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发布的《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实践成就。在文化建设领域,白皮书以详实数据和生动案例呈现了妇女的时代贡献。这不仅是对妇女文化主体地位的肯定,更是对妇女作为文化传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角色的多维呈现。妇女在
最新发布的《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实践成就。在文化建设领域,白皮书以详实数据和生动案例呈现了妇女的时代贡献。这不仅是对妇女文化主体地位的肯定,更是对妇女作为文化传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角色的多维呈现。妇女在文化领域的全面参与和突出成就,展现了国家在提供平等机会、破除性别偏见、构建支持性政策体系方面的成果,阐释了妇女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同频共振、相互成就的内在逻辑,彰显了男女平等理念深度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时代特征。
女性创作者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视角,为精神文化注入了新活力。她们在⽂化创作、⽂化传播、⽂化研究等领域发挥作用,以女性视角丰富了文化表达的内涵,拓展了时代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白皮书指出,国家⽂化英才⼯程⽂化英才项⽬⼊选⼈员⼥性占45.2%,青年⽂化英才项⽬⼊选⼈员⼥性占42.5%。这些数据折射出女性在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显著地位。
妇女在精神文化传播一线迸发活力,意味着文化体系的构建更加多元和平衡。她们不仅是文化的创作者,更是建构者,推动精神文化传播从单向传达向双向互动、情感共鸣的转型,增进文化表达的温度与深度,使文化传播更具人文色彩,夯实了社会的思想文化根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妇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刺绣、剪纸、编织等,其主要传承者和创新者正是女性。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化焕发新活⼒,女性手工艺人不仅传承了技艺,更通过创新设计使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白皮书数据显示,国家认定的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中,妇⼥占25%。“中国⾮物质⽂化遗产传承⼈群研修培训计划”的培训学员中,妇⼥占57%。这些数据背后,是女性在文化根脉延续中的深层参与与主动担当。
妇女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角色体现了鲜明的身份认同。通过参与非遗传承,许多女性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更在社会认同与家庭地位提升中获得发展自信。这是一条兼具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既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与性别平等进程的协同演进。
中国妇女在体育赛场上的优异成绩已成为国家名片。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屡创佳绩,女性运动员功不可没。她们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国女性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妇女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同样是积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全民健身浪潮中,女性以健康、自信、阳光的形象引领运动风尚,她们不仅提升自身健康水平,更是家庭健康生活的倡导者和社区体育活动的推动者,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体育文化强健民族体魄,更凝聚着社会进步的力量。女性参与体育的广度与深度,映射出社会文明进步的刻度。她们以行动诠释健康之美、力量之美,推动体育精神融入国民生活方式。
妇女在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突出贡献与成就,离不开政策环境对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支持作用。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强化传媒领域平等意识,打造清朗⽹络空间,为妇女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为她们参与高层次文化创造提供了知识基础和人文素养。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等专项支持,也为女性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这些制度性安排确保了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公平机会和全面发展空间。
白皮书所呈现的中国妇女文化发展图景,不仅是中国性别平等进程的缩影,更是全球文化治理的“中国方案”。当政策保障为女性提供制度性支持,数字赋能为女性提供创新工具,女性不仅能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更能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妇女的全面发展与国家的文化繁荣、民族精神振奋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正如白皮书所言:“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新时代的中国妇女正以文化为笔,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性别平等新篇章。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