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蝴蝶兰[ Phalaenopsis amabilis (L. )Blume ]又名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常绿草本植物,其花形奇特,如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色彩丰富艳丽,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兰花皇后”。近年来又新选育推出复色、大舌、带香味等品种,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美
揭秘!如何在日光温室里完美防治蝴蝶兰病虫害
杨常锋等
蝴蝶兰[ Phalaenopsis amabilis (L. )Blume ]又名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常绿草本植物,其花形奇特,如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色彩丰富艳丽,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兰花皇后”。近年来又新选育推出复色、大舌、带香味等品种,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美好生活,2023 年我国蝴蝶兰总产量达 1.6 亿株,已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和年宵花的主要盆栽品种之一。蝴蝶兰栽培也成为很多地方农民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有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普遍以化学防治为主,成本高、易发生药害。日照市春风园艺场(以下统称园艺场)自 2007年开始从事蝴蝶兰栽培管理,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园艺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日光温室蝴蝶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不仅减少农药使用量和频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所产蝴蝶兰品质上乘,产品供不应求。
1 园艺防治
1.1 引进栽培抗病虫品种
在引进种苗时,要选择脱毒、无菌、抗病品种,一旦组培苗带菌,后期很难根治,死亡率也高。在栽培过程中发现,有些品种特别是黄花系列的品种很容易发生黑头病(也称枯萎病, Fusariumspp. ),如甜格格;有的品种很容易发生软腐病( Erwinia chrysanthemi ),如小性感;有的品种很容易分泌蜜露,产生煤烟病( Cladospo-rium herbarum ),如大辣椒。
1.2 创建适宜生长环境
1.2.1 安装内循环风机。在 450 m 2 日光温室内交错安装 4 台 180 W 出风量为 3 300 m 3 /h 内循环轴流风机,使日光温室内空气充分流动,棚内温度均匀一致。同时,可快速蒸发叶片、花朵上的水分,防止滋生病菌。
1.2.2 安装无动力风机。在 450 m 2 日光温室后顶部均匀安装 6 台内径 50 cm 的无动力风机,主要用于早春、晚秋及冬季温室降温和内外空气交换。
1.2.3 安装风机水帘降温和地源空调加(降)温系统。风机水帘主要用于夏季降温,地源空调主要用于冬季加温,全部采取自动化控制,为蝴蝶兰生长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同时,可组合用于蝴蝶兰降温催花,确保按时供应市场。
1.2.4 安装电动外遮阳系统。6-9 月使用 75%遮阳网,10 月-翌年 5 月使用 50%遮阳网,遮阳网离棚膜 20cm 以上,比紧贴棚膜的遮阳网能降低棚内温度 2 ℃左右,且省工省力。
1.3 使用有机肥增强抵抗力
在蝴蝶兰营养生产阶段,结合浇水施肥,每月施用1 次 800~1 000 倍海藻有机肥,不仅能促进蝴蝶兰健康生长,还能均衡调节植物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刺激植物体内防御酶系统活性,以增强抗逆性。
1.4 保持温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及时清扫棚内外杂草杂物,水帘外侧安装防虫防尘网,棚内地面不能有积水,防止滋生病虫害。
1.5 保持叶片干燥
勿在阴雨天浇水、喷药,日常浇水、喷药时叶片不能留有过夜水。同时,温室内空气湿度要保持在 50%~80%,过干或过湿均不利于蝴蝶兰生长,日光温室夜间空气湿度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极利于病菌传播,要通过内循环、减少地面洒水等措施降低空气湿度。
1.6 保持适当植株间距
蝴蝶兰品种不同植株大小不同,以叶搭叶为限,保持适当间距,摆放过密不利于蝴蝶兰生长,且不利于病虫害防治。
2 物理防治
2.1 悬挂捕虫板
每 5 m 2 左右悬挂 1 块捕虫板,蓝、黄色交叉悬挂,黄色捕虫板主要黏着蚊蝇、飞虱等,蓝色捕虫板主要黏着蓟马等趋蓝性害虫,同时,可根据捕虫板黏着害虫类别、数量等判断棚内虫害发生程度,适时开展化学防治。捕虫板悬挂高度在蝴蝶兰生长点上方 20 cm 左右。
2.2 人工捕捉
在蛞蝓、蜗牛为害初期或数量较少时,可在傍晚或凌晨进行人工捕捉。在介壳虫发病初期或量很少时,可刷除。如大棚周围有鼠害,要及早防治,可安装捕鼠板、老鼠夹等。
2.3 清除病株
坚持每日巡园,及时清除感病严重的植株并带出棚外,防止病菌传播;对感病较轻的叶片,可用锋利剪刀从发病部位往正常部位 3 cm 左右处剪掉,剪口用75%酒精或 50%多菌灵悬浮剂杀菌消毒。清(剪)除时,手不能触碰到病害部位,病株(病叶)立即放入密闭垃圾袋并及时带出温室集中销毁,对接触病株的手、剪刀等工具,及时用 75%酒精进行杀菌消毒。
