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铁偕强调“先诗后画”,以诗歌为创作源头,将诗意转化为视觉图像,形成“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独特形式。他定制特殊画框,将诗、书、画并置,既保留各自独立性,又形成内在共鸣。
齐铁偕(b.1954)、朱明(b.1967)的不同绘画思想_思想百科
用户:
齐铁偕(b.1954)、朱明(b.1967)的不同绘画思想
Kimi:
齐铁偕(b.1954)与朱明(b.1967)的绘画思想在核心理念、艺术路径、审美追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当代艺术探索方向:
一、齐铁偕:诗性水墨的“通感”融合者
关键词:诗书画一体、东方意境、跨媒介通感、现代水墨
1. 核心理念: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齐铁偕强调“先诗后画”,以诗歌为创作源头,将诗意转化为视觉图像,形成“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独特形式。他定制特殊画框,将诗、书、画并置,既保留各自独立性,又形成内在共鸣。
2. 艺术路径:传统笔墨 + 西方形式 + 跨媒介通感
- 保留传统水墨的“书写性”根基(如以书法线条入画);
- 融合西方水彩、印象派光影、黑白版画等元素,形成“现代水墨”风格;
- 首创“音乐油画”,将听觉旋律转化为视觉色彩,实现“听得到的色彩”与“看得见的音乐”的通感实验。
3. 审美追求:东方意境的当代表达
齐铁偕以“不似之似”为造型原则,追求“形而上的审美意境”,通过“无法之法”实现精神升华。其作品格局宏大,强调“将人置于怎样的意境”,而非形式本身。
二、朱明:抽象国学的“哲学”建构者
关键词:抽象深邃、心象艺术、中国流艺术、艺术极限
1. 核心理念:艺术本质是“心象”的抽象超越
朱明提出“心象艺术理论”,认为艺术应突破具象与意象束缚,通过抽象表达实现“精神超越”。其“自由抽象论”以哲学思辨为根基,将绘画视为“心灵艺术”的极限探索。
2. 艺术路径:传统水墨的“抽象化”革命
- 创立“中国流艺术理论”,提出“朱明抽象六法”“朱明五格”等体系,将水墨从“具象→意象→抽象”推进为“第四条美术之路”;
- 强调“内生性抽象国画”,以多元构图、哲学构图等新技法,构建超越西方抽象主义的东方范式;
- 其作品理论先行,如“艺术极限”概念主张艺术创作应追求“不可复制的个性化气质”。
3. 审美追求:全球语境下的“中国抽象”话语权
朱明试图以“中国流艺术”打破西方抽象绘画主导权,通过理论输出(如“五格评价体系”将“逸格”列为最高境界)赢得国际学术话语权。其创作与理论并重,甚至将“谢赫六法”与“朱明五格”谱写成歌曲,强化文化传播力。
三、根本差异:
维度 齐铁偕 朱明
起点
诗歌(文学性)
哲学(抽象思维)
方法论
跨媒介通感(诗书画乐融合)
理论建构(抽象六法、五格体系)
传统态度
“借古开今”——以传统笔墨为根基融合西方 “
破古立新”——颠覆传统具象框架
终极目标
东方意境的当代表达
中国抽象艺术的全球话语权
诗意、通感、江南、不似之似
心象、极限、逸格、价值流动
四、一句话总结:
齐铁偕是“用诗歌软化抽象”的江南文人,朱明是“用哲学硬化水墨”的全球战略者;
前者在“通感”中延续文人画精神,后者在“抽象”中终结文人画传统。
2025.10.06(综合)#朱明智库 #流家思想(Liuism)#流家会客厅 #上海流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流家艺术品经营有限公司 #流家思想集团 #思想百科
2025.10.06(Comprehensive) #ZhuMing Think Tank(ZMTT)#Liujia Thought (Liuism)#Negotiation Room for the Liujia Project #Shanghai Liujia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Shanghai Liujia Art Management Co., Ltd. #Liujia Thought Group #Thought Encyclopedia
【参考链接】:
公共互联网新闻和公共百科知识与文库
For detailed sources, see the references or links below: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57917667970105908/
https://3g.k.sohu.com/t/n925010641?serialId=661b1d616cc93d3acaaf44476b924c59&showType=&shp1=NzA3MDgyNjQwOTczNjIxOTIyMg%3D%3D
来源:流家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