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2025年APEC峰会临近之际,美国国内关于对华政策的争论突然升温。彭博社前几天披露,一批对华强硬派人士开始公开表达不安,觉得特朗普政府最近在TikTok、AI芯片这些关键议题上态度松动,可能预示着对华策略出现转向。这已经不只是政策分歧,更像是路线和权力的
就在2025年APEC峰会临近之际,美国国内关于对华政策的争论突然升温。彭博社前几天披露,一批对华强硬派人士开始公开表达不安,觉得特朗普政府最近在TikTok、AI芯片这些关键议题上态度松动,可能预示着对华策略出现转向。这已经不只是政策分歧,更像是路线和权力的暗战。
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政府确实在对华科技管制上释放出一些缓和信号。最明显的是,TikTok在美国的运营禁令被实质性搁置,尽管国会此前多次施压,要求彻底封杀。与此同时,英伟达拿到了向中国出口部分AI芯片的许可。虽然不是最先进的型号,但已经是2023年以来少见的放宽。
这类出口许可在2024年全年不到10项,而仅2025年第三季度就批了至少3项。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特朗普突然撤回了对兰登·海德出任商务部出口管制关键职位的提名。这个岗位直接负责对华高科技出口审批,向来是“科技战”的前线。撤回提名被不少鹰派视为清除强硬派势力的明确动作。
再加上中美领导人可能在APEC期间会晤的消息传出,强硬派开始觉得“阵地正在失守”。
这场焦虑背后,其实是美国对华战略内部的结构性分裂。一边是以马特·波廷格、史蒂夫·班农为代表的鹰派,主张全面脱钩、极限施压;另一边则是以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务实商业力量,强调中国市场不可替代。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占英伟达全球数据中心收入的约12%。虽然受出口管制影响有所下滑,但仍是其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有个在硅谷芯片行业工作的朋友私下说,很多公司都在抱怨,出口管制每年让他们损失几十亿美元,却没看到中国技术因此停滞。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2025年面临连任压力,经济表现成了核心议题。如果科技股持续承压、企业投资放缓,选民情绪可能转向。所以,允许TikTok继续运营、有限度放开芯片出口,既是安抚商界,也是为APEC会晤营造“可谈”的氛围。
说白了,这不是软弱,而是政治算计,用有限让步换取更大谈判筹码,同时稳住国内经济基本盘。
这种路线分歧正在撕裂共和党内部。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一档播客里提到“鹰派戴着耻辱徽章”,虽然被部分断章取义,但确实点燃了火药桶。班农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喊话,说要以“外国代理人”罪名逮捕黄仁勋。这话当然没法律依据,但反映出极端派的恐慌。
实际情况是,白宫嘴上还在强调“对华强硬未变”,但行动上已经显出温和迹象。对比2023年全面封杀华为、TikTok的强硬姿态,现在的策略更像是“精准施压+局部开放”。
这种摇摆可能带来两种后果:一是APEC会晤若达成阶段性协议,比如关税减免或技术对话机制,就能巩固特朗普“交易型外交”的形象;二是如果鹰派持续施压,政府可能在其他领域,比如南海、台湾采取更激进行动,来“平衡”对华软化的印象。
特朗普在APEC前对华“松口”,究竟是战略灵活还是政治妥协?你认为美国科技企业与鹰派谁更能左右未来对华政策?
来源:牛顿顿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