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7分钟,巴萨球员停球不慎碰到自己手臂,塞维利亚球员投诉手球,裁判未予理会。
昨晚西甲联赛,巴萨1:4不敌塞维利亚。
除了巨人倒地的戏剧性,更有戏的是比赛中两次禁区内的手球没有判罚。
第7分钟,巴萨球员停球不慎碰到自己手臂,塞维利亚球员投诉手球,裁判未予理会。
第56分钟更为典型:塞维利亚角球进攻,球击中巴萨球员孔德手臂。裁判明确示意“双手自然下垂,不是点球”。塞维利亚球员虽然失望,却并未过多争辩。
裁判特意向塞维利亚球员解释“无意手球”
这两个判罚背后,是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2023/24赛季起实施的手球新规精神体现。
过去,裁判往往只要看到“球打手”就吹犯规,导致防守球员在禁区内不得不背着手防守,动作扭曲而尴尬。
新规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故意手球:球员主动用手或手臂触球(如挥动手臂、扩大防守面积),依然是犯规,并可能吃到黄牌。
非故意手球:若手/臂处于“自然位置”(如奔跑时手臂紧贴身体、起跳落地时的平衡动作),且未扩大防守范围,通常不判犯规。
裁判认为奥尔莫这次停球打手属于“无意手球”
这一变化标志着判罚标准从主观判断“是否故意”,转向更客观的评估“手臂位置是否合理”。
比赛中,球员为保持身体平衡而摆动手臂,属于正常生理反应。新规承认了这一运动科学事实:
奔跑时的手臂自然摆动起跳落地时的平衡动作转身时手臂的自然转动这些情况下,即使球碰到手臂,只要球员没有主动“用手去够球”,就不应受罚。
中国足协支持了马纳法手球不予判罚的决定
阿劳霍的问题不是上手,而是绊倒了伊萨克
唯一例外的是门将——他们在禁区内的特权相对减少,没有什么“冲撞守门员”的判罚,进攻方可以更积极地与之对抗。阿森纳就喜欢这么干,专人与门将对抗。这么以来,门将摘高空球的难度就更大
想造点球没那么容易了:传球打在防守球员自然位置的手臂上,不再是点球
跳水行为更易被识破:VAR技术让假摔无所遁形,说不定还会用更先进的技术,
计算防守球员对进攻球员施加的力度,小于某个数值就不会判罚。
在禁区跳水没那么容易了
必须更注重实质进攻:而非依靠“碰瓷”获利
这实际上对攻守双方都是好事——比赛更流畅,争议减少,球员能将精力真正放在踢球上。
手球新规已实施超过一个赛季,但不少球员、教练仍未能完全适应。塞维利亚球员在争议判罚后的反应表明,他们对新规的理解仍在过程中。
国内各俱乐部急需组织球员、教练系统学习新规则,唯有尊重规则、熟悉规则,才能真正利用规则。
这次规则变革,不仅是防守球员的春天,更是纯粹足球的回归——让足球回归技术比拼,让判罚更加科学公正。
来源:根号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