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想你,我什么都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7 10:33 1

摘要:上小学时我最爱跟你去买菜。你挑菜,我就在旁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同桌小雨偷带零食被老师抓了,体育课踢毽子连赢了三次,连自然课的蚕宝宝多吃了片桑叶都要汇报。

妈妈,昨天我路过菜市场时,看见一个系着围裙的阿姨正在挑西红柿。

她拿起每个都要对着光仔细看,那认真的侧影让我在原地站了好久。

记得你总说挑西红柿要选“带青筋的”,这样的沙瓤,炒鸡蛋最出汁。

上小学时我最爱跟你去买菜。你挑菜,我就在旁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同桌小雨偷带零食被老师抓了,体育课踢毽子连赢了三次,连自然课的蚕宝宝多吃了片桑叶都要汇报。

那时候你总笑我:“咱们家有个小广播,每天准时播报。”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广播渐渐安静了。

记得刚来上海那年,住在离公司一小时车程的出租屋里。有个月交完房租,真的连着吃了七天挂面。最奢侈的是最后一天,往面里加了颗鸡蛋。

那天你打来电话,我正对着那碗面发呆,却用轻快的声音说:“吃过了,吃的红烧牛肉面呢。”

其实不算说谎,泡面包装上确实印着“红烧牛肉”四个字。

但现在不一样了。

今年是我来上海的第八年,有了朝九晚五的工作,租的房子带个能看到夕阳的小阳台。

后来遇见的他会在我加班时留一盏灯,周末我们一起逛超市,像你和爸爸那样,为“买黄豆酱还是甜面酱”认真讨论。

我开始懂得天冷要加衣,家里的药箱总是满满的。连水管坏了都能自己修了,上次还帮邻居阿姨换了水龙头。

你看,那个连瓶盖都拧不开的姑娘,现在都能拧动生活了。

所以现在说“我什么都好”,是真的。只是这句话的后面,永远跟着一句没说完的“除了想你”。

上海入冬后总是阴冷潮湿,和老家干冷的冬天很不一样。可每当风从黄浦江上吹来,夹着水汽扑在脸上,恍惚间还是回到了你骑电动车送我上学的早晨。

你总说:“把头埋妈妈背上,风大。”

你至今还保持着看上海天气预报的习惯。降温提醒、下雨预警、空气质量报告,你的关心永远比天气变化早到一步。

前几天视频,你指着我的手机背景图问:“这个月流量够用吗?不够妈妈给你充。”

原来不管我长到多大,在你眼里永远都是那个需要被照顾的小孩。

直到去年你生病住院,却瞒了我半个月。表姐说漏嘴我才知道,连夜买机票回去。看见你靠在病床上削苹果,刀一下一下划过果皮,我突然明白了:所谓长大,就是终于读懂了妈妈那些没说完的话。

现在换我来叮嘱你了:记得每天吃钙片,广场舞别跳太猛,买菜别为了省一块钱多走两公里。给你买的羽绒服要穿,别总收在衣柜里。

就像你常说的:“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最近你开始和我商量家里的大事小情,装修选什么材料,存款怎么理财。你说“你决定吧”的时候,我忽然眼眶发热。

三十岁这年,我们终于完成了身份的交接。你慢慢退后,我缓缓上前。这大概就是生命最温柔的安排,当你开始变老,恰好我已经长大。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但妈妈,我想告诉你,我会一次次回头,还会转身奔向你。

往后余生,换我来做你的守护者。

你可以卸下“母亲”这个戴了大半生的标签了。去报那个迟迟没报的书法班,买那条在橱窗前看了三次的旗袍,和姐妹们来上海玩,我给你们当导游。

别总说“老了穿不了”,在我心里你永远都是送我上学时,那个在风中扬起头发的年轻妈妈。

不要担心成为谁的负担。你的通讯录里,我永远是第一个联系人;你的紧急呼叫键,直接连着我的手机。

我可以是你的女儿,也可以是你的朋友,是你散步时的拐杖,看戏时的同伴。

史铁生说过:“每一个妈妈,都是孩子来时的路。”而我想说,妈妈,现在让我成为你通往未来的桥。

我们共享过心跳,如今共享着生活。从脐带到电话线,这联结从未断开。

所以请你放心去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这是你教会我最重要的事,也是我能给你的,最深的爱。

妈妈,我一切都好。

除了,在某个起风的黄昏,在菜市场看见西红柿的清晨,在每个月圆之夜,真的特别特别想你。

来源:木老二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