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岁莫雷拉离世!巴萨研究揭长寿:基因只占一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6 20:34 2

摘要:研究人员把她的基因从头到尾解析了一遍,发现她的基因组简直是部“长寿教科书”,那些在其他长寿老人身上出现过的“黄金变异”,她几乎全有。

2024年夏天,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养老院里,117岁168天的玛丽亚・布兰尼亚斯・莫雷拉在睡梦中离世。

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别为我难过,无论去哪我都会开心”,而她更给全世界留下了一个谜题:为什么有的人能把生命时钟拨得这么慢?

直到2025年9月,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细胞报告医学》上公布了耗时两年的研究结果,这个谜题才算有了答案。

牵头研究的埃斯特勒教授是遗传学领域的权威,他直言:“莫雷拉确实中了基因彩票,但这张彩票只占一半胜算。”

全球经认证的超级百岁老人(超过110岁)总共才800人,每百万人口里连1个都不到,莫雷拉就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

研究人员把她的基因从头到尾解析了一遍,发现她的基因组简直是部“长寿教科书”,那些在其他长寿老人身上出现过的“黄金变异”,她几乎全有。

比如负责DNA修复的基因,就像给细胞装了全天候维修队,能及时修补日常磨损,还有控制炎症的基因,相当于给身体配了精准灭火器,避免慢性炎症引发连锁反应。

更绝的是,她身上没有任何已知的疾病风险基因,那些容易导致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的“坏基因”,在她的基因组里压根找不到踪迹。

最让科学家兴奋的是七个全新的基因变异,以前从没在高龄人群中发现过。

这七个变异分工明确:有的管免疫调节,能让免疫系统不偷懒也不胡闹;有的负责线粒体功能,保证细胞能量工厂正常运转;还有的专门保护神经,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她116岁时还能清晰记得4岁以后的事。

但埃斯特勒教授很快泼了盆冷水:“如果只靠基因,她的家人应该也都是长寿明星,但实际上她的近亲没人活过90岁。”

真正的关键在于,她的基因虽然强大,却懂得和身体其他系统“配合”,比如她的端粒长度只有健康人的40%,按理说衰老速度会更快,可她的转座子甲基化水平比年轻人还高15%,这种基因组稳定性反而抵消了端粒短的劣势。

2020年,113岁的莫雷拉感染了新冠,结果没几天就康复了,成为当时年龄最大的康复患者。

这事在当时觉得是奇迹,现在看其实早有伏笔,她的免疫系统简直是支“常青藤部队”。

研究发现,她体内的效应/记忆T细胞占比高达78%,而普通老年人通常只有50%。

这些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老兵”,能记住曾经遭遇过的病毒和癌细胞,一旦再次遇到就能迅速反击。

更难得的是平衡感:这些细胞活跃却不暴躁,不会像有些老年人的免疫系统那样“敌我不分”,攻击自己的健康组织,这种平衡背后,是她独特的免疫调节机制。

她的血液样本显示,自噬相关基因的活性和25岁年轻人差不多,这种“细胞大扫除”能及时清除衰老细胞,不让它们拖后腿。

就连通常预示肿瘤风险的ABC细胞扩张,在她身上也变成了优势,这些细胞和免疫监视细胞形成了动态平衡,反而增强了对癌细胞的监控。

埃斯特勒教授团队做过一个测试,用六种不同算法算她的生物年龄,结果平均比实际年龄年轻23岁。

单看血液指标,你很难相信这是个即将117岁的老人:好胆固醇(HDL)高达2.8mmol/L,坏脂肪(VLDL和甘油三酯)只有普通人的三分之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更是低到对照组的60%。

莫雷拉的生活习惯说起来特别简单,甚至有点“普通”,每天雷打不动三杯原味酸奶,饮食是典型的地中海风格,晚年还坚持在养老院的小院子里种花,没事就和其他老人聊天弹钢琴。

但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恰恰是她长寿的另一半秘诀,她的肠道菌群分析报告让营养师们眼前一亮,双歧杆菌含量是普通百岁老人的2.3倍,这种菌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既能消炎又能增强免疫力。

而这一切和她每天吃的酸奶密切相关,她吃的酸奶里含有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正好是双歧杆菌的“好搭档”。

她的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6.78)更是远超同龄人的3.05,这种多样性意味着肠道功能更稳定,能更好地吸收营养、排出毒素。

再看她的饮食结构,完全契合地中海饮食的精髓,以新鲜蔬果、深海鱼和橄榄油为核心,这种饮食模式早已被证实能降低12%的癌症发病率,还能保护大脑减缓认知衰退。

莫雷拉从不碰加工食品,食材都是本地当季的,烹饪也以蒸煮为主,能最大限度保留食物里的活性成分。

英国的Barber教授研究过这种饮食的作用,发现它能提升肠道菌群多样性23%,还能减少内脏脂肪,这些在莫雷拉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更重要的是她的生活状态,在养老院的20年里,她从没把自己当成“需要照顾的老人”,每天都会散步、弹钢琴,主动和其他居民聊天。

她的女儿说:“妈妈一辈子心态平和,从没见她为小事生气。”这种积极的社交和情绪稳定,其实是最好的“保健品”,研究早就发现,孤独感会加速衰老,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免疫系统更高效。

莫雷拉的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不是她活了117岁,而是她“健康地老去”,她直到去世前都没有心血管疾病,头脑清醒,甚至能自己用社交媒体,这颠覆了我们对“老”的认知,衰老不一定等于疾病,更不等于失去生活质量。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基因没法选择,但生活方式完全可以借鉴,埃斯特勒教授团队已经发现,莫雷拉的某些基因变异可以通过小分子模拟物复制,她的肠道菌群构成也在被开发成益生菌制剂,但这些都还在研究阶段。

眼下能立刻做到的,其实就是她坚持了一辈子的小事:比如像她那样重视肠道健康,每天吃点原味酸奶,多吃新鲜蔬果;像她那样保持适度活动,不用追求高强度运动,散步、种花这种日常活动就足够;还有像她那样经营人际关系,别把自己关起来,和家人朋友多联系。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日积月累就是对抗衰老的底气,莫雷拉生前说过,她的长寿是“运气好、基因好,还有做事有条理”。

现在看来,这三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基因给了她基础,而规律的生活和积极的心态,让这份基础发挥到了极致。

就像埃斯特勒教授说的:“极端长寿不是单纯延缓衰老,而是衰老与保护机制的平衡。”我们或许没机会中基因彩票,但完全可以通过经营生活,让自己老得更健康、更有质量。

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像莫雷拉那样,在晚年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温暖的心态,比单纯的长寿更重要。

来源:笔杆先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