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以月为师,把思念折成桂影,把团圆写进清辉;今人举头,望见的仍是同一枚圆盘,却照见不同的心事。这个承载着"团圆""丰收"双重意蕴的古老节日,自唐宋以降便以"祭月""拜月""玩月"等雅事浸润华夏文明。
中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八月节”,取三秋之半,恰是月色最盛、山河最澄明的一夜。
古人以月为师,把思念折成桂影,把团圆写进清辉;今人举头,望见的仍是同一枚圆盘,却照见不同的心事。这个承载着"团圆""丰收"双重意蕴的古老节日,自唐宋以降便以"祭月""拜月""玩月"等雅事浸润华夏文明。
当银蟾跃上东山,清辉遍洒人间,古人或设瓜果于庭前,或泛轻舟于湖上,将万千情思托付给这轮亘古明月。那些穿越时空的月光诗篇,总在提醒我们:生命中的圆满时刻,恰似这盈亏交替的玉轮,既需以诗心珍藏,更当以慧眼观照。
今夜,我们备好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好书,邀您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邀约。愿这些浸润着桂花香气的文字,能化作您案头的一盏清茶,在月华流转间,品出醇厚滋味。
活动赠书
中秋佳节,南大社携好书馈赠读者,文末留言说说你的中秋心愿与祝福,10月20日根据留言的质量和热度,我们将选出2位各送出南大社精品图书1本,祝大家节日愉快,心想事成。
《清词批评与经典建构》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学经典化的视角,探讨清词的时代特质与创新特色,从而更好地阐释清词“中兴”的实质与内涵;探讨清人对清词经典化的意识、清词批评与清词经典化的关系、清词创作中所体现的经典化思路等,进而研究清代词坛对当代经典的建树与确认机制;探讨民国以后词学批评对清词经典的确认与修正,以及五四以来新文学观念对清词经典化的影响与阻滞,进而反思造成清词经典化不够充分的原因。
全书以清代词史为中心和主线,以千年词史为视野,将清词的经典化置于中国古代文化格局、清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等三个向度的整体历史语境中加以观照和理解,从而深化清词的研究,为当代的词学研究提供一个富有新意的学术借鉴。
《典范与路径:
南宋雅词的清代接受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南宋雅词在清代的经典化研究”成果。本书从词籍整理、词学批评、创作实践三个层面,着重探讨了清代词学演进历程中与南宋雅词密切相关的七个专题,包括“朱彝尊与《词综》:发南宋雅词之幽光”“‘家白石而户玉田’:康熙年间姜张典范意义的确立”“张炎词集重刊与雍乾词坛新貌”“冯金伯与《煕朝咏物雅词》”“南宋雅词与常州词派的理论建构——以张惠言、周济为中心”“南宋雅词与陈廷焯词学思想的演进”和“柳周姜吴:清末民初的典范选择与创作风尚”。
这些专题讨论,不仅兼顾了理论建构与创作实践,还关注了以往研究中较少涉及的南宋雅词与常州词派的关系,揭示了新、旧词学典范和词学路径的更替,拓展了清词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经典传承与体式流变:
清词和清代词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词研究新境域丛书》中的一种,是清词研究专家张宏生教授十年来学术成果的一次重要总结,从流派传承、经典接受、谱调与批评、世变与词心、体式与格调等多角度切入,将文献整理与理论阐发相结合,对清词和清代词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本书的不少内容都与《全清词》的编纂密切相关,张宏生教授在编纂过程中,不断受到激发,自然而然产生的。不仅对清词研究中的一些以往不被重视的领域加以关注,更对已有领域赋予了新的思考,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新问题。本书的出版对于探索清词研究空间、拓宽清词研究境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继承与革新:
早期〈申报〉所载旧体诗词研究》
内容简介
《申报》是近代上海,也是近代中国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旧体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样式,有着灿烂的历史。它几乎是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悠远的发展史而并行前进的。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学样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体诗词,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显示着由古典走向现代的过渡特性。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报刊的出现,使得旧体诗词的传播媒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诗词作者构成、作家创作动机、诗词创作方式等各个方面。
