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近中秋,很多出门在外的人都回家团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面,亲朋好友之间互相串门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却经常听到有人感叹:“某某来家里做客后,心里总觉得别扭,碍于情面不好明说,关系反而渐渐淡了。”
临近中秋,很多出门在外的人都回家团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面,亲朋好友之间互相串门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却经常听到有人感叹:“某某来家里做客后,心里总觉得别扭,碍于情面不好明说,关系反而渐渐淡了。”
其实,做客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智慧。即便是再亲密的关系,去别人家时也要把握分寸。特别是以下四样“隐形行李”,千万别带着进门,它们很可能成为破坏关系的隐患。
一、别把负面情绪当“伴手礼”
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将他人的家当作情绪宣泄站却很不妥当。
我曾有位朋友,经历感情挫折后应邀去友人家散心。结果从进门起,她三个小时都在倾诉自己的不幸。从感情谈到工作,再抱怨生活。主人精心准备的饭菜无人欣赏,温馨的聚会氛围被沉重取代。
适当的倾诉能加深友谊,但要注意场合。一对一交流时,朋友愿意倾听是你的福气;集体聚会时,持续传递负能量却会让他人无所适从。
真正体贴的朋友,懂得在集体场合收敛情绪,不让个人烦恼影响大家的时光。
二、收起过度膨胀的好奇心
亲密不等于无间,再好的关系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有位朋友分享她的经历:朋友来访时,趁她准备午餐时,不仅打开衣柜查看,翻弄梳妆台。甚至拿起床头的日记本,这种越界行为让她如鲠在喉。
每个人的家都是承载隐私的圣地。随意翻动他人物品,探究私密空间,即使自认关系亲密,实际上已跨越了界限。真正有修养的客人,懂得用眼睛欣赏可见的美好,用心感受主人的款待,而对关闭的门、合上的本子保持尊重。
三、放下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做客是去感受主人的生活,而不是去当评审员。
最令人不适的客人,是那些一进门就开始评头论足的人:“这个装修风格过时了”、“那个家具搭配不协调”,用餐时又挑剔“咸了、淡了”。仿佛带着放大镜寻找缺点,每一句评价都在拉远彼此的距离。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经济条件、审美趣味各不相同。真正的教养不是展现自己的优越,而是尊重他人的选择。哪怕只是十几平米的出租屋,也是主人精心经营的家。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生活,才能让彼此都舒服。
四、戒掉好为人师的指点欲
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
有些客人总忍不住指导别人的生活:夫妻相处方式、育儿理念、消费观念...似乎别人的选择都需要他们的“指点”。这种不自觉的越界,常常让主人哭笑不得。
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相处模式,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做客的真谛是理解和尊重,而不是教育和改造。聪明人懂得:可以分享经验,但不要强加观点;可以交流想法,但不要试图改变别人。
结语
真正受欢迎的客人,都懂得带着尊重登门,怀着感恩离开。他们知道:别人邀请你进入私人空间,本身就是一份信任和情谊。
把握做客的分寸,守护交往的边界,让每次相聚都成为美好回忆,这才是维持长久关系的秘诀。毕竟,让人舒服的相处之道,才是最高级的情商。
来源:元宇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