3 化学防治
3.1 苗前空棚熏蒸
移苗前 5 d,将大棚全部密闭,并将花托、日常工具一并放在棚里,450 m 2 棚用 15%腐霉·百菌清烟剂250g、15%异丙威烟剂 300 g 或 5%“五星虎”杀虫烟剂250 g 分 4~5 个点点燃熏蒸,24 h 后开窗透气。
3.2 出瓶上盆病虫害防治
组培苗出瓶后,用纯净水将苗子冲洗干净,防止因培养基招来虫子啃食植株。然后,将苗子摊铺在铺有纱网的苗床上,用 6%精甲·咯·嘧菌悬浮剂 2 000 倍液+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将苗子喷淋1 遍,进行 1 次全面杀菌。
3.3 定期监测和及时防治
坚持每日巡园,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一般 2 种以上不同杀菌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时间间隔按农药作用时效或每隔 7~10 d 用药 1 次,连喷2~3 次。
3.4 病害防治
炎热夏季发病较多,冬季发病较少。在高温季节应加强巡园,发现病害及时防治。
3.4.1 软腐病( Erwinia chrysanthemi )。①为害条件及症状: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本菌周生鞭毛,能在水中迅速游动,经伤口或气孔侵入植物组织,在高温、多湿尤其是有水膜存在的条件下最有利于病害发生。在温室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季为害严重,可以感染蝴蝶兰叶片、花梗或花瓣。叶片受侵染后首先出现水渍状斑,呈半透明状,温、湿度适宜时迅速扩展,整片叶可在2~3 d 内腐烂,心叶或叶基部遭受侵染后,可以导致整株在几天内死亡,腐烂部位有恶臭气味。②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及时用 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 1 000 倍液、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 600 倍液交替使用。
3.4.2 疫病。为害蝴蝶兰的疫病菌有 2 种,分别是Phytophthora parasitica 和 P. palmivora 。①为害条件及症状:该病为真菌性病害,在湿热、通风不良环境条件下易发生,初感染时,患部出现水渍状斑点,而后病斑迅速扩大,患病花器褪色凋谢,幼嫩芽体呈现暗绿色或淡褐色,老熟叶片与假茎组织呈暗褐色或黑褐色。感染疫病的部位虽然腐败,但组织仍十分坚硬,不会水解溃烂。而刚出瓶小苗感病时,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且扩展迅速,感病植株可在 3~5 d 内死亡,死亡病株呈淡褐色,并不软化水解,这是与软腐病的重要区别特征之一。②防治措施:疫病一旦发生,具有毁灭性,特别是刚出瓶幼苗,应以预防为主。每年喷施预防疫病的药剂2~3 次,可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687.5g/L 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600 倍液交替使用。
3.4.3 白绢病(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①为害条件及症状:该病为真菌性病害,高温多湿季节常发生,在日照地区每年 7、8 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夜温降至 20 ℃以下时该病就很少发生。该病为害蝴蝶兰幼苗至成株茎基部及根部,发病后患病部常覆盖白色绢状菌丝,其上着生褐色菌核,根茎周围可见白色菌丝束缠绕,出现水渍状坏斑,随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淡褐色到褐色坏疽,致使植株黄化萎凋,叶片干枯卷曲死亡,可以感染蝴蝶兰根、茎基部和叶片,造成根茎腐烂或叶片软腐。②防治措施:发病初期要及时用药,可用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240 g/L 噻呋酰胺悬浮剂 1 000倍液交替浇灌,杀灭病菌。
3.4.4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ig )。①为害条件及症状:该病为真菌性病害,初期叶片会产生褐色凹陷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内经常可见黑褐色的同心轮纹,上面着生黑色小点,或自叶尖或叶缘向下或往内干枯,干枯组织上着生黑色小点。遇高湿环境时,病斑处产生许多黑色颗粒体,由此溢出的粉红色黏状物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为本病害的主要传染源。②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可用 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400g/L 氟硅唑乳油 7 500 倍液交替使用。
3.4.5 褐斑病( Pseudomonas cattleyae )。①为害条件及症状:该病为细菌性病害,其生存条件和软腐病相似,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染病症状主要有水渍状病斑和坏疽斑 2 种。受感染叶片首先出现淡褐色水浸状斑点,如果环境条件适宜,随后快速扩大,成为褐、暗褐或黑色的不规则凹陷坏疽斑,周围具有明显黄晕,病斑可以相互融合,成为大斑块,患病叶片最后黄化干枯,病情如扩展到蝴蝶兰生长点,可导致植株死亡。②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可用 4%春雷·中生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46%可杀得叁千水分散粒剂 1 500 倍液交替使用。
