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我该如何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走出困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4 04:21 1

摘要:我曾以为,只要我努力,就能给他最好的,可如今我却站在门外,一扇薄薄的木门,隔开了我与他,也隔开了我的世界与他的世界。我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那个曾经阳光开朗的孩子,现在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门里是死寂,门外是我的绝望。

我曾以为,只要我努力,就能给他最好的,可如今我却站在门外,一扇薄薄的木门,隔开了我与他,也隔开了我的世界与他的世界。我该怎么办?

01

李娜第一次察觉到不对劲,是在小明开学后的第三周。儿子小明,一个原本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初中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放学回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兴高采烈地分享学校里的趣事,而是径直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

起初,李娜以为这只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或者学习压力大了些。她尝试过敲门,问他:“小明,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开心的事吗?”门内总是传来模棱两可的“嗯”或“没有”。

餐桌上,小明也变得心不在焉。他常常扒拉几口饭就说饱了,然后匆匆离席。李娜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肉,他却只夹了一小块,嚼了几下就放下了筷子。张雷,李娜的丈夫,小明他爸,对此倒是没怎么在意。

他总说:“男孩子嘛,到了这个年纪都这样。你小时候不也爱把自己关房间里吗?”李娜听了,心里虽然有些不舒服,但想想也对,自己当年也确实有过“只想一个人待着”的阶段。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明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他开始拒绝参加家庭活动,周末不再和爸爸一起打篮球,也不再缠着李娜讲睡前故事(虽然他已经初二了,但偶尔还是会撒娇)。

他甚至连平日里最喜欢的游戏都很少玩了,手机屏幕总是黑着。他的房间成了他的避难所,大部分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里面,门缝里透出的光线,似乎也比以前暗淡了许多。

李娜开始焦虑起来。她尝试用各种方式去接近小明。她给他买了他心仪已久的限量版球鞋,小明只是淡淡地说了声谢谢,然后就收进了柜子。她想和他一起看电影,他推说作业多。

她想和他聊聊学校里的朋友,他只说“都挺好的”。每一次尝试,都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软绵绵的,没有回应,只有无力感。

一天晚上,李娜悄悄走到小明房门外,想听听他在里面做什么。房间里一片死寂,偶尔传来几声翻书的声音,然后又是长久的沉默。李娜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她开始担心,这不仅仅是叛逆期,更像是某种信号,一种求救的信号。

她和张雷提起过几次,张雷总是摆摆手:“你想太多了。孩子学习压力大,让他多休息。别老是疑神疑鬼的。”他的不以为意,让李娜更加感到孤立无援。

她开始在网上搜索“青春期孩子突然沉默”、“孩子不爱出门”、“孩子成绩下降”等关键词。搜索结果五花八门,有说这是正常阶段的,有说要警惕抑郁症的。李娜越看越心慌,但又不敢轻易下结论。

她尝试去和班主任老师沟通,老师说小明在学校表现正常,只是课堂上不怎么积极发言,下课也不怎么和同学玩闹。李娜追问:“那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班主任只是敷衍道:“李女士,您多虑了,孩子可能就是内向了点。”

老师的话并没有打消李娜的疑虑,反而让她更加不安。她知道,小明的性格并非内向,他曾经是那么阳光、爱笑的一个孩子啊。

02

小明的状况并没有因为李娜的担忧而好转,反而开始迅速恶化。他不再是偶尔请假,而是频繁地借口头疼、肚子疼,拒绝去学校。一开始,李娜还信以为真,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

医生建议她带孩子看看心理科,但李娜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太严重了,或许只是孩子不想上学的小把戏。

可小明拒绝上学的频率越来越高,到最后,他甚至连床都不愿意下。每天早上,李娜好说歹说,他都只是蒙着头,一动不动。

李娜试过温和的劝说,也试过严厉的批评,甚至威胁过要扣他的零花钱,没收他的手机,但这些统统无效。小明像是完全听不见,或者说,他已经失去了对这些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

