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妈,您这些年攒了多少钱?"李娜的话音刚落,王秀兰剥橘子的手就停了。餐桌上的热气还在袅袅上升,张强低着头扒饭,没敢抬眼看岳母。
文:清希有话说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妈,您这些年攒了多少钱?"李娜的话音刚落,王秀兰剥橘子的手就停了。餐桌上的热气还在袅袅上升,张强低着头扒饭,没敢抬眼看岳母。
"就五万块,留着买药的。"王秀兰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清晰得让人记住。
十天后,当张桂芬敲响王秀兰家门的时候,她手里攥着的那张照片,会让这个安静的午后彻底改变模样...
01
王秀兰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手里拿着昨天的报纸。十一月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身上,温暖但不炙热。报纸上的字她看不太清楚,但她还是习惯性地翻动着,发出沙沙的声响。
楼下传来张桂芬的声音,她正在跟邻居们说话,嗓门一如既往的洪亮。王秀兰皱了皱眉头,把报纸放在膝盖上。她不喜欢那种声音,太响,太锋利,像刀子在玻璃上划过。
电话铃响了。王秀兰起身走到客厅,拿起听筒。
"妈,今天我们过去吃饭。"李娜的声音从话筒里传出来,带着一种刻意的轻快。
"买什么菜?"王秀兰问。
"不用买,我们带着呢。张强买了排骨,还有您爱吃的冬瓜。"
"买那么贵的东西干什么。"王秀兰说完就挂了电话。
她走到卧室,打开衣柜,从里面拿出一个铁皮盒。盒子有些旧了,边角已经磨损得发白。她把盒子抱在怀里,走到床边坐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躺着几本存折,还有一些零散的纸条。她拿起最厚的那本存折,封面已经有些发黄。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数字映入眼帘。最后一笔记录是三个月前,余额显示:950000元。
王秀兰盯着这个数字看了很久,然后合上存折,重新放回盒子里。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停车场。张桂芬还在那里说话,手上的金镯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中午十二点,门铃响了。王秀兰透过猫眼看了看,是李娜和张强。她开门的时候,看到张强手里提着一个保温袋,李娜抱着一袋水果。
"妈,您看,张强买的排骨,新鲜着呢。"李娜说着,把排骨从袋子里拿出来。
张强点头笑了笑:"妈,您歇着,我来做。"
王秀兰没说话,只是让开身子让他们进来。张强径直走向厨房,李娜跟在后面。王秀兰关上门,听着厨房里传来的声响,炒菜的滋滋声,还有李娜和张强的低声交谈。
"妈,坐这儿。"吃饭的时候,李娜拉着王秀兰坐在最里面的位置。
饭桌上摆了四个菜,排骨汤,红烧冬瓜,炒青菜,还有一盘酱牛肉。张强给王秀兰盛了一碗汤,李娜夹了一块排骨放到王秀兰的碗里。
"妈,您尝尝,张强炖得特别烂。"李娜说。
王秀兰点点头,喝了一口汤。确实很香,骨头炖得很软烂。
"妈,您退休金不少,这几年攒了多少呀?"李娜一边给王秀兰夹菜,一边状似无意地问道,"前阵子张强同事他妈住院,一下拿出来二十万呢。"
王秀兰剥橘子的手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闪过一丝警惕。她慢悠悠地说:"就五万块,留着买药的。"
张强筷子停在半空中,李娜也愣了一下。
"五万?"李娜的声音有些高。
"嗯,五万。"王秀兰剥完橘子,分了一瓣给李娜,"够买药就行了。"
晚饭后,李娜在厨房洗碗,张强在客厅看电视。王秀兰回到卧室,她看到衣柜门开着一条缝,铁皮盒露出了一个角。她赶紧走过去,把盒子往里推了推,然后关上柜门。
在厨房里,李娜透过门缝看到了这一切。她看到母亲偷偷将一个铁皮盒塞进衣柜深处,盒角露出半截红色存折。她想起丈夫最近总说想承包公司食堂还差本钱,总在家里唉声叹气的样子。
"妈年轻时总说一分钱掰开花,真能只存五万?"李娜看着碗里的泡沫,自言自语地说。
02
第四天是周三,王秀兰去银行交水电费。邮政储蓄银行里人不多,她排在队伍的第三个。前面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办理转账业务。
"秀兰?"
