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突然下令,要求全美上千名将军和海军上将赶去弗吉尼亚州的匡蒂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开会。命令来得太急,很多人从海外基地直接打包行李飞回来。会议定在9月30日,但议程保密到家,连参会的高级军官都不知道要谈什么。
匡蒂科基地那场会,注定会被写进历史。
9月25日,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突然下令,要求全美上千名将军和海军上将赶去弗吉尼亚州的匡蒂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开会。命令来得太急,很多人从海外基地直接打包行李飞回来。会议定在9月30日,但议程保密到家,连参会的高级军官都不知道要谈什么。
这可不是普通的工作会议。美国军队这套体系一向稳如磐石,职业化到骨子里,不轻易受政治风向左右。可特朗普二进宫后,带着这位前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出身的国防部长,直奔五角大楼搅局。
开会就是为了点将。
9月30日那天,800多名军官齐聚一堂。特朗普先发言,谈把城市当成部队训练场地的想法。接着赫格塞思接棒,火力全开。
他抨击军方多年积累的"腐朽",特别点名批评一些将军和海军上将体型超标。CBS新闻报道,这演讲听起来像在点兵点将,赫格塞思用词犀利,直言如果谁不支持这些新政,就该卷铺盖走人。"如果今天说的话让你心里不舒服,那就该做点体面的事——辞职。"
这话说得够直白。
有军官私下嘀咕,这内容发个邮件就行,何必大动干戈飞这么多人过来?飞一趟可都是纳税人的钱。但会议的真正目的,恐怕就是要当面立威,让这些掌握实权的高级军官们清楚:新时代的规矩变了。
果然,会后戏码接踵而来。
先是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托马斯·布西耶中将,9月30日当天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宣布因个人和家庭原因申请退休,10月1日正式生效。这位老将本来被特朗普提名为空军副参谋长,但提名突然被撤回。
时间点卡得太巧了。就在赫格塞思那句"不同意就滚蛋"的演讲后几个小时,布西耶就宣布退休。他管着核力量和远程打击部队,这一走,等于空军指挥链上挖了个大洞。
另一边,空军参谋长戴维·奥尔文将军的退休计划更早,但时间点也卡得死。8月18日,他就公开说要提前退役,四年任期才过一半,计划11月1日走人。这步棋来得突然,空军部长9月22日确认,奥尔文会留到继任者上位。
两位上将一前一后退场,外界看热闹不嫌事大,军内却得赶紧填坑。
但这才哪到哪?真正的大招还在后面。
10月1日,华盛顿邮报独家披露,五角大楼计划覆盖超过5000名军人和文职人员,从四星上将到基层职员,全得签保密协议,还得随机上测谎仪。
这套组合拳够狠。预审批、保密协议加测谎,记者头疼,公众更摸不着头脑。协议签了不准私下接触媒体,测谎针对关键岗位,失败就卷铺盖。
说白了,赫格塞思这是铁了心要清异己。有律师直言,这更像是在确保对国防部和特朗普政府的忠诚,而不是为了反间谍。"为什么以前不需要测谎?为什么现在突然要签这么宽泛的保密协议?除了恐吓员工、加强控制,还能有什么别的原因?"
讽刺的是,就在两个月前,白宫还叫停过类似的测谎计划。当时赫格塞思的一位高级顾问抱怨说,担心自己和团队成员可能很快就会被要求接受测谎测试。结果现在翻脸比翻书还快,全面推行。
媒体更是首当其冲。
早在5月,赫格塞思就改了五角大楼的记者准入规则。纽约时报报道,禁止记者采访任何未经授权的信息,违规就吊销证件。9月19日又加码,媒体得签"承诺书",承诺不报道任何未经批准的信息——哪怕是非机密信息。
这等于什么?等于记者只能当传声筒,五角大楼说什么就报什么。
更早之前,1月就赶走了纽约时报和NPR的办公位,5月禁止面对面采访,新规要求全程护送,不准自由走动。记者想去国防部长办公室的走廊?对不起,得有官方批准和护送。
BBC报道说,赫格塞思警告,不守规矩就滚回家。国家新闻俱乐部主席直呼,这是对独立新闻的公然攻击。"如果军事新闻必须先得到政府批准,那公众得到的就不是独立报道,而只是官员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这应该让每个美国人感到警惕。"
有意思的是,赫格塞思自己刚因为内部泄密挨过怼。他在Signal群组里误把《大西洋月刊》主编拉进来,泄露了也门空袭计划。还有一次,马斯克要听中国战争简报的消息被纽约时报捅出来,搞得特朗普直接取消了会议。
现在正好借机下狠手。
这套玩法的逻辑很清晰。
先开会立威,让高级军官们知道谁说了算。不服气的,要么主动走人,要么被架空。然后用保密协议和测谎仪把内部封死,谁敢乱说话就让谁吃不了兜着走。最后把媒体卡脖子,让外界只能听到官方想说的话。
五角大楼从信息枢纽变成封闭堡垒,外面想知道点军情,只能靠二手货。
这让人想起一个老问题:军队究竟听谁的?
美国的军事传统,讲究的是军队效忠宪法,而不是某个人。职业军官的誓言里,没有效忠总统这一条。但现在这一套下来,感觉风向在变。不是说要改誓词,但氛围明显在逼人站队。
国防部本该是国防部,现在连名字都改了,叫"战争部"。赫格塞思说,"国防部的时代结束了"。这话听着够劲爆,但细想却让人不安。
更让人担心的是透明度的丧失。
民主社会的军队,应该接受公众监督。记者不是敌人,是纳税人派来盯着军费怎么花、战争怎么打、决策怎么做的。现在把记者当间谍防,把监督当麻烦治,这账怎么算?
有前军官说,这些措施就是恐吓战术,目的是让潜在的举报人或与媒体接触的人闭嘴。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高层议员也发声,称这是企图掩盖错误、扼杀独立新闻、遮蔽真相。
匡蒂科会议上的沉默,或许已经说明了一切。报道说,那些将军和上将们表情木然,没有给特朗普习惯的那种热烈掌声。他们在想什么?是真心拥护,还是敢怒不敢言?
两位上将的离去,不会是最后一次人事震荡。保密协议和测谎仪,也不会是管控的终点。当权力不再受到有效制约,当信息被牢牢控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场五角大楼的终极对决,看似是人事调整和制度改革,实则是一场关于军队本质、新闻自由和民主监督的深层博弈。
结局如何,拭目以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风暴,远未结束。
参考资料:
华盛顿邮报 2025年9月25日 "Hegseth orders rare, urgent meeting of hundreds of generals, admirals"ABC新闻 2025年9月30日 "Hegseth rails against 'woke,' lays out standards in speech to top generals, admirals"NOTUS 2025年10月2日 "Another Top Air Force General Calls It Quits"华盛顿邮报 2025年10月1日 "Pentagon plans widespread random polygraphs, NDAs to stanch leaks" NPR 2025年9月20日 "Defense Secretary Hegseth requires new 'pledge' for reporters at the Pentagon"来源:南溪九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