他的眼睛常常是红肿的,明显是哭过,但问他为什么哭,他只是摇头,或者用一种绝望的眼神看着李娜,那种眼神让李娜感到心碎。

学校的电话开始频繁打来。班主任从最初的“多虑了”变成了“请家长重视”,再到后来的“您家孩子这样下去,会影响学业和前途的”。学校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得李娜喘不过气。

她不得不编造各种理由向学校请假,说小明生病了,说他身体不舒服,但她知道,这些谎言终究会穿帮。

家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张雷从最初的“没事”变成了不耐烦。他认为李娜太娇惯孩子,小明就是被惯坏了,故意装病逃学。“你就是太惯着他了!你看看别的孩子,哪个不是乖乖去上学?他就是知道你心软,才敢这样!”

张雷的声音越来越大,指责也越来越刺耳。

李娜感到前所未有的委屈和愤怒。她一个人承担着所有的压力,还要承受丈夫的指责。她反驳道:“你以为我不想让他去学校吗?我试了所有办法,可他就是不肯!他不是在装病,他真的很难受,你没看到他那个样子吗?”

夫妻俩为此争吵不休,争吵声时常穿透房门,传到小明紧闭的房间里。

有一次,李娜和张雷吵得激烈,小明突然从房间里冲出来,冲着他们大喊:“你们别吵了!我求求你们了!”他的脸色苍白,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声音带着哭腔,全身都在颤抖。那是李娜第一次看到小明如此失控。

那一刻,她感到一种巨大的恐惧。她的孩子,她的宝贝儿子,正在以一种她无法理解的方式崩溃着。

小明喊完就又冲回房间,重重地关上了门。李娜愣在那里,张雷也僵住了。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绝望。李娜的心像被撕裂了一样。她知道,小明是真的病了,这不是简单的叛逆,也不是普通的厌学。

这是一种她无法触及的痛苦,一种她无法理解的困境。她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育儿经验,甚至她引以为傲的母爱,在这一刻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03

李娜开始病急乱投医。她先是向自己最好的闺蜜倾诉,闺蜜听了,安慰道:“别急,小孩子嘛,都会有这么一段。你多陪陪他,多沟通沟通。”这种听起来很温暖,实则毫无用处的建议,让李娜更加焦躁。

她何尝没有多陪,何尝没有沟通?可小明根本不理她。

她又去咨询了几个有经验的家长。一位家长说:“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我们家孩子以前也这样,后来给他报了个减压营,玩了几天就好了。”另一位家长则说:“你得给他立规矩,不能让他为所欲为。

越是这样,越要强硬。”各种意见纷至沓来,却南辕北辙,让李娜更加迷茫。她不知道该听谁的,生怕自己一个不慎,反而害了孩子。

李娜还尝试了一些“偏方”。她听说有个大师能“开导心灵”,便偷偷带着小明去了一趟。大师神神叨 B 的说了一堆“印堂发黑”、“心魔缠身”的话,然后给她开了一堆符水和“开运”的物件,收了高昂的费用。

小明全程低着头,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回家后,小明的状况没有任何好转,反而对李娜更加抗拒了,觉得她不可理喻。李娜看着那些所谓的“法器”,心里只剩下悔恨和无尽的嘲讽。

她知道自己被骗了,但当时的她,真的走投无路,任何一丝希望都想抓住。

在绝望中,李娜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讲座直播。主讲人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她提到了一个词——“情绪黑洞”。

她说,当孩子陷入情绪黑洞时,他们会表现出对一切失去兴趣、回避社交、甚至身体不适等症状,而这些往往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她强调,家长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叛逆”或“懒惰”,更不能指责和批评,而是要学会观察、理解和寻求专业帮助。

李娜听着听着,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讲座里说的每一个症状,都像是在描述她的小明。她第一次意识到,小明的沉默、退缩、拒绝上学,可能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他不是在跟她作对,而是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为自己之前的指责、批评和不理解感到深深的内疚。

讲座结束后,李娜立刻在网上搜索那位咨询师的信息,发现她所在机构提供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李娜的心跳得飞快,她知道,这或许是唯一正确的方向了。但随即,另一个问题又浮现在她脑海:张雷会同意吗?

