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 年全国新增超 12 万家,日均 219 家,2025 年 3 月单月又多了 2.6 万家。这数字还在往上走,很多人以为是病的人多了,其实不是,是开诊所的门槛降了,以前得审批好几个月,现在备案当天就能开,不少药房老板、做投资的,也进来开诊所。《我国基层
2024 年全国新增超 12 万家,日均 219 家,2025 年 3 月单月又多了 2.6 万家。这数字还在往上走,很多人以为是病的人多了,其实不是,是开诊所的门槛降了,以前得审批好几个月,现在备案当天就能开,不少药房老板、做投资的,也进来开诊所。《我国基层诊所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024)中提到,备案制把 “审批制” 改成了 “材料备案制”—— 只要有 1 名注册满 5 年的医生、1 名医护人员,场地符合基本要求,材料带齐当天就能拿证。
只要有一定医疗基础,知道怎么卖药、怎么拉人,大药房、大参林这些连锁店,都把诊所当流量入口,人来看病,顺手买点药,服务费也收了,生意就这么转起来了。
政策一松,市场就动起来了,不少人觉得医疗这行稳当,不容易被经济起伏牵着走,四十多岁想换路子的人,宁可开个小诊所,也不去摆摊卖奶茶或者做直播,图的就是个踏实。
看病这事儿,听着比卖饮料更像正经营生,城里中年人愿意为舒服花钱,肩颈酸、睡不着、血压有点高,他们不想在医院排队等上半天,小诊所环境不吵,医生肯听你说,一次能聊半小时,钱也不多花,这些需求,正好让新开的诊所给接住了。
但问题也跟着来了,有些诊所根本没几个真医生,医院里的年轻大夫被高薪挖去连锁诊所当签约医生,三甲医院的专家也被请去坐诊,可这些人时间有限,病人一多,服务就跟不上,有的诊所连电子病历都没有,看病全靠手写纸条,出了事连记录都找不到。其实这并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耽误了病人的病情,比如中老年人的
监管跟不上,投诉也没人管,更麻烦的是互联网平台也在抢地盘,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推线上问诊,线下诊所成了取药点,原本想自己当老板的小老板,现在只能当别人链条上的一环。
政府也开始管得严了,2025年下半年,有些地方悄悄改了规矩,不光看开了多少诊所,更看有多少人真去用了,有没有人回头复诊,有没有乱开药,不合要求的,可能就让关门,不是不让开,是不准瞎开,一些小诊所慌了,装修花了不少钱,设备买了一堆,结果病人不来,医生也留不住,最后只能关掉。
你去诊所,别光看装修咋样,重点看墙上挂的医生执业证,能不能查到编号,正规医生都有注册号,网上一搜就清楚,那些说“名医坐诊”的,多半是忽悠人,开诊所不是开小店,你卖的是人命,不是日用品,出了事,你扛不住,很多人冲进来,以为能轻松赚钱,结果赔得连裤子都剩不下。
这股热潮不会马上停,政策还在试,资本还在看,老百姓该看病还是得看,真能站住脚的,不是那些跟风开诊所的,是能把服务做细、把医生留住、把流程理顺的,满大街都是诊所招牌,可真让人敢进去的,没几个,你下次路过一家新开的,不妨停下来看看,它到底是治病的地方,还是个赚钱的买卖。
来源:冰雪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