3.4.6 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①为害条件及症状:该病为真菌性病害,多发生于低温多湿季节,在通风不良及夜间易结露的环境中最易发生,此时恰逢蝴蝶兰开花期,花器受害部位初期会产生数个针点大小水渍状病斑,随后稍扩大,变成褐色或暗褐色圆形病斑,同一朵花可同时产生数十个病斑。在高湿环境下,病斑上会滋生一层灰褐色粉末状物,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可随风四处飞散传播,为该病害的重要传染源。为害严重时,花苞不能开放并提前脱落,或造成花朵提前凋谢。②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 5 000 倍液交替使用。
3.5 虫害防治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受气候、环境影响,有些虫害会季节性、阶段性暴发。
3.5.1 蓟马。①为害特点:为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害虫,种类很多,为害蝴蝶兰的目前主要有花蓟马、兰花蓟马、小黄蓟马等。植株嫩叶、花均可受害,蓟马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其虫体微小,怕强光,多在背光场所集中为害,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初期不易被察觉。为害叶片时锉吸叶汁,导致叶片表面出现很多小白点或灰白色长形失绿点,叶边卷曲,叶脉浅黄绿色,为害严重时叶片干枯;为害花苞时柱头变黑,花苞萎缩、黄化、脱落,开花花瓣受害后出现白色斑点或条纹,最后造成花朵扭曲变形、萎蔫脱落。②防治措施:在日光温室内,蓟马可周年发生,应以预防为主,在抓好日常防治的同时,蝴蝶兰抽梗前是防止蓟马花期为害的关键时期,每隔 7~8 d,连续 2~3 次对全棚进行彻底喷药防治,可用 60 g/L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1 500 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1 000 倍液交替使用。
3.5.2 红蜘蛛( Tetranychidae )。①为害特点:体形小,红褐色或橘黄色,常聚集在叶背面进行为害,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被害叶片出现密集的银白色小斑点,随后渐变暗褐色斑块,最终枯黄脱落。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红蜘蛛繁殖迅速,并在短时间内大量为害,此时用手触摸叶背面,会发现手上有红色血丝。本地温室每年的 4-6 月和 10-12 月是虫害高发期。②防治措施:在发生初期,可用 25%阿维·乙螨唑悬浮剂 3 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 2 500 倍液交替使用,整个植株的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
3.5.3 蚜虫。①为害特点:为半翅目(Homoptera)蚜虫总科(Aphidoidea)害虫,种类很多,蚜虫喜干燥温暖气候,在日照初春、秋季易发,其幼虫和成虫在蝴蝶兰各栽培期均可发生,聚集以刺吸式口器为害植株,主要为害蝴蝶兰嫩叶、嫩芽,被害部位会枯黄、卷缩,严重时会凋萎。当虫体密度高时,因蚜虫体末端具蜜管,分泌蜜露可诱发烟煤病。②防治措施:在初春和秋季可各喷施 1次 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 1 500 倍液预防,在虫害发生初期进行防治,可用 20%吡虫啉可溶液剂 3 000 倍液和 480 g/L 毒死蜱乳油 1 000 倍液交替使用。
3.6 注意事项
3.6.1 喷药管理要科学。为防止药害发生,当温室内温度超过 35 ℃时尽量不要喷施农药,激素类、严重抑制生长的三唑类杀菌剂和嘧菌酯不能添加有机硅等展着剂。如果早上喷药,当天要早拉遮阳网,避免棚内光照过强、温度过高而产生药害;如果是下午喷施农药,则第二天要早拉遮阳网。
3.6.2 选择用药要科学。有些农药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如:戊唑醇,在蝴蝶兰幼苗期不能使用。蝴蝶兰抽梗后尽量不再施用农药,确需施用的应避免喷到花苞上,以免花梗或花苞产生畸形,如:代森锰锌易造成花梗畸形,毒死蜱易产生泡米花状畸形花苞。有些农药还会对赤霉素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催花、抽梗及花芽分化产生抑制作用,这期间也不能使用,如:咪鲜胺锰盐。
3.6.3 复配、连续用药要科学。大部分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有些农药为纯生物源药剂,不能和其他杀菌剂一起使用,如:中生菌素不能和百菌清、家栋、亚胺磷等农药混用。有些农药不杀卵,如:阿维菌素应与具有杀卵作用的药剂复配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单一长期使用一种药剂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农药搭配使用。同类型的农药也不能连续使用,如: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都属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会产生交互抗性。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