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河母亲广场上,俄罗斯大妈正攥着中国大叔的手跳广场舞,大妈踩着《最炫民族风》的拍子,偶尔记错动作还会笑着拍大叔胳膊,画面看着特热乎。
黑河母亲广场上,俄罗斯大妈正攥着中国大叔的手跳广场舞,大妈踩着《最炫民族风》的拍子,偶尔记错动作还会笑着拍大叔胳膊,画面看着特热乎。
可你不知道,这热闹背后藏着边城的复杂事儿,黑河紧挨着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2023年边境重开后,俄罗斯人又回来了,可俄乌战争让他们的钱包缩水不少。
今天咱就扒一扒,中俄关系升温时,黑河到底尝到了多少甜,又碰了多少壁。
克斯丁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来黑河,就为装个牙冠。
前后花了24万卢布,换算下来约3693新元,总共用了四天时间。
其实,这钱在俄罗斯根本不够,当地看牙价格是黑河的三倍,装个同款牙冠得花近10万新元。
也难怪俄罗斯人愿意跨境跑一趟,现在黑河的“牙科旅游”都形成产业链了。
市内十多家民营牙科诊所,没一家闲着。
有的在俄语社交平台发科普视频,有的找中介组团接客,还有的专门配地陪翻译,从挂号到复诊全程跟着。
本来想以为就几家诊所这么干,后来发现整个行业都在做俄客生意,这趋势真是挡都挡不住。
为啥俄罗斯人舍近求远?我查了下俄罗斯远东的牙科情况,西方制裁断了他们的牙科材料供应链,不少诊所连常用的补牙材料都缺,费用自然往上涨。
反观咱们中国,牙科技术这些年进步挺快,相关技术专利数量涨了不少,材料也都过了质量认证,性价比一下就显出来了。
很显然,不是俄罗斯人想折腾,是本土条件实在跟不上。
不光是牙科,黑河早成了俄罗斯人的“消费补给站”。
华富商场里,随处能听见俄语聊天声。
阿希亚罗娃一次买了三件羽绒服,还囤了好几箱零食和充电宝,她跟我说“俄罗斯同款羽绒服得贵一半,零食种类也没这么多”。
这也没办法,俄罗斯轻工业一直没跟上,日常用品要么贵要么难买,黑河刚好补上了这个缺口。
2023年9月中俄恢复旅游团互免签证后,黑河的人气一下就上来了。
2024年前八个月,入境的俄罗斯人超44万,比去年多了160%。
国际大早市和夜市里,俄罗斯游客拎着大包小包穿梭,有的还跟摊主砍价,热闹得不行。
现在黑河的主播也盯紧了这些俄罗斯游客,举着手机拍他们逛吃的样子,评论区里全是“中俄友好”的留言,涨粉速度特别快。
夜市摊主戈士清说“现在晚上比以前热闹多了,俄客人多的时候,摊位前都得排队”。
可热闹归热闹,商家的日子并没看起来那么好过。
服饰店店主陈希军倒了苦水,“以前俄罗斯顾客一来就买三四千块的衣服,现在只挑几百块的便宜款。”
手机零件店店主田女士更无奈,她说生意比之前少了四成,“卢布贬值后,他们连换个手机屏幕都要犹豫半天”。
其实,看着人多挺热闹,可顾客口袋里没钱,商家也只能干着急。
更麻烦的,是牙科旅游里的争议。
俄罗斯媒体《贝加尔湖人》报道过,有的诊所会在疗程中途加价,本来谈好的价格,做一半说“需要加材料”,得再加钱;还有的术后出问题,俄罗斯游客想维权都找不到门路。
俄罗斯驻哈尔滨领事馆还专门提醒过同胞,来黑河看牙要选正规诊所。
并非说所有诊所都这样,但确实有少数商家坏了规矩,这么下去,好不容易攒的口碑就没了。
中俄关系,这些年一直在升温。
2022年俄乌战争后,两国在西方压力下合作更紧密了。
2025年9月普京访华,中俄还宣布深化合作,免签政策也落地了。
这政策对黑河影响挺大,陈希军说“免签后俄客人确实多了,但消费力没跟上”;开餐馆的曹秋菊也说“人多了,可人均消费降了”。
不过总体来看,入境人数和商户营业额还是涨了,只是没达到预期。
民间态度也在变,列瓦达中心2022年的数据显示,92%的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有好感。
克斯丁说“中国医生态度好,技术也棒”;特罗扬斯卡娅在黑河住了半年,说“中国人很热情,买东西还会送小礼物”;安德烈更是打算在黑河开个小超市。
咱们中国人对俄罗斯人的态度倒挺复杂,田女士说“俄顾客很讲信用,欠了钱都会还”,但有的牙科诊所职员会有点优越感,觉得“他们来求着我们看牙”。
黑河的历史挺复杂,《瑷珲条约》《珍宝岛冲突》这些事儿,老一辈都记得。
但现在中俄都在淡化这些矛盾,一门心思搞合作。
魏百谷教授说“美国对中俄的压力,反而让两国走得更近”。
如此看来,不是历史争议被忘了,而是大家都明白,现在合作比纠结过去更重要。
说到底,黑河就是中俄关系的一个缩影。
俄罗斯人回流带来了烟火气,免签政策也给了不少机遇,但俄乌战争导致的消费力下降、牙科行业的不规范,这些问题也实实在在存在。
毫无疑问,黑河要想真正发展好,还得靠中俄一起努力,咱们完善行业规范,他们那边经济慢慢恢复,这样才能让这座边城真正热火朝天。
期待下次再来黑河时,能看到大妈大叔的广场舞更热闹,商家的笑容也更实在。
来源:有风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