他一直认为看心理医生是“有病”的人才做的事,而且费用不菲。

04

李娜决定先不告诉张雷。她偷偷联系了那位心理咨询师的助理,预约了第一次面谈。她想先自己去了解情况,如果确定对小明有帮助,再想办法说服张雷。预约成功后,李娜感到一丝久违的希望,但也伴随着巨大的忐忑。

面谈那天,李娜独自前往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室布置得很温馨,让人感到放松。咨询师是一位温和的中年女性,声音轻柔而充满力量。

李娜向她倾诉了小明近几个月来的所有变化,从最初的沉默到后来的厌学,从张雷的不理解到自己的无助。说着说着,李娜的眼泪再次决堤。

咨询师耐心地听着,不时点头,偶尔递上纸巾。她没有评判,也没有指责。等李娜情绪稍稍平复后,咨询师才开口:“李女士,您做的很好。能主动寻求专业帮助,本身就是非常有勇气的表现。

从您的描述来看,小明目前的情况确实需要引起重视。这不仅仅是叛逆期,更可能是一些情绪或心理困扰的外在表现。”

咨询师解释说,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业、社交、自我认同等多重压力。如果这些压力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就可能导致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甚至出现躯体化症状,也就是身体不适。

她还强调,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您刚才提到,您和先生为此争吵,这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咨询师温和地指出。李娜感到脸颊发烫,她知道自己和张雷的争吵确实对小明造成了二次伤害。

咨询师详细询问了小明的成长经历、家庭氛围、学校情况,以及小明最近是否有受到什么打击或遭遇什么变故。李娜努力回忆,但小明的生活似乎一直很平静,除了学业压力,她想不出还有什么能让他变成这样。

“有时候,孩子的心事,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无法清楚表达。” 咨询师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信任,让他感到安全,愿意开口。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同时,也需要专业的引导。”

咨询师建议,首先要让小明来到这里。哪怕他不愿意说话,只是坐着,也是一个开始。

她还给李娜布置了一些“家庭作业”:回家后,先尝试改变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少问多听,少批评多鼓励,营造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从咨询室出来,李娜的心情复杂。她感到肩上的重担并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因为她现在知道,这是一场持久战。但同时,她也感到了一丝光明。至少,她找到了一个方向,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她知道,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让小明迈出这一步,以及,如何说服固执的张雷。

05

回家后,李娜看着紧闭的小明房门,深吸一口气。她想起咨询师的话,决定先从自己做起。她不再敲门催促小明吃饭,而是把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发一条信息给他:“小明,饭菜在桌上,饿了就出来吃。妈妈爱你。”

她也努力控制自己,不主动问小明学校的事,只是在他身边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

然而,小明的状态并没有好转。他依然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甚至连饭都很少出来吃,只是趁李娜不注意时,悄悄出来拿一些零食回房间。李娜的心再次沉入谷底。她知道,她一个人是无法撼动小明内心的那堵墙的。

终于,李娜决定向张雷摊牌。

那天晚上,等小明睡下后,李娜坐在沙发上,对张雷说:“小明的事,我不能再等了。我今天去看了心理咨询师。”

张雷正在看新闻,听到这话,猛地抬起头,眉头紧锁:“什么?看什么心理咨询师?你是不是疯了?小明好好的,你非要给他整出病来吗?”

“他不是好好的!你没看到他现在什么样吗?他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说话,不吃饭,不去上学!你觉得这是好好的吗?” 李娜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压抑了太久的委屈和焦虑在这一刻爆发出来。

“他就是矫情!现在孩子都这样,压力大一点就受不了了。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么多毛病?” 张雷的态度依然强硬,带着一种深深的不屑。

“这不是毛病,是病!是一种心理疾病!你以为他不想去上学吗?他可能根本就出不去那个门!” 李娜的声音带着哭腔,她试图让张雷理解小明内心的痛苦。

“胡说八道!心理疾病?你听谁说的?我看你才是病了,魔怔了!看心理医生,那不是精神病院才做的事吗?传出去我们家多丢人啊!” 张雷猛地站起来,在客厅里踱步,语气充满了愤怒和羞耻。

“丢人?孩子的命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李娜也站了起来,眼泪模糊了视线,“我告诉你,咨询师说了,如果再不干预,情况会越来越糟糕!他需要专业的帮助!”

