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中秋】中秋快乐,共享团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6 13:34 1

摘要:中秋,镌刻着历史,始于《周礼》,盛于唐代,到明清时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镌刻着历史,始于《周礼》,盛于唐代,到明清时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月圆,阖家团聚。归属——是中国人赋予满月的意义,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中华的月亮照亮了祖国的千秋百年,许多民俗文化一脉相承,得以沉淀,便才有了今日中秋的三大习俗:品时令佳肴、赏明月美景、庆家人团圆。不妨让我们走进古今的中秋佳节,了解中秋文化如何传承。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1

祭月(拜月)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02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03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04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抬头见月,便是团圆

无论身处何地,人们总是希望能在这一天回到家乡,与亲人共度良宵。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让我们更加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

值此中秋佳节

衷心祝愿大家

花好月圆

心中梦圆

左右逢源

生活一年胜一年

来源:陇南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