王秀兰回头,看到老同事赵姨走过来。赵姨穿着一件紫色的羽绒服,脖子上戴着一条金项链,看起来很显眼。
"赵姨。"王秀兰点点头。
"你也来交费?"赵姨走到她身边,声音有些大,"我刚给儿子转了五千块钱,他说要买什么保健品给我。"
王秀兰没接话。
"对了,我儿子昨天给我买了这条项链,说孝敬我的。"赵姨摸着脖子上的金项链,得意地说,"重得很,二十克呢。"
王秀兰摸了摸自己脖子上的银链子,那是十年前买的,花了三十块钱。她笑了笑说:"我可没这福气,姑娘刚问我借钱,我就五万块养老钱。"
"五万?"赵姨有些惊讶,"你退休金不少啊,怎么就存了五万?"
"花销大。"王秀兰简单地回答。
轮到王秀兰了,她走到柜台前,把水电费单据递给工作人员。交完费,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走到理财经理的办公桌前。
"我想查一下我的定期存款。"王秀兰把身份证递过去。
理财经理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戴着眼镜,很耐心。她查了查电脑,然后说:"王老师,您有一笔十万的定期今天到期,要续存吗?"
"续存,三年期。"王秀兰说。
"好的,您稍等。"
办完手续,王秀兰把新的存单收好,放进包里。她走出银行的时候,阳光很刺眼,让她眯起了眼睛。
回家的路上,她看到小区门口有个卖菜的摊子。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在收摊。王秀兰走过去,挑了几根萝卜。
"多少钱?"她问。
"两块钱一斤。"摊主说。
王秀兰掂了掂手里的萝卜,觉得有些重。她又挑出来一根,剩下的放在秤上。
"一斤八两,算你三块钱。"摊主说。
王秀兰从包里掏出钱包,数了三张一块钱的纸币给他。摊主找了她一些零钱,她仔细数了数,确认无误后才收起来。
回到家,王秀兰把萝卜洗干净,切成丝,准备晚上炒着吃。她一边切菜,一边想着刚才赵姨的话。那条金项链确实很亮,但她觉得太招摇了,不适合她这个年纪的人戴。
晚饭只有萝卜丝炒肉丝和一碗白粥。王秀兰吃得很慢,一边吃一边看电视。新闻里正在播报股市的情况,她没怎么听懂,但看到那些红红绿绿的数字,觉得很眼花。
吃完饭,她把碗洗干净,然后回到卧室。她再次打开那个铁皮盒,拿出今天新办的存单,和其他的放在一起。现在她一共有六张存单,总数是九十五万。
她把盒子放在床底下的木箱里,用一件旧棉袄盖住。这个位置更安全,李娜不会想到去翻床底的东西。
03
第七天是周六,李娜又来了。她手里提着保温盒,里面是排骨汤。
"妈,我炖了汤,您趁热喝。"李娜把保温盒放在餐桌上。
王秀兰掀开盖子,香味扑鼻而来。汤很浓,上面漂着一层金黄色的油花。
"你怎么总是炖这些,太费钱了。"王秀兰说。
"不费钱,张强单位发的福利,有很多肉。"李娜坐在王秀兰对面,"妈,我跟您说个事。"
王秀兰喝着汤,等她继续说。
"张强他弟要结婚了,彩礼差三万。"李娜的声音有些试探,"他家里现在有点困难。"
王秀兰掀开锅盖的手停住了,蒸汽模糊了她的脸。她放下锅盖,看着李娜。
"所以呢?"
"我想着,您看能不能......"李娜的话说了一半就停住了。
"我连买菜都要记账,哪有闲钱?"王秀兰的声音很平静,"你不是说我就五万块吗?"
