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7年,曹仁贤在合肥一间破旧的出租屋里,对着一堆电路板发呆。那时候,中国的光伏逆变器市场被西门子、ABB等洋品牌垄断,一台设备动辄几十万,还得看人家脸色。
10月5日,阳光电源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特斯拉紧张了!
为什么呢?
翻开招股书那一刻你就明白了,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市占率以14%紧咬特斯拉15%。
1997年,曹仁贤在合肥一间破旧的出租屋里,对着一堆电路板发呆。那时候,中国的光伏逆变器市场被西门子、ABB等洋品牌垄断,一台设备动辄几十万,还得看人家脸色。
“凭什么中国人造不出来?” 这个安徽汉子较上了劲。
2003年,阳光电源研制出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逆变器。说白了,就是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翻译器”。这一突破,直接把进口设备价格打下来70%。
但真正的转折点在2014年。
当所有人都在光伏赛道上卷生卷死时,曹仁贤做了个“疯狂”决定:砸钱搞储能。要知道,那时候储能还是个烧钱无底洞,连特斯拉都在犹豫。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这句话用在曹仁贤身上,再合适不过。
2020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出货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三。到了2024年上半年,19.5GWh的出货量已经让特斯拉感受到了压力。更厉害的是,储能业务毛利率高达39.9%,比光伏逆变器业务还赚钱。
Wood Mackenzie的报告显示了一个惊人事实:阳光电源在欧洲储能市场的份额,从2022年的10%飙升到2024年的21%。
这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招:快。
“特斯拉的售后?打电话要等3天,上门要等2周。”一位德国光伏电站老板吐槽道,“阳光电源?24小时内必到现场。”
这不是吹牛。阳光电源在欧洲建了12个服务中心,配备了超过500名本地工程师。相比之下,特斯拉在欧洲的服务团队不到200人。
第二招:懂行。
欧洲电网标准之复杂,堪称全球之最。德国要求这样,法国要求那样,意大利又是另一套。特斯拉的标准化产品经常水土不服,而阳光电源开发了支持30种不同电网标准的定制化软件。
阳光电源不是在卖产品,是在卖解决方案。
第三招:便宜。
同样100MWh的储能项目,特斯拉报价1.2亿欧元,阳光电源只要9000万。别以为便宜没好货,阳光电源的系统效率达到98.7%,比特斯拉还高0.2个百分点。
如果说欧洲是阳光电源的“试验田”,那么日本、巴西、南非就是它准备打出的三张王牌。
日本市场最有意思。这个对品质要求变态的国家,居然对中国储能产品敞开了大门。原因很简单: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急需储能系统来稳定电网。阳光电源抓住机会,专门针对日本市场开发了抗震等级达到9级的储能柜。
“地震来了,房子可能倒,但我们的储能系统必须站着。”产品经理的这句话,打动了挑剔的日本客户。
巴西市场则是另一个故事。这个南美最大经济体正在经历能源转型,但欧美企业嫌利润低不愿意做。阳光电源二话不说,直接在圣保罗建厂,把成本压到极致。预计2025年,巴西将成为阳光电源第三大海外市场。
至于南非,频繁的停电让储能成了刚需。阳光电源的策略很简单:不卖设备,卖电。通过“储能+运营”模式,让当地企业零成本用上储能系统,阳光电源则通过卖电赚钱。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一切都很美好。但招股书里有个细节让人玩味:创始人曹仁贤已经进行了28次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就是把股票抵押给银行借钱。一个市值3000多亿的公司掌门人,为啥这么缺钱?
更诡异的是,就在股价半年暴涨193%的同时,多家机构投资者却在悄悄减持。高瓴资本上半年减持了1200万股,淡马锡减持了800万股。
“既要仰望星空,也得看紧钱袋子。”一位业内人士意味深长地说。
这背后,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共同焦虑:需求波动风险。
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装机量同比增长仅15%,远低于2023年的45%。欧洲部分国家开始削减新能源补贴,美国IRA法案的未来也充满变数。
虽然属于未来的故事是星辰大海,但是逆全球化潮流下,资本也多了一丝谨慎。
从20平米出租屋到3358亿市值,阳光电源用27年时间证明了一件事:在对的赛道上坚持,时间会给你答案。
但故事还没有结束。
当特斯拉宣布2025年储能产能翻倍,当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纷纷入局,当全球储能市场从蓝海变成红海……
阳光电源的“屠龙记”,才刚刚进入高潮。
来源:财经保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