得更健壮,积累更多养分,以增强抗寒能力,安全越冬。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收割和播种作物,错过最佳播种期的话,即便后期播种上,也可能会造成苗弱,无法安全越冬。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