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炮轰预制菜!西贝菜单神操作,这波谁是“两面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6 01:04 2

摘要:好家伙,要我说,罗永浩和西贝这出戏,简直就是餐饮界的《甄嬛传》,一盘菜里全是心眼儿。

好家伙,要我说,罗永浩和西贝这出戏,简直就是餐饮界的《甄嬛传》,一盘菜里全是心眼儿。

你以为是吃饭,其实是论道;你以为是吵架,其实是斗法。

这事儿最后谁砸了谁的饭碗不好说,但看客们的饭碗里,是实实在在多加了点料。

这整件事里,我最佩服的,还得是西贝那个“罗永浩菜单”的骚操作。

一夜之间,全国门店同步上线,还打着“不好吃就免单”的旗号。

这哪是做生意,这分明是公开处刑。

等于直接把话筒怼到全国食客嘴边:“大家快来尝尝,就是这几道菜,那位爷吃得盘干碗净,出门就把我们骂上了天。各位给评评理,咱冤不冤?”

这一下,就把老罗从一个为民请命的“吹哨人”,直接按在了“饭桌上客客气气,转头就捅刀子”的被告席上。

可你要是把时间往回倒那么几个钟头,故事可完全不是这个味儿。

老罗,这个手机圈的“不死鸟”,这次没发布新产品,而是把他自己当成了产品,一头扎进了餐饮界的浑水里。

他那一炮开得极有水平,不谈情怀,只谈交易:“我花150块钱喝你一碗鸡汤,不是为了尝尝你们家中央厨房的料理包有多高级。”

这话糙理不糙,直接把所有在外吃饭的人心底那点疙瘩给勾出来了。

谁还没吃过那种温吞吞、毫无“锅气”的菜?

谁还没怀疑过那块号称“现烤”的羊排,其实就是在后厨的微波炉里打了几个转?

大家伙儿的愤怒,从来就不是冲着预制菜本身去的。

毕竟,这年头谁还不是被效率追着跑,快餐文化早就深入骨髓了。

我们烦的是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鸡贼。

你明明用的是预制菜,成本、效率都占了便宜,末了还非得摆出一副“匠心手作、大师亲烹”的姿态,价格还要向顶级餐厅看齐。

这就好比你花钱去听德云社的现场,结果发现台上说相声的是个AI机器人,字正腔圆,包袱一个不落,但就是没那股人味儿。

这感觉,用老罗那个词儿,确实够“恶心”的。

西贝最初的反应,简直是把“公关失败”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他们慌慌张张地拍视频,证明自家的莜面是现做的,牛大骨是现炖的。

这套路就跟小学生打架输了,回家跟妈妈哭诉“我今天语文作业写得可认真了”一样,驴唇不对马嘴。

老罗质疑的是A、B、C三道菜,你拿D、E、F出来说事,糊弄鬼呢?

老罗是什么人?

在舆论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狠角色,一眼就看穿了你的小九九,反手就是一个追问:“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门店二次加热,凭什么不算预制菜?”

眼瞅着西贝就要被KO了,老板贾国龙亲自下场。

他这手牌打得是真毒,不跟你纠缠预可制菜的定义,直接把老罗的消费小票、用餐细节,甚至是对服务员的一句“挺好”全都抖了出来。

这叫“降维打击”,把一个公共议题,瞬间矮化成了一场关于个人品行的“私斗”。

舆论的风向标,立马从西贝的后厨,转向了老罗的饭品。

你看,人性的弱点就是这样,我们总是更容易被八卦和人品指控吸引,而忽略了背后真正重要的消费者知情权问题。

但老罗毕竟是老罗。

面对“两面派”的指控,他那篇澄清小作文,简直是公关界的典范。

对服务员客气,是成年人的基本修养;消费了积分,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说“恶心”,针对的是商家不透明的操作,而非菜品本身。

条条在理,句句诛心。

最绝的是,他反手甩出了贾国龙早年的采访视频,视频里贾老板自己都承认,“越高级的餐厅,越依赖预制菜”。

这一下,等于西贝自己打了自己一耳光,响亮得很。

“两面派”这顶帽子,转了一圈,又稳稳当当戴回了西贝头上。

最终,老罗悬赏10万征集证据,西贝嚷嚷着要起诉,一场饭局彻底演变成了全民围观的罗生门。

其实,这事儿到最后,谁输谁赢已经不重要了。

它就像一根探针,捅破了餐饮行业那个“不能说的秘密”,也戳中了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那点不安全感。

我们每天辛苦挣钱,走进一家餐厅,为一顿饭付出几百上千,我们到底在为什么买单?

是为那口吃的,还是为那个环境,抑或是为了商家精心编织的一个关于“品质”和“新鲜”的谎言?

这场仗,大概率没有赢家。

但对我们这些普通食客来说,或许以后走进餐厅,心里会多个心眼儿,嘴上会多问一句:“老板,这菜是现炒的还是预制的啊?”

就凭这一问,可能就值回老罗那顿饭钱了。

来源:甜点党GPk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