“专业帮助?我看你就是被那些骗子洗脑了!什么心理咨询师,不就是骗钱的吗?我看你就是闲得慌,没事找事!” 张雷越说越激动,语气里充满了对心理学的不信任和鄙夷。

“你!你简直不可理喻!” 李娜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她看着眼前这个曾经亲密无间的丈夫,此刻却像一个陌生人,完全无法沟通。她感到自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独自面对着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就在这时,小明的房门突然开了。小明穿着睡衣,脸色苍白,站在门边,眼神空洞地看着他们。他显然是被两人的争吵声吵醒了。

“你们……你们别吵了……” 小明的声音带着颤抖,几乎听不见。

张雷看到小明,愣了一下,但随即又恢复了强硬:“小明,你听着,你妈就是没事找事!你没病!你就是不听话!”

小明的身体猛地一颤,他没有说话,只是用一种受伤而绝望的眼神看了李娜一眼,然后,他没有任何预兆地转身,冲向了玄关,拉开门,就往外跑。

“小明!” 李娜惊恐地大叫,顾不上和张雷争吵,拔腿就追了出去。张雷也呆住了,随即反应过来,跟着追了出去。

夜色深沉,小区里空无一人。李娜和张雷在后面拼命地喊着小明的名字,但小明却像一只受惊的小鹿,头也不回地向前跑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黑暗中。

李娜的心脏仿佛停止了跳动,一股冰冷的恐惧瞬间将她吞噬。她站在黑夜里,风吹过,带来彻骨的寒意。她的孩子,在如此绝望和痛苦之下,跑了出去。她该怎么办?

她的孩子,究竟要经历多少痛苦,才能让她和张雷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感到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孤独、无助、绝望。

06

李娜和张雷在小区里找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小明。他蜷缩在一棵大树下,身体瑟瑟发抖,脸上挂满了泪痕。当李娜抱住他的时候,他像一只受伤的小动物,紧紧地抓住李娜的衣服,嚎啕大哭起来。

那是李娜第一次听到小明哭得如此撕心裂肺,毫无保留。张雷站在旁边,脸色铁青,他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震惊、愧疚、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那一晚,李娜没有再和张雷争吵。她只是紧紧地抱着小明,直到他哭累了,睡着了。张雷则默默地坐在床边,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张雷主动对李娜说:“娜娜,我错了。

我不知道小明会这样……你约那个咨询师吧,我带小明去。”他的声音沙哑,带着从未有过的疲惫和一丝脆弱。

李娜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知道,这一刻来之不易。

第一次带着小明去心理咨询中心,小明表现出强烈的抗拒。他坐在咨询室的沙发上,身体僵硬,目光躲闪,一言不发。咨询师没有急着提问,只是温和地递给他一本画册,里面是一些可以涂色的曼陀罗图案。小明没有接。

咨询师又拿出一个沙盘,里面摆放着各种小模型,有动物、人物、植物、建筑。

“小明,你可以在这里面搭建一个属于你的世界。” 咨询师的声音很轻柔,带着一种让人放松的磁性。

小明依然没有动。李娜和张雷坐在旁边,看着小明紧绷的身体,心里都揪着。咨询师也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坐着,偶尔用目光和李娜、张雷交流,示意他们保持耐心。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小明的手指动了动。他慢慢地拿起一个小小的、弯着腰的人偶,把它放在沙盘的角落里。然后,他又拿起一个高大的围墙,把它围在了人偶的周围。

最后,他拿起一个黑色的、尖锐的石头,放在了围墙的外面。

咨询师观察着小明的动作,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她没有立刻解读,只是轻声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世界。你可以再多放一些你喜欢的东西进去。”

来源:川妈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