本书试图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从传播活动与旧体诗词、大众传媒的出现与旧体诗词的刊印、早期《申报》诗词作者研究、早期《申报》所刊载旧体诗词题材研究、早期《申报》所刊旧体诗词之诗学与词学五个方面探讨新的社会时期,旧体诗词如何借助报刊这一新的媒介,逐渐进行自身的变革,考察其发展变化态势,从而思考传统文学样式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历史变迁,并如何继承与革新。
《亦园词选》
[清]侯文灿 编
曹明升 点校
内容简介
《亦园词选》八卷,以调编次,但并不区分小令、中调、长调,而是按照词调字数多少来排列次序:从卷一至卷七,始于《十六字令》,终于《莺啼序》,卷八则是各家集句词汇选。全书共选词人二百八十家,词调三百五十三个,词作九百二十余首。所选词人,除范汭、王彦泓、沈宜修等少数晚明词人外,其余皆为清初词人。从地域来看,梁溪、云间、阳羡、毘陵、柳洲、西泠、嘉兴等环太湖区域词人占多数,直隶、安徽、福建、山西、河南以及江苏扬州、如皋等地也有词人入选。此次整理,以康熙二十八年所刻八卷本《亦园词选》为底本。
《梁溪词选》
[清]侯晰 编
曹明升 点校
内容简介
《梁溪词选》为清代无锡当地的地域性词选,共收二十五家梁溪词人的专集,多则一人数十阕,少则一人十余阕,保存文献之功不在《亦园词选》之下,并可与之成为互补。其编纂体例以词人为中心,选词风格兼容并收,所选作品则是妍思与雄唱兼存,婉约与豪放并见,并非一味鼓吹绮靡香艳之风。此外,侯晰对自度曲也持开放态度,书中收有顾贞观、钱肃润、杜诏、顾贞立诸人所作《踏莎美人》《泸江月》《松风梦》等自度曲作品。此次整理,以康熙间醉书关刻二十一卷本为底本。
《清代词籍与词学探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有关清代词籍与词学研究的专著。上编为清代词籍文献专论,对清代相关词籍(词选、词别集、词话、词目录等)进行专门探讨,对清代重要词籍、重要词人的价值、地位、影响等做出深入研究。下编为清前中期珍稀词籍考论,以叙录体形式,对此前甚少为人关注的八十余部词籍作出详细考订、论述,对其作者生平作出精详钩陈,对其词学价值与影响等作出判断和说明。
本书作者一直专注于词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进而探求词坛风云际会中的细节,观照词坛的整体风貌。在书中,作者不仅对八十余种此前少为人知的词籍进行了详备考订,也在丰富的文献基础上对清代以来的词学进程做出了重新审视,由此尝试在文献学与文艺学研究中寻求平衡,也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多可能。
《明末清初西泠词人群体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还原明末清初西泠词人群体的词学活动盛貌,从空间动态视角将其置于西泠、环太湖、扬州、京师等空间范围内,考察这一词人群体的成员构成、形成原因、词学创作、词学理论、词学批评、词选编纂等情况,从时间动态视角考察这一词人群体对前代词学的继承与发展、与同时其他词学流派或群体之间的词学互动、对清中后期乃至近现代词学发展与转型的影响等问题,从而厘清这一群体在中国词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传统内外》
内容简介
本书多侧面、多角度地考察了清代闺秀诗词作家的创作。回顾中国文学传统,女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似乎被排除在传统之外,尽管在中国的文献记载中,一直可以见到妇女作者的身影,但直至现代,对其人数及创作规模始有较清晰的认识。
据《历代妇女著作考》记载,自汉代至近代,中国妇女的著作共4000馀种。尤其是在清代,有记录的撰有著作的妇女作家达3600馀人。这个数量,足以让我们对清代女性的文学创作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前代相比,清代闺秀诗词作家的创作境界更加开阔,于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所反应,从而以千汇万状的姿态,丰富了清代文学史,也丰富了整部中国文学史。本书即从清代女性诗人的创作本身,重新审视女性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传统,不仅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这一特定的群体的了解,同时也能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某些面向提供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对于文学传统乃至社会、文化传统中内与外的性别规定,也会有新的理解。
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