李娜低下头,没再说话。她坐了一会儿,然后起身准备离开。
"妈,您要是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我说。"走到门口的时候,李娜回头说了这么一句。
王秀兰点点头,送她到门口。
晚上,王秀兰把铁皮盒从床底下拿出来,放在膝盖上。她想了想,然后起身走到衣柜前,从最里面拿出一个黑色的布袋。她把铁皮盒装进布袋里,然后重新放回床底,再用棉袄盖好。
这样更保险一些。
第九天是周一,王秀兰正在看电视,电话突然响了。她走过去接起来。
"秀兰姐。"电话里传来张桂芬热情的声音,"明天来家里吃饺子呀,我包了你爱吃的芹菜馅。"
王秀兰有些意外。她和张桂芬虽然是亲家,但平时来往不多。张桂芬这个人太爱张扬,说话嗓门大,王秀兰不太喜欢和她打交道。
"明天?"王秀兰问。
"对,明天中午。我今天买了韭菜和芹菜,包两种馅的。"张桂芬的声音很兴奋,"好久没见面了,正好聊聊天。"
王秀兰正要回答,突然听到电话那头传来张强的声音:"妈,您别乱说话。"
她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含糊着答应了:"好吧,明天我过去。"
挂了电话,王秀兰站在那里想了很久。张桂芬这个人从来不做亏本买卖,无事不登三宝殿。她突然请自己去吃饺子,肯定有什么事。
再想到刚才张强说的那句话,王秀兰更加确定自己的判断。她走到卧室,看了看床底的方向,然后叹了一口气。
夜里,王秀兰躺在床上睡不着。楼下偶尔传来汽车经过的声音,还有远处的狗叫声。她翻了个身,看着天花板上的影子。
月光从窗帘的缝隙里透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白色的光带。王秀兰想起年轻时候的事情,那时候她还是个老师,每天要改很多作业。有个学生叫林峰,父母意外去世后,她偷偷资助他到大学毕业。
那张照片是怎么回事?张桂芬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04
第十天中午,王秀兰揣着一张存折复印件来到张桂芬家。那是她故意只复印了5万那页的存折,为了以防万一。
张桂芬家住在三楼,是个两居室。王秀兰按门铃的时候,听到里面传来脚步声,然后门开了。
"秀兰姐,来了!"张桂芬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衣,脸上化着淡淡的妆,显得很精神。她热情地把王秀兰迎进来,"快坐,快坐。"
客厅里收拾得很干净,茶几上摆着水果和瓜子。张桂芬倒了一杯茶给王秀兰,然后坐在她对面。
"饺子马上就好,我包了两种馅的。"张桂芬笑着说,"韭菜鸡蛋和芹菜猪肉,都是你爱吃的。"
王秀兰点点头,喝了一口茶。茶是铁观音,很香。
"张强呢?"王秀兰问。
"在厨房煮饺子呢。"张桂芬说着,朝厨房的方向看了看,"这孩子最近心情不太好,工作上的事。"
王秀兰没接话,继续喝茶。
很快,张强端着一盘饺子出来了。饺子包得很好看,白白胖胖的,摆在青花瓷盘子里。
"妈,您尝尝,我包的。"张强给王秀兰夹了几个饺子。
王秀兰咬了一口,馅很足,味道也不错。她点点头:"不错。"
吃了几个饺子,张桂芬突然把盘子推到王秀兰面前,开门见山地说:"秀兰姐,不绕弯子了。张强包食堂差三十万,你那五十万拿出来周转下?"
王秀兰手里的醋瓶差点打翻。她看着张桂芬,说:"我哪有五十万?上次跟娜娜说的是五万。"
张桂芬突然提高了嗓门:"上周三你去邮政储蓄,取了十万现金!我在银行上班的侄子看见了!"
王秀兰的脸瞬间涨红了。她正要辩解,突然听到卧室里传来脚步声,然后李娜从里面冲出来,手里攥着一张纸条。
"妈!您别瞒了,这是我在您衣柜里找到的,上面写着'95万存单号'!"李娜的声音带着愤怒和委屈。
王秀兰看着女儿手里的纸条,那是她记下来防备老年痴呆的备忘录。上面确实写着几个存单号码,还有总金额:95万。
她瘫坐在椅子上,望着女儿手里的纸条。房间里突然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张强在厨房里洗碗的声音。
张桂芬拍着大腿笑了起来:"我就说嘛,老教师退休怎么可能只存五万!秀兰姐,你这是把我们当外人了!"
李娜走到王秀兰面前,把纸条放在茶几上:"妈,您为什么要骗我们?我是您女儿啊!"
王秀兰看着纸条上自己歪歪扭扭的字迹,突然觉得很累。她慢慢地抬起头,看着李娜的眼睛。
"因为我怕。"她的声音很轻,"我怕钱没了,我怕老了没人管,我怕生病没钱治。"
张强从厨房走出来,眼圈有些红。他在王秀兰面前蹲下来,说:"妈,其实是我想借钱。食堂承包下来能赚大钱,到时候连本带利还您。"
王秀兰盯着桌上的饺子,突然想起1960年饿肚子的冬天,父亲把最后一块红薯塞给她的样子。那时候,一块红薯就是全部的希望。
"你们知道什么是饿肚子吗?"王秀兰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很清楚,"你们知道什么是一分钱掰开花吗?"
