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军炮弹月产量飙到250万发,北约30国加起来只有它的零头,欧洲议员私下吐槽再这么打下去自家军火库先见底。
俄军炮弹月产量飙到250万发,北约30国加起来只有它的零头,欧洲议员私下吐槽再这么打下去自家军火库先见底。
这不是电影台词,是刚流出的北约内部简报。
文件里夹着一张表格:德国军工巨头莱茵金属全年只能造50万发155毫米炮弹,俄罗斯一家厂子三个月就甩出这个数字。
表格旁边手写着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再援乌,我们得拿扫帚上战场。
普京在莫斯科听完汇报,只回了一句:谁缺弹药谁心里清楚。
这句话被俄媒剪成十五秒短视频,播放量两小时破千万。
评论区最高赞留言很直白:原来纸老虎这个帽子能换着戴。
战场数据更直接。
乌军每天平均发射六千发炮弹,俄军同期数字是四万发。
火力差七倍,土地却一点点被俄军在地图上涂成红色。
乌克兰总司令瑟尔斯基上个月给白宫写信,核心就一句:不给弹,前线只能退。
退到哪里?
泽连斯基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给出答案:再丢两座城,国内征兵年龄得降到十八岁。
镜头扫过台下,几位东南亚领导人低头写笔记,写完后把纸折成四折塞进兜里,生怕被记者拍到。
欧洲这边开始找后路。
芬兰刚签的防务备忘录里偷偷加了一条:若俄战机越境,先喊话再起飞,能不开火就不开火。
瑞典把哥特兰岛地下仓库的坦克撤走一半,空出来的位置放的是医用口罩和瓶装水,被游客拍到发网上,配文说这是在为最坏情况囤日用品。
美国国内也没多团结。
众议院最新投票,61名共和党议员联名反对再拨240亿援乌款,名单里有一半来自能源州。
他们的选民更关心汽油价格,对第聂伯河在哪没概念。
拜登想绕开国会动用总统提款权,发现账上只剩60亿,还不够打三个月。
军工复合体倒是很清醒。
洛克希德·马丁股票年内涨34%,雷神高层在财报会上直言:和平对我们不是利好。
一句话把股价再推高两个点,散户评论区却骂声一片:原来孩子的学费绑在炮弹上。
回到战场,俄军把新招的合同兵直接送到别尔哥罗德实训。
训练场边停着缴获的北约装甲车,车门喷着乌克兰语标语,被改成俄语后成了打卡背景。
新兵轮流上去拍照,十分钟发一次社交动态,定位一开,评论区全是俄语加油,点赞涨得比工资快。
乌克兰也没闲着,把无人机航程改到1200公里,上周飞到莫斯科州炸掉一个储油库。
俄民用航班因此延误四十架次,保险公司当天收到两千份航延索赔。
普京听完报告只问一句:我们的防空是不是也只剩表格?
在场将领没人敢接话。
更微妙的是能源账。
欧盟储气设施显示,今年俄气占比又悄悄回到15%,因为液化船运费翻了三倍,烧煤要重启矿区,选民不干。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闭门会说:再制裁下去,我们得开始烧柴,而西伯利亚最不缺的就是树。
一句话把全场逗笑,却没人反驳。
亚洲买家看得更透。
印度7月从俄进口石油量再创纪录,港口排队船期排到九月底。
新德里把俄油炼成汽油,再卖给欧洲,中间倒手赚每桶八美元。
海关数据一公布,欧洲议员在推特上开骂,印度网友回怼:你们不买,还不许别人赚?
战争打到这一步,比的是谁先眨眼。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说弹药产能翻倍需要十年,普京给出的时间表是明年春天再推一次战线。
两个时间表撞在一起,中间夹着乌克兰的征兵启事和欧洲家庭的冬季账单。
普通人能做什么?
莫斯科超市把国产巧克力摆到最显眼货架,价格比进口货便宜一半;柏林家电卖场推出手摇充电收音机,广告词只有一句:停电也能听新闻。
两边都在为更漫长的对峙做日常准备,没人再提速胜。
最现实的声音来自前线邮包。
俄乌双方士兵家属往战壕寄最多的不是食物,而是充电宝。
因为谁都清楚,手机有电,至少今晚还能看见家人的脸。
炮弹可以造,士气可以喊,真正让战争停下来的,可能是账单、选票和冬天一起到达的寒意。
来源:智慧精灵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