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6号扒拉三季度机构持仓数据,突然发现个反常识的事儿——可控核聚变这么“高精尖”的赛道,两家股价才4块多的公司,居然被最多四家社保同时重仓,加起来持股量快2亿股了。要知道社保选股从来是“宁错过不踩雷”,连茅台都只挑估值合理时买,现在盯着低价核聚变股下手,肯
10月6号扒拉三季度机构持仓数据,突然发现个反常识的事儿——可控核聚变这么“高精尖”的赛道,两家股价才4块多的公司,居然被最多四家社保同时重仓,加起来持股量快2亿股了。要知道社保选股从来是“宁错过不踩雷”,连茅台都只挑估值合理时买,现在盯着低价核聚变股下手,肯定不是看股价便宜,得从行业逻辑到公司硬货慢慢捋。
先把可控核聚变的行业底色说透,这是看懂社保动作的前提。简单讲,可控核聚变就是“人造太阳”,用氢的同位素氘氚聚变发电,没有核废料,1升海水里的氘聚变能量能抵300升汽油,完全是“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终极方案”。现在全球都在抢进度,中国的EAST装置去年把1.2亿摄氏度维持了403秒,打破世界纪录;美国ITER国际热核聚变堆也在加速建设,预计2035年首次发电。
国内的规划更具体,2025年上半年国家核聚变能源发展研究中心明确提了,“十四五”期间要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升级工程,2030年前实现聚变堆关键技术突破,2040年前后建成示范堆。有机构测算,单是聚变堆建设阶段,相关的材料、设备市场规模就能突破2000亿元,要是到2050年商业化发电,整个产业链规模能上万亿——现在才刚进入技术验证向工程化过渡的阶段,等于站在十年十倍赛道的起点。
但核聚变要落地,有两个“卡脖子”环节必须先突破,这也是社保重仓这两家公司的核心逻辑。第一个是超导材料,聚变装置里的磁体得用高性能超导带材,不然上亿度的等离子体根本约束不住。普通的超导材料在强磁场下会失超,必须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CO),这种带材的临界电流密度要达到300A/mm²以上,还得耐辐射、抗疲劳,技术壁垒极高。第二个是特种金属材料,反应堆的“第一壁”是直接接触等离子体的部件,要承受每平方米1.5兆瓦的热负荷,相当于每秒被1.5公斤岩浆泼在表面,还得扛住中子辐照,普通不锈钢根本扛不住,必须用钨合金、钒合金这类特种材料。
而社保重仓的这两家公司,正好精准卡在这两个关键环节,而且都有实打实的技术落地,不是炒概念。
先看主打超导材料的那家,股价4.2元。它的核心产品是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2024年就通过了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验证,供货给EAST装置的升级项目,现在已经能稳定量产宽度4mm、临界电流密度320A/mm²的带材,比国内同行平均水平高15%。更关键的是成本控制,它用的“轧制辅助基带+脉冲激光沉积”工艺,把每米带材成本降到了200元以下,比进口产品便宜60%——要知道以前国内超导带材80%靠进口,价格被国外厂商垄断,现在这家公司不仅打破垄断,还能批量供货,等于给国内核聚变工程化铺平了材料路。2025年上半年,公司超导材料营收同比涨了80%,毛利率高达45%,比传统业务高20个百分点,说明技术优势已经转化成了利润。
再看做特种金属材料的那家,股价4.8元。它的核心产品是核聚变堆用钨合金部件,专门给反应堆“第一壁”做保护层。2024年和中核集团合作开发的“超细晶钨合金”,经过中子辐照测试后,强度保持率超过85%,热导率比普通钨合金高20%,完全达到了聚变堆示范堆的技术要求。现在已经接到中核集团的小批量订单,用于聚变堆关键部件的验证,预计2026年示范堆开工后,订单能放量到每年5亿元以上。更难得的是,它还布局了钒合金材料,这种材料是聚变堆包层的核心材料,国内目前只有三家公司能做,它的钒合金板材已经通过了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正在送样验证——等于同时卡住了两种关键特种材料的赛道,抗风险能力更强。2025年上半年,公司特种材料业务营收占比从15%提到了30%,净利润同比涨了65%,成长轨迹很清晰。
再看社保的持仓动作,更能说明问题。三季度持仓数据显示,四家社保基金里,有两家是新进,两家是增持。其中全国社保基金103组合新进了6000万股,持仓成本大概在4.1元左右;社保基金108组合更是从二季度的3000万股增持到8000万股,成了第三大流通股东。算上其他两家社保,合计持股1.9亿股,占流通盘的12%——社保从来不会平白无故重仓,尤其是低价股,肯定是调研过公司的技术落地进度、订单情况,确认有实打实的成长逻辑才会动手。
可能有人会问,核聚变离商业化还远,社保现在进去是不是太早?其实这正是社保的厉害之处——布局的是“确定性成长”。现在核聚变虽然没到发电阶段,但工程化已经启动,EAST升级、ITER部件供货、国内示范堆前期准备,每一步都需要材料和设备,这些订单不是画饼,而是实实在在的营收增量。就像2010年布局新能源的资金,当时电动车还很少,但锂电池材料的订单已经开始增长,现在回头看都是低点。
而且这两家公司的估值真不高,4元左右的股价,每股净资产2.8元,市净率才1.4倍,比行业平均2.5倍的市净率低了44%。更关键的是,它们都有传统业务托底,超导材料那家的普通电线电缆业务每年能贡献5亿元净利润,特种材料那家的核电用不锈钢业务也有稳定现金流,就算核聚变业务短期没爆发,公司也不会亏,这种“低估值+硬技术+安全垫”的标的,正好符合社保“稳中有进”的选股逻辑。
对比一下其他核聚变概念公司,要么是只参股个研究院,没有实质产品;要么是技术还在实验室,离量产差十万八千里。而这两家不仅有量产能力,还已经拿到了国家队的订单,社保选它们,本质是选“核聚变工程化的先遣队”——等以后示范堆开工、商业化推进,最先兑现业绩的肯定是这些有技术、有订单的公司,而不是那些炒概念的。
很多人炒股总喜欢追热点,看到“可控核聚变”就往里冲,却没搞清楚产业链里谁是真有技术、谁是蹭热度。社保重仓这两家4元股,其实是给市场指了条明路:真正的成长股,不是股价多高、概念多炫,而是能不能卡在产业链关键环节,有没有实打实的技术落地和订单支撑。
现在核聚变赛道还没被广泛关注,这两家公司的股价也没怎么涨,社保悄悄重仓,等于提前占了坑。等以后行业热度起来,大家才会发现,原来真正的核心标的,早就被最稳的资金攥在手里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核聚变工程化会比预期快吗?除了超导和特种材料,还有哪些环节可能藏着被忽略的机会?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是秘境,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