房间里又安静下来。张桂芬不说话了,李娜也不说话了。只有张强还蹲在那里,看着王秀兰。
突然,张桂芬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拍在王秀兰面前:"秀兰姐,你要是不借钱,我就把这张照片给娜娜看!"
王秀兰看到照片,身体猛地一颤,脸色变得煞白。她一把抢过照片,声音带着颤抖:"你怎么会有这张照片?"
"你二十年前偷偷资助过的那个男孩,现在可是大老板呢。
照片上年轻的王秀兰正给一个少年递书包,背景是市一中门口。那个少年就是林峰,王秀兰曾经的学生。
05
张桂芬得意地扬了扬下巴:"我表弟以前是市一中的门卫,这照片是他当年随手拍的,一直留着。前两天他整理旧物,看到这张照片就给我了。"
李娜一头雾水地看着母亲,追问:"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您资助过谁啊?为什么从来没跟我说过?"
王秀兰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她看着照片上年轻的自己,那时候她才四十二岁,头发还是黑的,脸上也没有这么多皱纹。
照片上的少年叫林峰,是她班上的学生。他父母在一次车祸中意外去世,留下他一个人。那时候他才十六岁,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他叫林峰。"王秀兰终于开口了,声音很轻,"我的学生。"
"学生?"李娜更加困惑,"妈,您教过这么多学生,为什么偏偏资助他?"
王秀兰没有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看着张桂芬:"你想干什么?"
张桂芬收起得意的表情,换上一副关切的样子:"秀兰姐,我也是为你好。你看你,偷偷攒了这么多钱,女儿都不知道。万一你出什么事,这钱不就便宜外人了?"
"你威胁我?"王秀兰的声音突然变得很冷。
"哪里是威胁,我是在帮你啊。"张桂芬说,"你把钱借给张强,他做生意赚了钱,大家都有好处。你总不能让钱躺在银行里睡大觉吧?"
这时,张强突然开口:"妈,您别为难了,这钱我们不借了。"
张桂芬立刻瞪了他一眼:"你这孩子,说什么呢!机会难得,错过了就没有了!"
李娜看着母亲手里的照片,突然明白了什么:"妈,您是不是一直在帮助别人?除了这个林峰,还有别的人吗?"
王秀兰摇摇头:"没有了,就他一个。"
"为什么?"李娜问,"为什么偏偏是他?"
王秀兰看着照片,慢慢地说:"因为他像你。"
"像我?"
"他父母去世的时候,他哭得很伤心,但第二天还是来上学了。他说他要好好读书,不能让父母失望。"王秀兰的声音有些哽咽,"那时候你才十五岁,如果我出什么事,你也会这样孤单。"
李娜的眼泪掉下来了。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总是很忙,备课、改作业、开家长会,但每天晚上都会给她检查作业,给她讲故事。
"所以您就一直资助他到大学毕业?"李娜问。
"嗯。"王秀兰点点头,"每个月给他生活费,还有学费。"
张桂芬在旁边插话:"秀兰姐,你看你多有爱心,现在这个林峰肯定很感激你。听说他现在在市里开了一家公司,很有钱呢。"
王秀兰看了张桂芬一眼,没有回答。
"妈,您和这个林峰现在还有联系吗?"李娜问。
"有。"王秀兰说,"他每年都会来看我,给我带礼物。我都让他拿回去了。"
"为什么?"
"我不要他的回报。"王秀兰说,"我帮他是因为他需要帮助,不是为了将来得到什么。"
张桂芬听了这话,脸上的表情有些尴尬。她搓着手说:"秀兰姐,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既然你这么有爱心,为什么不能帮帮我们家张强呢?"
王秀兰看着张桂芬,然后看看张强,最后看向李娜。
"因为林峰是真的需要帮助。"她说,"而你们,只是想要更多的钱。"
06
房间里的气氛突然变得很紧张。张桂芬的脸一下子红了,张强低着头不敢看任何人,李娜站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什么。
王秀兰慢慢地站起来,把照片收好,放进包里。
"我该回去了。"她说。
"妈。"李娜叫住她,"对不起,我不该怀疑您,还翻您的东西。"
王秀兰看着女儿,伸手摸了摸她的脸:"你是我女儿,有什么不能翻的?"
