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一句“原产地规则要收紧”,墨西哥三天内就批了半导体审查新规,10月2日汽车协会直接喊疼:成本抬15%,三家中国新能源厂当场摁下暂停键。
“墨西哥刚对中国车加税,自家工厂先慌了。
”
9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一句“原产地规则要收紧”,墨西哥三天内就批了半导体审查新规,10月2日汽车协会直接喊疼:成本抬15%,三家中国新能源厂当场摁下暂停键。
我盯着这条新闻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墨西哥这是拿钝刀砍自己动脉,还嫌血流得不够快。
680亿美元的中墨盘子,说大不大,说小也养活了墨西哥60%的汽车电控单元、45%的铝合金轮毂。
现在关税一上,中国出口增速从年初18%掉到7月9%,数字看着温柔,落到工厂里就是夜班直接取消。
更惨的是碧根果农,中国反手一个反倾销调查,出口订单瞬间掉四成,新季果子还在树上,买家已经跑了一半。
农业委员会的人私下吐槽:政府想讨好美国,结果第一波砸的是自家农民的饭碗。
汽车协会发声明那天,我正好在克雷塔罗一家中企配套厂蹭咖啡。
车间主管指着空掉的货架苦笑:原本每周三集装箱的轮毂,现在改两周一次,仓库空得能踢足球。
他说得直白:墨西哥产线离了中国轮毂,就像做玉米饼没玉米粉,硬撑只能烤出碎片。
旁边质检小妹补刀:越南货倒是来了,可18%的投诉率,客户天天在群里发飙,照片里划痕比指纹都多。
更魔幻的是新能源赛道。
四家中国动力电池超级工厂刚把地基打牢,原材料进口限制文件就送到桌上。
特斯拉的墨西哥超级工厂计划直接躺枪,内部邮件流出来一句:如果电池本地化跟不上,整车节点全部后移。
工人群里瞬间炸锅,刚招的3000名操作工被HR叫去谈话,合同改成“视项目进度再通知”。
一句话,美国想堵中国,先把墨西哥就业池子给抽干了。
墨西哥外长巴尔塞纳嘴上喊着“平衡”,身体很诚实:美国让审半导体,他三天就签字。
可签字完又偷偷给北京递话,10月下旬提前开经贸混委会,想建“摩擦预警机制”。
这操作像同时谈两个对象,还指望两边都送彩礼。
中国商务部没啰嗦,直接拉20家企业组维权联盟,律师团机票订在混委会前一天,摆明车马:要打官司我陪你,要谈门槛也在这儿。
企业层面更现实。
海尔把洗衣机产线挪了一成去哥伦比亚,内部代号“墨西哥+1”,备份基地环评已经通过。
奇瑞宣布本地采购率拉到50%,其实就是把中国零件贴上墨西哥标签,关税游戏继续玩。
工人不懂这些名词,只看见食堂菜单从每天牛肉变周三才有鸡腿,就知道日子紧了。
短期看,墨西哥大概率搞差别化关税:衣服鞋帽不动,汽车配件狠砍。
中期中国资本换马甲,技术合作+本地组装,把“Made in China”拆成“Made in Mexico with Chinese heart”。
长期最尴尬:USMCA2026年再谈一次,美国大选周期一搅,墨西哥又得选边站。
选美国,农民和工人一起上街;选中国,华盛顿随便一句“原产地”就能让你出口车进不了美加。
两头不是人,就是地缘夹缝里的日常。
WTO11月要开非正式调解,总干事喊“克制”,可谁真愿意退一步?
订单、岗位、选票,每一块板子都连着血肉。
我在朋友圈刷到墨西哥果农直播砍树,弹幕里有人刷“政治正确能当饭吃吗”,瞬间被赞到置顶。
一句话,关税刀口看似对外,其实先砍自己人。
墨西哥想玩平衡,结果把单杠走成钢丝,下边没网。
中国会不会疼?
当然疼,但口袋深、市场大,转个身还能去哥伦比亚、去印尼。
墨西哥要是摔了,美国可不会递创可贴,只会在旁边喊:下次记得砍得更准。
贸易不是过家家,站错队,果子烂在树上,车子停在仓库,工人蹲在厂门口,这就是代价。
来源:远见卓识海风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