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性?奴性在当下教师群体的身上,越来越顽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5 16:40 1

摘要:湖南一位初三班主任,因为教案里写了“认知差异”四个字,被家长截图发抖音,配文“老师歧视我家孩子智商”,三天后学校顶不住压力,让他停课写检查。

“你骂老师一句,平台给你十万播放;老师回你一句,饭碗可能没了。

”——这不是段子,是我上周在教师维权群里看到的真事。

湖南一位初三班主任,因为教案里写了“认知差异”四个字,被家长截图发抖音,配文“老师歧视我家孩子智商”,三天后学校顶不住压力,让他停课写检查。

最后专家组认定教案没问题,可视频已经跑了800万播放,评论区全是“现在的老师真坏”。

教育部9月新出的惩戒规则,把惩戒分成了“一般”“较重”“严重”三档,听着像游戏等级,其实是给老师们画红线:你敢用哪一招,家长就能用哪一招告你。

北京上海试点“教师维权援助中心”,去年处理了127起恶意投诉,89起纯属瞎闹,可恢复名誉的老师们还是偷偷在群里问:“明年评职称会不会被翻旧账?

更魔幻的是,现在举报老师成了流量密码。

某音上搜“举报老师”,1.2万条视频被下架前,最高的一条点赞38万,内容是家长直播孩子课堂实况,指着老师说“她刚才瞪我闺女”。

评论区一水儿的“支持家长维权”,没人关心老师为什么瞪——可能是孩子拿剪刀戳同桌。

数据更扎心。

中国教科院去年调研了3万多名老师,76.8%被家长不合理投诉过,42.3%因为“作业留太多”,29.5%因为“批评太狠”。

老师们抑郁倾向检出率28.6%,比三年前涨了7个百分点,原因第一名不是工资低,是“家校矛盾”。

深圳某校去年搞了个“家校争议第三方评估”,请人大代表、律师、心理专家一起评理。

半年调解了43起纠纷,成功率挺高,但老师们私下说:“调解完家长是满意了,下次我哪还敢管学生?

浙江的“教育督导阳光平台”倒是有点用,投诉处理全程留痕,老师能看见进度条。

去年满意度涨了35%,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还是退了班级群:“留痕?

家长骂我的话也留着呢,以后评职称谁帮我解释?

说到底,现在老师最怕的不是孩子调皮,是家长举着手机拍。

你管,他说你体罚;不管,他说你失职。

教育部的惩戒规则、维权中心、阳光平台,都像给老师们发的“防身术手册”,可没人告诉他们:遇到拿手机拍你的人,手册第几页能救命?

我认识的湖南那位班主任,复课那天把教案里“认知差异”改成了“个体差异”,学生问他为什么,他笑了笑:“怕你们家长看不懂。

”教室里突然安静得吓人。

来源:聪颖橙子pfQ

相关推荐