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表明,消失多年的清华才女武亦姝,证实了董卿当年说对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5 09:06 1

摘要:有人嘲讽:“才女就考这点分? 怕是炒作吧! ”结果真相打脸:上海高考满分才660,她这分数能排全市前80。北大早早抛来保送名额,她扭头选了清华,理由简单直接:“我不想只学文学,想试试文理交叉的路”。

你们还记得那个16岁就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横扫百人团、用“七月在野,八月在宇”惊艳全场的武亦姝吗?

有人嘲讽:“才女就考这点分? 怕是炒作吧! ”结果真相打脸:上海高考满分才660,她这分数能排全市前80。北大早早抛来保送名额,她扭头选了清华,理由简单直接:“我不想只学文学,想试试文理交叉的路”。

如今快十年过去,当别的童星忙着直播带货,她却悄悄去了牛津读博,研究方向是冷门的儿童文学。 有人说她傻,放着一夜成名的流量不要;可董卿早就评价她:“这姑娘的沉稳,远超过年龄”。 到底啥样的家庭能养出这种孩子? 她爸的“铁规矩”曝光后,好多家长坐不住了……

武亦姝小时候其实是个调皮鬼,坐不住板凳,更爱看动画片。 她爸妈没打没骂,倒是把家里电视遥控器换成了《唐诗三百首》。 每天放学回家,别家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他们家却玩起“诗词接龙”,谁输了谁洗碗。 她爸武雷是个律师,下午4点半后雷打不动关手机,陪女儿啃古诗;妈妈是美术老师,把李白杜甫的生平画成连环画,让诗词活起来。 武亦姝后来笑说:“背诗像闯关,爸妈是我的队友。 ”

2017年诗词大会那一战,谁都没想到这个高一女生能掀翻北大硕士彭敏。 飞花令环节,对手抛出“月”字,她愣是接出《诗经》里的冷门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夺冠后,模特公司抢着签约,媒体挤破头采访,她全家却直接“消失”。 同学说,武亦姝回校后照常刷题、打篮球,手机里连社交软件都没装。

高考前,北大文学院给她抛来特招橄榄枝,她纠结了好久。 最终选清华新雅书院,是因为招生简章里那句“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她妈透露:“这孩子化学比语文还强,舍不得放弃理科。 ”高考那613分,在上海算顶尖梯队,可网友只盯着数字喷。 清华军训时,她写的700字随笔被《中国国防报》刊登,其中一句:“在北京打开的,是很广阔的未来”,又让不少人红了眼眶。

同学偶遇她在图书馆啃《浮生六记》,在辩论赛上逻辑碾压对手,还组汉服社教留学生写毛笔字。 毕业时,海外名校offer堆成堆,她偏选儿童文学这个冷门方向。 记者追问原因,她引用陆游的诗打岔:“我与狸奴不出门,风雨天,不如在家读书摸猫”。 她爸有句话被扒出来:“教育不是浇灌一棵树,是点燃一团火。 ”

如今在牛津,她研究的是怎么把《唐诗三百首》编成孩子爱看的绘本。 有留学生拍到她素颜挤地铁,怀里揣着苏轼诗集。 当年质疑她的人终于明白:这姑娘的“消失”,是把喧闹世界关在门外,专心走自己的独木桥。 一位清华教授吐槽:“现在总喊快乐教育,可武亦姝父母证明,真正的自由,是从自律里长出来的”。

来源:大眼聊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