李娜抱住王秀兰,眼泪又掉下来了:"妈,我以后再也不问您要钱了。"
"傻孩子。"王秀兰拍拍女儿的背,"钱是给人用的,不是给人看的。"
张桂芬在旁边有些坐不住了:"秀兰姐,咱们亲家一场,你看张强这孩子多孝顺,从来不顶撞我。你就帮帮他吧,三十万,不多。"
王秀兰看了看张强,然后看向张桂芬:"你知道三十万是什么概念吗?"
"知道啊,不就是钱吗?"张桂芬说,"你有九十五万呢,拿出三十万又不会伤筋动骨。"
"三十万是我五年的退休金。"王秀兰说,"是我五年的生活费,五年的医药费。"
张强突然抬起头:"妈,我不要了。真的,我不要了。"
"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张桂芬瞪了他一眼,"机会难得,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王秀兰看着张强,问:"你真的想包这个食堂?"
张强点点头:"想。我在公司做了这么多年,一直想有个自己的事业。这个食堂如果包下来,一年能赚十几万。"
"风险呢?"王秀兰问,"如果赔了怎么办?"
张强愣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
"你看,你自己都没想过这个问题。"王秀兰说,"做生意有赚有赔,你准备好承担风险了吗?"
张强低下头,不说话了。
张桂芬在旁边急了:"秀兰姐,你这是什么意思?不相信我儿子的能力?"
"我相信他的能力,但我不相信他的决心。"王秀兰说,"真正想做事业的人,会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而不是一开口就要三十万。"
李娜在旁边听着,觉得母亲说得很有道理。她想起张强平时在家里的样子,遇到困难总是先想着求帮助,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那您的意思是不借了?"张桂芬的声音有些冷。
王秀兰想了想,然后说:"我可以给他十五万,不是借,是投资。"
"投资?"张强抬起头。
"对,投资。"王秀兰说,"我占食堂一半的股份,赚了钱我们分,赔了钱算我的。"
张桂芬一听就急了:"那不行,这食堂是张强的事业,怎么能让你占股份?"
"那就算了。"王秀兰站起来,"我走了。"
"等等。"张强叫住她,"妈,我同意。"
"张强!"张桂芬瞪着儿子。
"妈,您别说了。"张强对张桂芬说,然后转向王秀兰,"妈,您说得对,我确实没有考虑过风险。如果您愿意投资,我很感激。"
王秀兰看着张强,点点头:"好,我明天去银行取钱。"
李娜在旁边听着,心里五味杂陈。她一直以为母亲很抠门,不愿意帮助家里,没想到母亲是这样考虑问题的。
"妈,您为什么愿意投资,而不是借钱给我们?"李娜问。
"借钱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性。"王秀兰说,"投资是合作,大家都要承担责任。"
张桂芬听了这话,脸色很难看。她原本以为可以轻松地从王秀兰这里得到三十万,没想到最后只得到十五万,而且还要分股份。
但是她也不敢再说什么,因为她知道,如果再纠缠下去,可能连这十五万都没有了。
07
一个月后,张强的食堂正式开业了。王秀兰去看了看,食堂不大,但装修得很干净。张强请了两个帮工,自己负责采购和管理。
"妈,您尝尝这个红烧肉。"张强给王秀兰盛了一份红烧肉。
王秀兰尝了一口,味道不错,肥瘦相间,很香。
"手艺不错。"她点点头。
"这是我跟师傅学的,他以前在大饭店做过。"张强说,"现在每天能卖一百多份盒饭,生意还算不错。"
李娜在旁边算账:"一份盒饭十二块,一天能卖一千多块,减去成本,应该能赚四五百。"
"差不多。"张强点点头,"等生意稳定了,我想再增加几个菜品。"
王秀兰听着他们讨论,心里很欣慰。她看得出来,张强是真的在用心做这件事,不像以前那样只是说说而已。
"妈,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经营,不会让您的钱打水漂。"张强说。
王秀兰摆摆手:"钱的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承担责任。"
从食堂回来的路上,李娜问王秀兰:"妈,您觉得张强能成功吗?"
