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抄纸帘一起一落间,古老的造纸术成为孩子们爱玩的“手工课”。9月26日,程十发艺术馆内纸香满庭,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20名小朋友在粉墙黛瓦间开启了一场宣纸制作研学之旅,破解“纸寿千年”的非遗密码。这也是程十发艺术馆首次开设系列研学课。
抄纸帘一起一落间,古老的造纸术成为孩子们爱玩的“手工课”。9月26日,程十发艺术馆内纸香满庭,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20名小朋友在粉墙黛瓦间开启了一场宣纸制作研学之旅,破解“纸寿千年”的非遗密码。这也是程十发艺术馆首次开设系列研学课。
活动现场,生动的三维动画让孩子们看到了造纸术中七十二道工序的精妙,并在老师的讲解中一一辨识了宣纸、连史纸、罗纹纸等20种传统纸张。实操环节,孩子们在非遗老师的带领下,围着纸浆池体验了“荡料入帘”“覆帘压纸”等古法工序。洁白的宣纸从竹木抄纸帘上揭下,当看到纸张洁白均匀、没有丝毫破损时,10岁的张涵不禁欢呼起来:“我刚刚一直在观察老师的手法,不靠蛮力而靠巧劲儿。现在第一次尝试就成功了,太有成就感了。”另一边,10岁的王诗妍边说边示范:“宣纸原料有沙田草、树皮,纸浆很容易沉淀,捞纸要慢下慢起才均匀。”她已从初次操作的手忙脚乱变得娴熟,按压纸张挤水的动作颇有章法。看着一张张做好的湿纸叠在一起,她好奇地询问它们为什么不会粘连,老师揭秘道:“猕猴桃藤汁就像‘纸的卤水’,其胶性能让纤维凝结成型,这和卤水点豆腐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已与十余所松江中小学建立馆校联动机制,积极拓展青少年艺术素养熏陶渠道,将馆内丰富的艺术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和量化推广,以延伸艺术教育渠道,拓宽公教空间。之后我们会邀请更多的孩子参与我们的研学课。”程十发艺术馆活动联络部主任王迟磌介绍,作为今年松江区一家入选市级“社会大美育”的公益事业单位,程十发艺术馆依托市级品牌“观云间·线上线下美育播布”项目开设了系列研学课程,希望让更多优秀传统非遗项目走进青少年生活,通过解码古老技艺厚植文化自信。
据悉,本次系列研学旨在对文人信札开展“考工记”式的探索,带着青少年近距离学习、体悟传统文人信札与文人修为的关系,在参与信笺制作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信札承载的礼仪格物、信息传递功能,体悟中国文化中“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文人精神。待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这些半成品宣纸烘干后,将用于后续该系列的“蜡染宋式信笺”课程,三次研学课下来,可形成“识纸—造纸—用纸”的完整美育链条。
记者:贾丽 实习生:孙浙琳
编辑:沈莉娜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
来源:上海松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