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旅部刚甩出数据,中秋国庆出游人次同比暴涨86%,夜游订单直接翻两倍。
8.96亿人挤在路上,就为抬头看同一个月亮,值吗?
文旅部刚甩出数据,中秋国庆出游人次同比暴涨86%,夜游订单直接翻两倍。
我盯着手机,脑子里蹦出的不是团圆,是高速堵车、酒店刺客、月饼刺客,还有我妈那句“回来就行,别买东西”。
可我还是买了。
低糖奶黄流心,一盒六枚,标价168,结账时收银员补一句:这款航天联名剩最后两盒。
我愣了两秒,想起小时候五仁月饼里咬到红绿丝就皱眉,现在倒好,月饼上天了,钱包空了。
晚上八点,我窝在阳台刷抖音,#中秋汉服挑战#30亿播放,00后穿着拖地曲裾转圈圈,背景是8K超高清月亮,毛孔都能数清。
我点了个赞,顺手把爸妈的模糊合影设成群头像,照片里他们站在老平房门口,手里拎的是油纸包的酥皮月饼,油渍透出来,像两朵暗花。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月亮从没升级,升级的是我们表达想家的方式。
以前靠一封加急信,现在靠一盒168的月饼、一张抢到的夜游门票、一段15秒的短视频。
贵吗?
贵。
但屏幕那头的爸妈笑得比月亮还圆,他们不懂8K,却懂我为啥连夜排队买低糖款——我爸血糖高,我妈说甜了齁嗓。
景区人挤人,酒店价格飞,可没人退订。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一年就这一次,把“我想你”翻译成“我到了”,把“注意身体”翻译成“低糖月饼”。
高铁再晃,也晃不掉箱子里那盒被挤变形的团圆。
所以值不值?
看人。
你要真把中秋当流量,月亮就是带货的灯泡;你要把它当借口回家,那它就是你花过最值的过路费。
来源: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