"不知道。"王秀兰说,"但至少他在努力。"
"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失败了就失败了,十五万我还承受得起。"王秀兰说,"但如果他成功了,他会学到很多东西,这比钱更重要。"
李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回到家,王秀兰拿出那张老照片,仔细地看着。照片上的林峰现在已经三十六岁了,在市里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生意做得很大。
他每年都会来看王秀兰,每次都想给她钱,都被她拒绝了。去年他想给王秀兰买房子,也被拒绝了。
"我不需要你的报答。"王秀兰每次都是这样说,"你过得好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
林峰总是说:"王老师,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
"没有我,也会有别人帮你。"王秀兰说,"善良的人总会遇到善良的人。"
其实王秀兰知道,这句话不完全正确。善良的人不一定会遇到善良的人,但善良的人会让这个世界多一些善良。
电话铃响了,王秀兰走过去接起来。
"王老师,是我,林峰。"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小峰,有什么事吗?"王秀兰问。
"没什么事,就是想您了。明天是周末,我想过去看您。"林峰说。
"不用了,你忙你的。"王秀兰说。
"王老师,我已经很久没见您了。"林峰的声音有些委屈,"就让我去看看您吧。"
王秀兰想了想,说:"那好吧,但不许带礼物。"
"好,我不带礼物。"林峰笑着说。
第二天下午,林峰来了。他现在是个成功的商人,但在王秀兰面前,还是像当年的学生一样拘谨。
"王老师,您身体还好吗?"林峰关切地问。
"好着呢,还能活十年。"王秀兰笑着说。
林峰在沙发上坐下,看着王秀兰家里简单的装修,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王秀兰有钱,但她还是过着这样简朴的生活。
"王老师,您为什么不搬到大一点的房子里去?"林峰问。
"这里挺好的,安静。"王秀兰说,"房子大了,打扫起来累。"
林峰点点头,不再劝说。他了解王秀兰的性格,劝说是没有用的。
"王老师,我听说您最近投资了一个食堂?"林峰问。
"你怎么知道的?"王秀兰有些意外。
"我有个朋友在那家公司工作,知道这件事。"林峰说,"您为什么要做这个投资?"
王秀兰想了想,说:"因为我想看看,一个人真正努力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林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想起当年自己努力读书的样子,想起王秀兰每个月偷偷给他的生活费,想起她在他考上大学时欣慰的笑容。
"王老师,谢谢您。"林峰说。
"谢什么?"王秀兰问。
"谢谢您教会我什么是善良。"林峰说。
08
半年后,张强的食堂生意渐渐步入正轨。他每月都会给王秀兰一份账单,详细记录收入和支出,然后按照股份分红。
虽然王秀兰总说不用这么麻烦,但张强坚持这样做。他说:"这是我们的合作,一切都要透明。"
李娜也经常带着孩子回家看望王秀兰。一家人关系变得更加和睦,不再有以前那种微妙的紧张感。
张桂芬有时候也会来,但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声说话了。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变得安静了许多。
王秀兰还是住在那个小房子里,还是过着简朴的生活。她的银行账户上现在有八十万,比以前少了十五万,但她觉得这十五万花得值得。
每天傍晚,王秀兰都会坐在阳台上看夕阳。夕阳西下的时候,天空会变成金黄色,很美。她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想起教过的那些学生,想起林峰,想起张强,想起李娜。
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一个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过程。有时候你帮助别人,有时候别人帮助你,来来去去,循环往复,这就是生活。
钱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目的。真正重要的是你用这些工具做了什么,帮助了什么人,改变了什么事。
王秀兰偶尔会拿出那张旧照片,看着照片上年轻的自己和那个少年。照片已经有些发黄了,但她还是能清楚地记得那一天的情景。
那天阳光很好,林峰拿着书包准备回家,她叫住他,给了他一些钱。他当时很不好意思,一直说不要,但最后还是收下了。
"老师,我会还给您的。"他当时是这样说的。
"不用还。"她回答,"好好读书就行了。"
现在想起来,这个对话很简单,但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有时候,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能改变很多东西。
王秀兰把照片收好,起身准备做晚饭。今天李娜要来,还要带孩子。她要做几个孩子爱吃的菜,红烧肉,糖醋排骨,还有炒青菜。
厨房里很快传来炒菜的香味,夕阳的光线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温暖和谐。
这就是生活,平凡但充实,简单但有意义。王秀兰一边炒菜,一边哼着年轻时候学会的歌。歌声很轻,但很悠扬,在小小的厨房里回荡着。
楼下传来孩子的笑声,还有李娜叫"奶奶"的声音。王秀兰放下锅铲,走到窗边往下看。李娜正抱着孩子上楼,孩子的小手里抓着一朵小花,不知道从哪里摘来的。
王秀兰笑了,那是一种很满足的笑容。她想,这就够了,这样就够了。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来源:阿妞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