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2月,宗庆后因病离世,43岁的宗馥莉接过娃哈哈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位,正式开启“宗馥莉时代”。这位留洋归来的继承者上任即挥出“铁腕改革”的重拳,从人事调整到渠道洗牌全面推进。但表面的大刀阔斧之下,一场围绕权力、利益与理念的暗战已然升级——1000多名老
2024年2月,宗庆后因病离世,43岁的宗馥莉接过娃哈哈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位,正式开启“宗馥莉时代”。这位留洋归来的继承者上任即挥出“铁腕改革”的重拳,从人事调整到渠道洗牌全面推进。但表面的大刀阔斧之下,一场围绕权力、利益与理念的暗战已然升级——1000多名老员工抱团维权、经销商集体质疑、业绩增长成色不足,种种矛盾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宗馥莉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宗馥莉的改革刀刃,首先对准了宗庆后时代的核心团队。上任后,她几乎全盘更换了集团核心中高层,13个关键部门直接被其全资控股的宏胜饮料接管,大批业务骨干陆续离职。这场人事洗牌看似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实则点燃了积累多年的矛盾引线。
老员工的不满集中在两大焦点。一是股权回购争议:2018年娃哈哈以3倍价格回购职工股份转为“干股”,如今职工持股会登记成员仅剩宗馥莉一人,1000多位在职、离职及退休员工认为当年回购涉嫌违法,已将集团和宗馥莉告上法庭。对这些跟着宗庆后打天下的老臣而言,“干股分红”的承诺与“股权归零”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宗馥莉的强硬处置更让他们觉得“情怀被透支”。
二是利益转移质疑:宏胜饮料原本只是娃哈哈的代工厂,如今却承接了高利润产品代工,2024年宏胜净利润达47.67亿元,远超娃哈哈集团的23亿元。老员工们质疑宗馥莉将集团资源向自有公司倾斜,甚至怀疑其涉嫌利益输送。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宗庆后在世时虽也存在类似布局,却能靠个人权威维持平衡,而宗馥莉的“直接掀桌”彻底打破了脆弱的信任基础。
更关键的是,这些老臣掌握着企业的核心资源:从生产工艺的技术细节到区域市场的人脉网络,从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到内部管理的隐性规则。他们的消极对抗或主动维权,正在让改革陷入“落地难”的困境——新政策在基层执行中打折扣,核心业务衔接出现断层,甚至有老员工实名举报经营问题,给集团带来舆论危机。
如果说老臣是内部的“暗礁”,那么渠道商就是外部的“承重墙”,而宗馥莉的渠道改革正让这面墙出现裂缝。2024年9月起,娃哈哈推出“年销300万门槛”政策,一刀切淘汰中小经销商,伴随而来的是严苛的考核标准:湖南经销商任务量同比增50%,山西运城连续两月不达标即取消资格,连单品任务都按历史峰值设定。
这场被业内称为“休克疗法”的改革,很快引发了渠道反噬。江西萍乡一位代理15年、年销超千万的经销商,因半个月内未完成83台冰柜投放任务(实际投了40台)被清退;甘肃酒泉经销商吴永负责的新品线月度增长最高达9991.9%,却因总量不足300万被终止合作,移交的货品迟迟收不到货款,官方竟建议其“报警处理”。更普遍的是费用拖欠问题,多名经销商反映,市场推广费和冰柜购置费被长期占用,部分人手里的20台冰柜直接闲置。
渠道商的不满迅速转化为经营危机。2025年7月遗产纠纷曝光后,娃哈哈电商日销量从1.2万件腰斩至5000件,直播关联达人数量锐减75%。更致命的是市场覆盖断层:小经销商被砍后,大商无力覆盖偏远乡镇,部分终端出现断供,而大商凭借垄断地位抬高终端价格,进一步稀释了娃哈哈的性价比优势。要知道,娃哈哈的渠道网络曾是其核心竞争力,如今却因改革的“粗暴执行”失去了最宝贵的忠诚度。
宗馥莉的改革底气,很大程度上来自2024年的业绩数据:饮料净收入同比增长53%,突破700亿元,追平10年前峰值,瓶装水增速更是高达188%。但这份亮眼成绩单,更像是“情怀消费”的回光返照,而非改革成效的真实体现。
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直言,2024年的高增长与宗庆后去世引发的“野性消费”直接相关,并非渠道改革或产品创新的功劳。这种增长的脆弱性在2025年彻底暴露:一季度整体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8.7%骤降至7.3%,核心产品AD钙奶销量同比下跌52.3%,净利润率也从18%腰斩至9%。与之对比,农夫山泉同期线上销售额增长23%,渠道改革平稳推进,形成鲜明反差。
业绩滑坡的根源,在于改革只动了“表皮”未触“内核”。宗馥莉虽投资10亿元在西安建基地,注册“娃小宗”等新商标,却未能解决娃哈哈最核心的品牌老化问题——AD钙奶、纯净水包装多年未变,新品存活率不足10%,根本无法吸引年轻消费者。里斯咨询指出,依赖“家文化”情怀的传统产品受冲击最大,而宗馥莉的改革重心放在渠道和人事上,恰恰忽视了产品这个“根本”。
从目前的局势看,娃哈哈的“内斗”远未到收尾阶段,宗馥莉至少面临三重绕不开的考验。
第一重是老臣与股权的“解套”考验。1000多名员工的诉讼案悬而未决,职工持股会的24.6%股权背后是大量老员工的利益诉求。若不能找到平衡股权分配与历史贡献的解决方案,内部的质疑和对抗只会持续升级,毕竟这些老臣掌握着企业的“运营密码”,硬刚只会两败俱伤。
第二重是渠道信任的“重建”考验。目前经销商的债务纠纷和覆盖断层尚未解决,而快消品渠道集中化虽是趋势(如农夫山泉的大商体系),但前提是有完善的配套服务和利益保障。宗馥莉需要尽快拿出具体方案,解决费用拖欠、区域覆盖等实际问题,否则流失的渠道资源可能再也无法挽回。
第三重是改革方向的“校准”考验。当前的改革明显“重管理轻产品”,10亿产能投资若没有爆款新品支撑,只会沦为闲置资产。娃哈哈急需在无糖茶饮、健康饮品等赛道突破,用产品创新承接渠道流量,而这恰恰需要老员工的技术经验与新团队的市场嗅觉形成合力,而非对立。
宗庆后曾用“家文化”维系着娃哈哈的平衡,而宗馥莉的“铁腕”打破了平衡,却尚未建立新的秩序。对这位继承者而言,真正的考验不是如何“砍人砍渠道”,而是如何在改革与传承之间找到支点——毕竟,搞定老臣不是靠“清退”,而是靠“共赢”;激活企业不是靠“休克”,而是靠“造血”。娃哈哈的内斗高峰,或许还在后面。
来源:海哥聊天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